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盐道
作者/丁五木
主播/好心情
这是用黄浆石板铺就的石板路。每一块仅长一米,宽约一尺的古旧石板路。它的全长,铺向远方,一眼望不到边,细长如肠盘绕在山腰。
这无边的石板道。经岁月的摧刮和磋磨,每块石板上,都有深浅不一的,由于长年累月人工脚步踩出的凹槽。
这些石板边沿或角落,在湿漉漉的石板上长着一些七零八落,稀稀疏疏的苔藓。这些绿中泛黄的苔藓顶部,开着一些细如沙粒小花。
这是一条经历过风雨数百年的古盐道。不知曾经散落掉下的盐粒,是否把石道上的石板浸咸?
断断续续连着的石道两边,一旁是山崖和土丘,一边向下是蜿蜒,流速虽缓,却日夜不停的河流。
这条石板路两旁坡上,长有茂竹修林,野花乱草。由于闲来无人管理,显得十分荒芜和混杂。有的还已枯干。
石板路靠崖一边,零零星星散布着一些朝向布局大都不一样的旧民屋,显得破破。有的,已经没住人了。原住民已搬走。
路边还有一点规模大小不一,形状奇特的蔬菜地。这些蔬菜,大都搭拉着蔫蔫的,没啥生气。偶尔,也可见摘菜的农妇,在其间活动。
这曾是一条原本十分繁华,行人众多的古盐道啊,如今却这么萧条。车水马龙般的喧闹没有了,行人也非常罕见,冷清异常。
几处古盐道旁宽敞一点的地方,原建有几处盐仓和房屋。但现在,里面也长满了不少荒草野蒿。有的,已有一人多高了。不知里面是否藏有野兔,野鸡,或蛇,虫,鸟之类。偶尔,里面传出鸟鸣或怪叫。
这条石板路古盐道旁的旧厂房,有的敞开着:有的则被锁住。破门上,大都透光。门上的锁,扣等,也锈迹斑斑。可能要开门,只能用锤子砸了。

岁月风云已去,历史贡献已定格。这条用黄浆石铺出的古盐道,已成为历史的木乃伊。曾经的风光不再,过去的辉煌也成散了的云烟。路边曾经高耸的天车,早已拆除。定型了,可作为曾经吧?
石板路古盐道的河对岸,是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耸立入云。

作者简介:丁五木。真名丁森林。四川省自贡市人。曾先后在海内外,国,省部级,市级以上报,刊,台发表各类作品二百多篇(首)。在县级以上报,刊,台发表各类作品数千篇(首)。获海内外,国,省,市正规大赛特,一,二,三等奖,金,银,铜奖,最佳创作奖二十多次(包括全国政协教科文委,中国作协文艺报,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民日版海外版,有中央台参与的等)。是海内外,国,省,市十多个正规学会,协会,研究院,研究会终生研究员,特约研究员,理事,会员等。获正规称号数个。个人业绩被收入多部正规人物介绍典藕(世界名人录,中国侨联,中国国家人事部,人民日报社等)。近三年来在网络十余个平台创作,发表各类作品三百多篇(首)。
主播简介:好心情,原名:张恒淳·现为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东三省朗诵团成员。黑龙江人。音霖朗诵社会员,阳光朗诵艺术团团员,爱好诵读,喜欢用声音传播作者的心声,让听者有美的享受。在《通林魅力之声》,在《文化伊春》,在《中外诗人》发表了音频朗诵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