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走笔(九)
千年古刹大昭寺
文/何俊锋
我难以想象,一千三百多年前,进藏道路的坎坷艰辛,高原反应如何承受,思乡之情怎样面对? 一切无从知晓,一切不敢妄断。但我相信,定是汉藏一家、世代友好的信仰,支撑着美丽的大唐文成公主告别长安,扎根西藏。为了这一信仰,文成公主将灞桥别离时皇后所赐柳枝,亲手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如今,大昭寺唐蕃会盟碑两侧的“唐柳”业已枯萎,但人们依然视它为珍宝。络绎不绝的朝圣者,总忘不了要给唐柳挂上洁白的哈达。
唐柳,让人无数次回想起那个遥远逝去的时光,以及那些时光里许许多多美丽的人和事。唐柳,让人坚信信仰的力量。由此,大昭寺成为藏民灵魂的寄托、信仰的归宿。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昭寺的领导与凝聚作用,佛教在藏地开出了灿烂的奇葩,世俗政权最终与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西藏政教统治与民族历史。一座寺庙改变了一个民族。时至今日,大昭寺已经成为藏民心中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在这座神奇的寺庙中,深藏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信仰、他们的苦难以及比苦难更为深沉的悲喜。
伫立在雄伟的大昭寺前,注目迎风舒展的经幡,透过煨炉里煨出的屡屡桑烟,触目所及,无一不震撼我的心弦——那么多男女老少,穿着不同,动作不一,护手、护膝及身下的垫子不尽相同,但那磕长头的程序是如此一致:双手合十,先放于胸,再高于头,伸展肢体,投地而拜;然后站起,念念有词,继续重复那一连串简单而单调的动作。当躯体匍匐在光溜溜的地上时,朝拜者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和解脱。
是什么力量,让朝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尽一生时间,耗尽一生精力,磕长头,转经筒,转山,转湖,转岛,追随佛祖,祈祷来世?
是什么力量,让藏民不远千里万里,披星戴月,翻山越岭,一路磕长头,来到大昭寺这片圣土,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捐给寺院后,才开始理会自己的人生?“不求今生,只为来世。”——藏民的信仰。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力量的强大。在藏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祭祀神灵的桑烟,无论寺院还是寻常百姓家,不管煨桑炉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的地方。
在藏区,无论坦途大道还是坎坷阡陌,都可见三步一叩、五体投地的善男信女。“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朝圣的路是通达神明的光明坦途,也是洗涤心垢的漫漫行途。对于虔诚的藏民来说,这条路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历程。他们从家出发,磕着长头,历经数年,才会到达心中的圣地、朝圣的终点——拉萨大昭寺。无论境遇怎样,无论身份如何,因为信仰,每个朝拜者都不孤独、不寂寞、不无助……
或许,因为宗教于我从来都是陌生的,我无从理解藏民的信仰,也不知道人是否真有“来世”,更搞不懂转经筒、磕长头与来世真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我还是为藏民对信仰的那份虔诚所震撼。大昭寺,藏民信仰的归宿。置身其中,无处不感受到藏民的虔诚。大殿内,藏民几乎都在触摸这里能够触摸到的一切。殿内的方柱被摸掉了棱角,如今已变成圆形,变得光滑并挂满厚厚的油腻。大殿内,藏民几乎都在用头膜拜每一尊佛像,虔诚至极的心灵对佛无限敬仰。大殿外,朝圣者无不用身体去触摸,去亲近那充满慈悲的净土,与通灵万物的神佛更加接近……
阳光下,双羊金顶熠熠耀眼,给大昭寺增添了一抹凝重与神圣。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寺庙。从初建始,她便是一个民族开始勃兴的神圣标记与坚实决心;在其后的岁月里,她更是雪域高原上的灯塔与世界屋脊上的支柱,指引与支撑着藏族世代儿女的生活与生命。而今,经历难以数计的风霜磨打之后,大昭寺更像是一座丰碑,向那朝圣路上的人们娓娓道来过往的沧桑。
伫立在寺前广场,凝视一拨又一拨的朝圣者,一次又一次感受朝圣者的虔诚。 久而久之,我领悟了:双手合十,表达已领会佛的旨意与教诲;双手触额、触口、触胸更表达身、口、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这是对信仰虔诚的极致!那一刻,我的灵魂震撼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抑和沉重令我窒息。在这个日渐繁华的世界里,信仰似乎成为危机,尔虞我诈时时上演,海誓山盟往往是谎言的反语,真情与善良又总在红尘泪水中搁浅……
