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鲁迅的“阿Q”,觉得这“阿Q”实在可笑和可爱,但就是不知道先生为什么转弯抹角的要取这么个名字。后来玩“qq”,又总是无法将这名号与那寒极之地之主人翁企鹅联系起来,直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也不想清楚。不过,以上两者对我来说都影响颇大,而且自认为是好处方面,此等不能抹杀,用时兴说法是:“不忘初心”。
前者的阿Q,可以说是我漫游文学天地的引路人,没有它,也许我就钻进科学的理性时空出不来了,或许“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蚕都没有死”的笑谈中就会多出一个我。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当年京城名牌学府培养了一名生物研究生,外美内秀,堪称校花。同学中有一位校草,暗恋许久后终于忍不住,一次共同实验瞅准机会便递给校花一笺情书,其中就有这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那位一心沉溺于科研事业的校花糊涂了,拿了情书去请教她的导师。导师也不便于叙述得太直白,便说这是表达爱情的句子,用春蚕吐尽丝而死去来表达相思至死不渝。殊不知导师不说还好,一说,校花便反驳道:春蚕吐了丝之后变成蛹,没有死呀;可见写纸条的人学业不精,或者本性虚伪……

后者的qq,则教给了我许多交际处世的经验,让我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了红楼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含义。刚上QQ时,我都不敢加群,总觉得“群”不过是一帮长舌婆聊八卦,庸俗堕落且浪费时间。是不是应验了“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说法呢,我不知道。总之后来我在QQ空间留下一些墨痕后,就不消停地被人拉进各种“神圣”的文化群。起先受宠若惊,被拉一次加一群,卒致让群多得如同民国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数都数不过来;致使电脑频频死机。
QQ给我的读写机会太多了,同样,帮助人与得罪人的事也做了不少。帮人的事没必要说,得罪人而被踢出群的经过,有一次我就觉得很无辜,因此也就忘不了。

那时还没有接受好心编辑的“世事可以看穿可千万别说穿”的教诲;听说过“文人相轻”,但就是不知道大部分的文人他自己“轻”,就是不允许别人说清。
然而,自己偏偏又怀有一种“道路不平众人铲修”的情怀,于是就“多有得罪”,频遭“炒鱿鱼”;然后再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修正,使之变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灵魂安慰。
那次是Q群主拉进一位Q群友。打招呼后,群主便介绍说是某某大学的毕业生,爱好文学,寄望他的到来能够使Q群更增光添彩。他的马甲叫“骄傲的向日葵”。我看着名号,倒是觉得挺不谦虚的;不过,恃才傲物,杨修都敢于戏耍曹操,若真是名牌有料的大学生,骄傲一点未尝不可。

炎黄人情,进门不空手,“骄傲”他也懂得这礼数的,于是很快便发出一首应该是他得意的诗:
《雪》
夜来无声漫步飞,
质如梨花香似兰。
妙影无心枝上落,
丹姿傲世数一流。
吹得那般绚烂,给出这样的礼物, 我一看就心头火起,急中生智,就以我的一个Q号“心苦也飘香”写了下面四句:
慢步悠闲不作飞,
梨花带雨味轻微。
无心妙影浑瞎话,
谁见雪飘成绛霏?
一石激起千重浪,那“骄傲”立刻就炸了,开始骂了过来。自然,我也回敬了几句。最后,群主为了平息我和他的矛盾,第二天就将我扫地出门了。
人情难料,世事莫测,受到“莫须有”似的对待弄得闷气熏头。不激不发,一激就情思泛滥,竟吟成一首七律。这次周末没时间构思,便翻出来,修改增删一遍,作为投稿日的稿件……



七排【平水韵】
无题
连振华
聊生浊世莫强求,日月逡巡江水流。
深涧颀松云岭草,粗缯大布凤文裘。
耕耘无地磨寒砚,孤寂有时登翠楼。
煮酒烹茶辞旦暮,调弦角弈送春秋。
烟迷雾锁前程缈,梦啬情悭旧事休。
别叹红尘遮望眼,昏蒙跋涉少担愁。
2023.06.03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