

灯火舟渐远,林麓枫正红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林麓喈喈百鸟鸣
落霞拱日入海同
江晚小舟灯火远
泽畔碧深枫正红
青云吐月万家明
薄暮稀光隐孤峰
了了几言却心事
只报君恩数载情
《易经!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阖一辟之谓变。世间一切学问皆不出阴阳之道,世间一切术数也不过阖辟之变。文化、哲学、科学几乎包揽人间道术的全部,道者术之根,术者道之用。文化之用集于悟证教化功能,哲学之用集于辨证指引功能,科学之用集于实证器用功能。术依道而变,依德而化,依物而成,但万变不离其宗。
“德”是什么?确实一言难尽!然而“以德配天”乃千万年来东方文明的思想基石!人生在世不过三功即立德、立业、立言,德之重要性不言而喻。道与德犹如树之本末,道之根源德之物繁,自古德与道两者之间关联密切难舍难分。
“道”是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而德就是依“道”而行的所有收获!故德者“得”也,古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对厚德载物的诠释之义,然德与得在其所求内容方面确实不同!对于人间功利,德为内心无形之精神能量,得为有形显化之物质利益,故而厚德方能载物,故而孔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所以在“德”与“得”之间谁主谁次我们必须选择正确,在立业上自强不息,在立言上字字珠玑,在立德上道行天下。
从伏羲氏起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朝及诸子百家,自古人生方向往往以“明明德”者把握最为正确,并在“德与得”之间进行正确的能量到物质的角色显化,在人生动态之中保持阴阳平衡,宅心之德厚方能载物之得久!自古以来德薄而福大、力小而物重、智浅而权贵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例子比比皆是,故以德治国、以德齐家、以德修身者古来圣贤如之!

万家明灯火,隐林听鸟声 82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三星初照碧河东
霞没村西幽谷风
针出磨砺自铁杵
冷案十年方见功
心无牵挂一身轻
鹏云比翼向大同
辉煌万家灯火后
再隐深林听鸟声
文化不仅能以道化魂升维思想,还涵养情操道德,腹书气华,无论个体尊严还是国家尊严与民族尊严皆源于文化自信与文化价值生发出的内在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南宋官员文天祥带着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个人尊严视死如归,留名青史,为中华儿女抒写着尊严的壮举诗篇,相较于近百年之崇洋媚外者,古代文人为我们做出最好的人格榜样。
人类文明历史犹如滚滚不绝的长河,而人类创造的这些文明需要无数精神品格作为支撑,我们生活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纵横交错的花花世界里,这需要生命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还有为人处事的底线,而代表生命质量与人格品性的尊严则更需要底线!尊严的底线就是道德的底线,因为人之生活质量并不体现在外在的豪车美食,盛誉虚名,而是由道德、尊严、仁义、气质、理情、智慧、风格、情操等构筑的高尚人生,一个富有尊严的精神贵族永远胜过一个个金光灿灿的巨豪贵贾。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动物逐欲而动,见危而避。人类文明历经千百万年的文化道德洗礼与精神文明建设,贤圣文客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人的尊严就在于临危不惧,气节浩然,即使有尊严的乞丐也断拒嗟来非礼之食。而尊严背后,则是平常与淡然。因为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后自然轻食淡衣,乐自其中,而人迷失了灵魂的方向之后,也会尊严尽失,苦难丛生。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珍惜的缘分,其实就是埋葬我们的人,是他们给逝者留下生命的最后尊严,让生命从容体面且带着欣慰告别尘寰。
人格尊严体验在哪里?尊严在一言一行之中,尊严在一喜一悲之中,尊严在一念一面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心灵平静的外现,人生磨炼的标向就是平静内心,喜悲无显,生死契阔,无怍天地。平等互利是尊严的生命,礼尚往来是尊严的体现,情感交融是尊严的灵魂,同修道果是尊严的归宿,尊严让生命活出安全距离,尊严让精神丰富光彩,当你精神富有文化如海时,黑暗陋室内的一盏小烛已经胜过万家灯火之明,不用羡慕他人的日月丽天与辰辉灼华,我们用文化自信与生命尊严燃起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九州万方,彻明寰宇。所带来的明亮,已被人慕而自不知…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