无奈。无语。面对虔诚极致的朝圣者。人活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气,精气神儿,信念,信仰。人,定要有信仰和对信仰的虔诚。不论信佛、信道,还是信仰共产主义。否则,无异于行尸走肉。大昭寺,这是你让我感悟的。
我是扶风人
文/屈军强
陕西扶风县,是我的家乡。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晴晖连凤岫,绿柳界秦川”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诗经》中,就有颂扬故乡土地肥美、苦菜也甜的诗句。扶风县在历史上名气大震,是周原文化的发祥地,是“青铜器之乡”。扶风二字为官名,取“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此名始于初唐,至今已一千三百余年历史。上溯历史,女帝神农氏、周人古公亶父等即在此地域活动,秦孝公更于此建县留下了“美阳”之美名。“眼前景物供清趣,踏遍邱泉尚未休”。扶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彭祖古迹、绛帐传薪、举案齐眉、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我的家乡;班昭、班固、马融、马超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在此代代相传。
扶风的历史影响了我,扶风的文化熏陶了我;扶风的风情感染了我,扶风的哲人教育了我。扶风多寺,凤泉寺、贤山寺、高望寺、兴龙寺、禅林寺、大佛寺等等,环拱法门寺,形成了特殊的佛教景观群。1987年秋天,“从地涌出多宝龛,法门寺古刹更是声震世界。如今法门寺宝塔耸立,气顶云天;宝阁巍然,气势雄伟,这里游人不断,僧俗纷至,学者如云,瞻礼朝圣。法门寺宝物一亮相,赵朴初老人即赋《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赞叹珍宝,表达禅思。
扶风城隍庙建筑特色鲜明,牌枋回廊相间,很是大气;班固墓、马援墓、织锦台让人触景生情,敬仰扶风前辈之功绩。“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西周文化历史璀璨,在我们县出土的青铜器丰富多彩,特别是镌刻或铸于古代钟鼎彝器上的古文字----钟鼎文,有文彩,有意境,十分精美,成为金文书法之最,被后人接踵临摹。正如林正义诗云:“西周文化看周原,百件青铜成大观。尊爵觥壶皆瑰宝,金文美奂法书源。”
“有情知望乡”。扶风,风调雨顺,人勤地丰。桃花点山红,槐香满村庄。庄稼人喜种麦子,乐栽玉米,兼种豆类,谷子黄色金灿灿,高粱红面情朴朴,夏日田地流金,秋季丰收溢彩。这里人质朴厚诚,形象好假兵马俑,讲话就像唱秦腔,与人闲聊,高喉咙大嗓门,满脸通红似吵架一般,一个个都是倔性子,牛脾气。
扶风风光独好。晋代王赞有诗道:“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描述了人思念自己故乡的心情。扶风八景绚丽多 姿:飞凤拱秀,绛帐传薪,贤山晚照,高望晴岚,杏林霞彩,柳店烟飞,景福仙壁,法门晓钟,景、人、史融为一体,仿佛一组新颖的电影蒙太奇镜头,精彩耐看。
说起文化艺术,古往今来,扶风更是好戏接踵:社火游演,十分壮观;劳动歌谣,悦耳动听;皮影说唱,轰动乡里;一个瓦当,就可讲一段故事;一副匾额,就会有一段传说;老人过寿、结婚生子、逢年过节,吃长寿面,贴红对联,写大福字,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品中堂书法,赏窗户剪纸,那民情风俗,那色彩音响,那多样文化才称悠远深邃,此时,我有了“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常看山”的情愫。
许许多多文豪诗人对扶风一往情深,赋诗热情礼赞----“周原朊朊,堇荼如饴”。
--“半空烟树有人家,
一时登临日影斜”。
--“法门古寺今洞开,
遐迩问名好人来”。
--“路上何人舒望眼,
好将淑气对鱼鸢”。
青莲居士,唐大诗人李白性格豪放,诗风飘逸,曾写过《扶风豪士歌》,其中有句很名的诗句:“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写出了扶风人的豪爽与仗义,表达了一种感恩的期冀。我很喜欢这句诗句,起名号为“扶风豪士”,并精心治印一方,勉励自己扶摇直上,做一名豪放大气之士。
“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古人这句诗表达了自己恋家思乡的念头。如今,我的故乡扶风,四季如画,八景迭出,县城流光飞彩,乡野春燕翻飞,庄户人勤劳致富,楼多了,路宽了,人心舒坦了,晚上看电视,听秦腔,日子美咋啦。
我为自己是扶风人而自豪。
我为自己是扶风人而骄傲。
扶风,嗨起来!
