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五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墟烟袅雾盖山郊
桃红柳绿思如潮
离笼黄茑奔天际
文章满腹遗尘嚣

沿着文化之路可以溯找到一个民族的灵魂源点,这是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之内含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启示。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性,在历史、宗教、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西方哲学上唯物、唯心的对立,宗教上有神、无神的对立,当今社会上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对立,科学发展上科学、迷信的对立,以及有形、无形的对立,民族优劣导致的对立,种族优劣导致的歧视,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的战争与冷战,人文与自然的对立导致了生存环境的恶化,经济领域的竞争导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等等。所以,研究对立的二元文化能解释很多西方民族的历史之迷。
而相对于西方的二元文化,东方的几千年来的一元文化则显得和谐有序,东方强调文化的大统一,没有彼此、高低、优劣、天人之分,例如,儒家思想中《易经》阴阳和谐的太极文化,佛教文化中的“色空不二”的“一合相”思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一元文化中,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不仅是平等的,是相互转化的,而且与周围其他个体是和谐共存的,共同形成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统一体。和谐统一与平等包容在中国的表现,有一个典型的例证,二战前后当犹太民族在西亚、欧洲等地被称为劣等民族,受到排斥屠杀时来到中国东北和上海,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出视过外族岐视现象,除了对大和民族的历史仇恨。另一个例证就是宗教,自唐朝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中国生根壮大,从中亚传入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从欧洲传入的天主教以及基督新教,佛教在中国立足的时间更长近二千年,但外来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碰撞中却是和谐统一,这与在欧洲、西亚、南亚等地出现的宗教冲突,文化冲突相形见丽,这些冲突在中国千年来历史中从来没有宗教对立过,这就是中国的一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大一统性所致。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至公元前200年是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国则是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西方哲学分出了唯物和唯心,西方政治分出了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西方的思想分出了人文和自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的诸子百家,却共同将古老的《易经》列为“百经之首,百家之源”,无论百家诸子的思想如何发展,最终大家公认的源头是一个,就是太极文化,太极一元文化从此树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通过对比,我们对东西方文化中繁殖出的思维方法、语言概念、哲学范畴、逻辑推演等都出现了不同的方向和定位。东方文化走向了和谐统一,西方文化走向了对立发展,源于文化其本质。从具体现象上看,东方文化走向是从部分到全局,从细微走向宏观,从阴阳走向太极,从具体走向抽象,如中医般,故东方文化是战略性文化,西方文化的走向是从全局走分裂,向宏观正走向细微,科目越分越细,西方文化强调发展,强调应用,如西医般,故西方文化都是战术性文化。
文化中所包含的战略性与战术性,本是一体之两面,然而,在没有走向统一之前却犹如一对太极高手与一个拳击高手的碰撞,前者用的是无穷的智慧,后者用的是无限的力量,是故,战略文化与战术文化的融合,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这将是天下百姓之福。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