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嫂精神 光耀中华
一一最美兵妈妈朱呈镕颂
作者/荆杰
诵读/光辉
她们用脊梁
挺起了蒙山的峰骨
她们用汗水
鼓动了沂水的脉博
战争时
她们是硝烟中最美的景色
以不怕牺牲的勇气
连起一条从大后方到战地炸不断的生命线
在枪林弹雨中无畏穿行
和平年代
她们是黑夜里冷月边关的炉火
慈母般的温暖
融化了战士睫毛上的霜花
大爱
化作阳光
驱散严冬
她们的柔情
疗愈了残酷的战争

翻开那份红色的拥军群英谱
我看到
一个闪耀着夺目光辉的名字一一朱呈镕
她从一位下岗女工
到全国知名的拥军模范
劳动模范 创业标兵
一路走来
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辛劳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壤
养育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深深的沂蒙红嫂情结
深植血脉
拥军爱党情怀
扎根心中
二十年来
她走边关
进哨所
上海岛
下基层
万里边防线
到处都留下了她光辉的身影
总行程达36万公里
累计走访慰问部队600余次
送水饺1000余吨
鞋垫8万余双
收养了12个孤儿兵
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她是战士们心目中最美的兵妈妈
无上光荣

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接见兵妈妈朱呈镕
大任予怀大志者
方可成就大业
她历任了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二次
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临沂市第十八届
十九届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
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会员
临沂市总商会副会长
临沂市工商联餐饮酒店业协会会长
临沂市工商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
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山东兵妈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临沂支前红嫂文化博物馆馆长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
是党和人民对她的高度认可
责任在肩
激励她砥砺前行

家人的无条件支持
是她前进的动力
和谐的家庭
充满浓郁的拥军爱国的家风
她把军民鱼水情深
生死与共
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
做为一份宝贵的财富
留给子孙后代继承

哪里有哨所
哪里就有那个温暖的身影
拥军路上
她的步履不停
边关的白杨树
见证着她二十年的拥军历程
她的光辉事迹
让天地动容
她是沂蒙红嫂的代表
身后有千万个红嫂在默默奉献牺牲
她们用行动
撑起一片晴空
她们
才是值得中国人追逐的闪亮的偶像明星

纤细的脚板
把荆棘踏平
踩出一条小路
送子弟远行
柔弱的身板
挡住烈日
护战士出征
单薄的肩膀
扛起生命的担架
与死神赛跑
分秒必争
母送儿
妻送郎
参军光荣
民族大义当前
同仇敌忾
普通百姓
人人都是不穿军装的战士
全民皆兵
伟大的沂蒙儿女
弃小家
舍儿女
为建国伟业做出巨大牺牲

一双双结实的鞋垫
针脚里缝满母亲殷切的叮咛
跟随战士的脚步
丈量着祖国每一寸边防线
一颗颗香喷喷的饺子
添饱了肚子暖透心窝
寄托着亲人对子弟兵的惦念与心疼
香喷喷的饺子
包裹着父老乡亲的嘱托
鞋垫上密密麻麻的针脚
纳进沂蒙山火热的情
那份老区人民沉甸甸的爱
比泰山还要沉重
无数沂蒙女人
在战火中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缔造了红色军嫂精神
四方传颂
大爱永恒

磨出老茧的双手
编织出千丝万缕的脉络
把军队和人民的血与肉紧密连接在一起
充满血丝的双眼
化作火苗
点亮了照夜的明灯
这一份大爱
跨越了大半个世纪
涌现出无数红嫂
化作一道炫丽的风景
如温暖的阳光
照耀军营
当年
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
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
母送子 妻送郎 兄弟双双上战场
小米供养了革命
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奉献
忘我
这就是沂蒙红嫂精神
在战火中
千锤百炼而成
今天
这笔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与时俱进
于和平年代
续写别样的军民鱼水深情

伟大的红嫂精神
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代代传承
与伟大的中国军队一起
从战争走到和平
有时
她们是盾
挡住风刀雪箭
有时
她们是城
守护战士年轻的心灵
有时
她们是港湾
让归航的船得到短暂的安宁
她们用柔情侠骨
在建军史上立下不朽的丰功

作者荆杰和兵妈妈朱呈镕合影留念
中国梦
红嫂情
齐鲁之风
孕育沂蒙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忠义之乡
享誉四方
红色基因
代代传承
边关的风
在四处传颂
沂蒙山的优秀儿女
大爱朱呈镕
最美兵妈妈
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作者简介:
荆杰,山东大学毕业,中共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级媒体人,党建策划专家,著名撰稿人,文化策划人,词作家,关注留守儿童协会理事。

朗读简介:
刘光辉:国家级专业播音员,诵读作品多在全省朗诵大赛中获奖。曾为多部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配音。
责编/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