文/屈军强
陕西有个扶风县
法门古寺结佛缘
虔诚祈福人和善
紫燕花海,美阳好
扶风美名传
陕西有个扶风县
周礼互爱人敬欢
七星兆吉幸福泉
一曲童谣,斜阳醉
扶风美名传
陕西有个扶风县
青铜金文响玉盘
古今临摹写平安
读文品意,字中韵
扶风美名传
陕西有个扶风县
凤凰山上出圣贤
野河花伴登仙坛
守望相知,情未了
扶风美名传
陕西有个扶风县
绛帐传薪杏林妍
柳烟彩虹听杜鹃
马援班固,后人敬
扶风美名传
陕西有个扶风县
关中风情引人馋
花馍宽面说丰年
尚勤修德,神自泰
扶风美名传
嗨,周有礼,佛域观
嗨,古情境,今长天
陕西有个扶风县
春夏秋冬,人心悦
扶风美名传
盼 农
文/李哲斌
昨日艳阳抢收夏,
岂料突遭风雨刮。
金灿果实遇阴险,
束手少策缺良法。
自然法则无抗拒,
但等天朗争抢抓。
农机现代新课题,
收烘尽能一体化 。
我敬岁月一杯酒,时光添我一盏茶。
文/何俊锋
过惯了人间平淡的烟火,心情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渐渐的安稳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都在过往的季节里变得有滋有味起来。一壶老酒,一段时光,都会随着人间烟火里的气息,使人生渐渐的变得浓稠起来。一日三餐,滋生养息,随着似水流年,让记忆缓缓的染白了昔日的往事。一笼烟雨,一程山万水,都会在记忆里留下一页页难忘的回忆。那小桥流水,流过了人间最美的烟火。淡淡的相守,也总有一段青梅竹马的往事打湿了双眸,留下了刻苦铭心。守一座城,只因还有青梅的往事,那如烟的故事早己写进了水木年华的色彩里。
有你的地方,就有一袭人间最美的烟火气息。虽未曾远离,却也时常缱绻在我那一盏茶香的光阴里。相守相伴随着似水年华染白了心里的那一段青梅往事。沿着经年的往事,细数着点点滴滴的故事,只因城中有你,我才将我们的故事轻轻的珍藏在心底。深深的打上流年逝水的印记,再表上我岁月的标签,做一个永恒的标记。人的一生不是拥有了多少,而是你在人生的路上体会了多少,又丰富阅历了多少?当你缓缓的回忆,时光还是那一段时光,只不过尘封的故事己让岁月落满了久积的尘埃。而那一剪烟火里的生生气息,早已成了我岁月中那一抹遥远的缩影。也只有那一件餐桌仍就有你芊芊的瘦影,在染指流年的光阴里芳香淡逐。
告别昔日的风彩,倚着岁月的年华,那不曾忘却的时光依然践行在我那瘦指流年的光阴里。还有那一剪青梅竹马的往事,都在山重水复的季节里轮回。记忆,握不住曾经的光阴,虽曾想,却让岁月添了我一抹淡淡的瘦指流年。坐在岁月的庭院,聆听流年似水的故事,那一剪青梅早己成了染指流年。淡淡的往事,还有记忆中的缩影,仿佛只是隔着一帘浅浅的幽梦,至今却一直未曾远离。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相守的日子也随流年似水添了诸多的年轮。那一剪剪青梅的往事,依然前行在我岁月的路上。你的倩影仍然在这陈旧的餐桌前忙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这样静静的守着,守着我们那一剪青梅竹马的往事,还有餐桌上的那一壶老酒,还有那一盏添了人间烟火里的香茶。
观看《中国书法大会》感悟
文/屈军强
书法是中华文化艺术的高大丰碑
书法是笔墨纸砚营造的审美情境
书法是和谐音乐无色图画的展示
书法是银钩铁画细悟的哲学体验
书法是虚实强弱节奏韵律的感悟
书法是书家写心写情写意的雅兴
书法是六书八体技巧力量的内化
书法是巧趣精细殆同机神之古朴
书法是刚柔并重骨力遒劲的气势
书法是字里生金可歌的人生正直
书法是再现兰亭塑造书圣的屏幕
书法是落纸云烟达其性情的独白
书法是写我情趣吟红诗文的真切
书法是醉里得意蕉叶习字的神彩
书法是师从怀愫米芾启功的风流
书法是写我情趣吟红诗文的真切
书法是醉里得意蕉叶习字的神彩
书法是师从怀愫米芾启功的风流
书法是崇尚古风着意禅宗的智慧
书法是书画同源养心静安的快乐
书法是天道酬勤春华秋实的奇卓
书法是宽人谦让令君回味的留白
书法是心正笔正字正身正的魅力
书法是检验学识通达事理的标尺
书法是描摹状物托情言志的楷模
书法是尽心尽兴尽情尽美的执着
八宝楼谭艺
文/屈军强
不为浮名所累,不为金钱所迷,不为权力所惑,活着健康着快乐着,喜求六个汉字:淡泊,淡静,淡然。古语道:“身被名牵,樊笼鸡骛;心为形役,尘世牛马"。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 因好事,人生一辈子,快乐至上,健康为福,知足了!
人要会养,从书本中养福慧,从处事中养大气,从责任中养贤能,从宽容中养和善。吃淡饭,着粗衣,眷属团圆终岁乐; 伴幽兰,对书画,花枝烂漫满堂芳。我们要记住两句谚语:"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养生可使你美意延年,事事顺心。
幸福很简单,知足、豁达、健康、感恩、快乐。不报怨昨天,不期望明日,只抓住今天专心做事。"饶书长悦其人多寿,拥笔善娱此士延年"。人应修己,克己,安分,守己,人要忍人, 让人,切莫害人。
爱书读史,喜览美景,彩笔寄兴,六书达情, 对光拍美,赋诗明志, 艺术家就得有热情、激情和真情,为此才能在思美,求美,造美,审美,咏美上开辟 自己的新境界。快乐 的秘密就是充满梦想,成功的秘密就是让梦想成真。
筑梦
文/杨达
逆水行舟争上游,江天万里竟风流。男儿当有青云志,筑梦人生奋不休。
壶天晓 * 夏梦
文/秦牛
夏梦残痕夜雨,
淋湿麦穗低头。
乌云滾滾黯无休,
翁媪忧愁人瘦。
力尽汗干血透,
拙笔挥斥无筹。
祈求苍宇恶云收,
怜农雨霁善厚。
作于 2023- 06 -03
雄鹰赞
——贺C919正飞
文/张海强
长剑一磨十六载,
碧血丹心大飞机。
蓝天宽阔我有份,
岂能望云恨天低。
我是雄鹰我持梦,
凌云吴总高天志。
瑞脑今朝消金兽,
尧天从此长浩气。
霉雨
文/ 陈忠宽
(一)
数天连阴咋日晴
夜半又闻霉雨淋
老天不知粮农苦
遍地麦芽农人愁
(二)
天降霉雨似瓢泼
遍地麦穗芽出鞘
仰天长望唉声叹
何时云散天见日
(三)
闻听窗外雨纷纷
辗转反侧夜难宁
天雨作恶人无助
一年辛劳顺水流
作于2023- 6-3扶风
西藏走笔(十一)
诗意的西藏
文/何俊锋
打开西部的窗扉,打开这轴发黄的画卷。西藏,那处处闪烁着深邃而神秘灵光的西域风景,以她特有的魅力呈现在我的眼前。 远离人群的喧嚣,一切奔流出的激情,携带天竺的祥光,降临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雪山脚下,我的感动,闪耀太阳的光芒,如潮的呼唤充满诱惑的天籁之音。雪山,不需要诗句,它的躯体镌刻着远古的梵文。河流,不需要赞歌,它流淌着淙淙的沉静。矗立纯净的天国,以昂然的姿势,怀抱云的低吟,只因最接近阳光,在时间的滴答中,默守孤傲。亘古的神秘,把欢呼和激情,留给探险。一个用心灵和灵魂跋涉朝圣之路的忠实信徒。我相信那金顶铜钟下安详的古佛,一定会因我的顶礼膜拜而赐予我佛性的灵光。
当空虚的皮囊注满沉重,圣洁的思想让我可以触摸着天堂,就像重新回到母亲的子宫。这样的静憩,思想就这样一次次叩问灵魂。文字中的酥油灯还在纸页间闪耀,那些慌乱的历史一点点地沉淀。穿过云雾,披一身洁白的哈达,又是一个轮回。没有如此的寂静,没有万卷经文,不需要六字真言,我禅定如山。人世的喧嚣冰冻,欲望的概念跌得粉碎。立于万籁俱寂的天地间,心灵如苍莽的荒原般旷远。灵魂生长出了翱翔的翅膀,与金色的阳光溶解,冲洗一切罪恶的积淀。
忠贞不渝的祈祷,都因为你,领取到吉祥。没有比信念更高的山峰,没有比圣洁更广阔的江河。就像雄鹰向往着光与热的殒灭,生命宣泄在飞舞自由之后,静静消逝在无垠的天空。梦中仍在回望那朵雪莲,它的每一次盛开都顾盼千年。独自盛开的雪莲啊,是天空永恒的忧伤。三千尺高原,每一次呼吸都有纯净相伴。深入我的记忆,成为我躯体最为神圣的典藏。一个孕育灵感的地方。地火烤不化山峰的积雪、冷辉,折射出旷世的火热。在天空深处,银色高原的影像,有一种宁静的冲动,与听水的心情。找寻六字真言,我的追随不是一片云烟。想把灵魂留给你,不知道能否吹动那五色的经幡?只要梦中有你,我愿把来世的真情留作祭献。
米拉山口,在蓝天白云下停住呼吸。风,舔着苍白,翻开一卷苍凉。
雪原,站在大地的肩膀上,把天地切割成两瓣。高处,是苍鹰的领空;低处,只为珍藏几双探寻的脚印。天,是蓝的,白云诠释无边的纯净。地,是黄的,用我们的皮肤包裹着五千米的厚重。风声,承载着藏经的经文,驮着日月星辰,携着草木的梦境。穿越亘古,在隔世的岁月挽住流年。站在米拉山口,远山氤氲。大地的厚度,垫起你的脚跟,你会,采到天上的云朵。你内心的辽阔,夹着天籁之音以及从天外传来的神曲。我踩着的大地,原来是天边一幅特写的画卷。
天空的云,躲在水中,轻盈地漫步,穿越高原,化作羊脂玉的灵魂。酥油茶的醇香、青稞酒的浓烈,醉了草木,醉了这片水域。明明灭灭的迷蒙,对着候鸟播撒诱惑……烟雨,在时光深处,燃烧夜晚的梦境。丛林婉约的诗情,启迪星光的思想,树叶的颤栗,是多梦季节的思绪。透过林间,用心倾听,马头琴声的悠扬托起了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让迷雾期待的诺言,搁浅在水面浮动!
神女峰,雪山下的情怀,天,低一点,再低一点,低到把胸怀敞开。山,平视,抛开曾经的仰望,破空而入,与白云紧紧相拥。从山的青开始,到天的蓝一端,在巴松措湖的上空修筑一条云路。可以让风雨,运送天外来客放松的心情,让一种惬意升华,峰云交错的意境。太阳,你可以远离,隐身于尘世。
尘世中独立的塔楼,只需你深情地一瞥,便会把你的目光永远地收藏。当我坐在神女峰下,静静地捻着佛珠,大地的秘境便在我的心中洞开。一瞬间,我不会再仰慕天高。这时,因了我灵魂的净化,我或许比天还高。那曲,雪山下的别样人间在这里,我将沉睡,轻轻敲醒。在这里,青草,无须野花作伴。
在这里,如梦一样疯长的隐秘,注视着静谧写出的草色青青。
远山,云雾迷漫,把遐思拉成意境迷离,复苏了诗的气息。原野,每一片空隙都被幽境填满,竞相挤出草地的暗香。一缕暗香拂面,我把所有的烦恼抛开,让信仰成为我攀上云端的天梯。在经年的一阕词根里,深藏的几声鸟鸣,让我猜想春光染过的诗句。或许,正是雪山融化出的别样人间!打开无边的想象,穿越夏季。漫过草地铺开的清新,拍打无边的苍茫。远望雪山编织的童话,沾湿的诗句在洗濯草地上不朽的灵魂。涌动的河流,涌进我的血管,在日子里膨胀出泼墨的那曲。原生态的梦境,让湿柔涵养大地,用诗意慰藉岁月。
西藏,即使把整个身躯裸露,也不必感到羞涩。蓝天,是它四季不变的外衣;白云,证明它一尘不染的圣洁。我在它的外衣内侧,紧紧贴着它的每一寸肌肤触摸:天的灵魂在大地显灵,地的思想在天上闪光。在这时,必须让洁白的哈达,穿越天地洪荒,见证,天地洪荒的对话!我从不相信,天的蓝就是水的蓝;我也从不相信,云的白就是水的白。我的一双目光,漫过清澈的湖高高的山,再漫过白云和蓝天
高原的大地为证,我终于相信:云的白就是水的白,天的蓝就是水的蓝。天是地的灵魂;地是天的思想。天就是地的灵魂;地就是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