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壶原浆酒
我出生在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故里不到10公里的一个小村子里,距离他虽然有着时空2200多年的相隔,但从小就多次聆听父辈们口口相传关于韩信的传说,耳濡目染的多了。从心底里敬佩韩信,发誓做一个像他那样顶天立地的人,有着向往韩信那样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与豪迈。
据说韩信喝酒、爱酒、酿酒,但我在18岁之前,却是滴酒不沾,虽然酒是父亲一辈子的最爱,尤其是在一天辛苦劳作之后,最让他期待的似乎就是晚上的一壶热酒。记得那一年过春节,除夕的那天中午,父亲和哥哥们喝酒,说我已经18岁了,哪有男子汉不喝酒的道理,于是斟了一小杯酒给我,我试着尝了一小口。真辣,接着再喝了一小口,还是辣,我心一横,把那杯酒倒进米饭碗里,可想而知,掺着酒的米饭的滋味真不好受,可是我还是硬着头皮把那碗饭吃完,那顿饭吃的我至今难忘。
也许是和古时候的战神是同乡的缘来吧,我们苏北汉子生来就有着饮酒的基因,从小氤氲在祖辈和父辈酒香里的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许从那天开始出道起,我开刷了喝酒的人生旅程,第2天4杯白酒下肚,脸不红心不跳,第3天升级喝了8杯,仍然如此,再后来,竟发展到有着和朋友不吃一口菜肴,直接干光一斤高度白酒的记录。
后来,我当兵到了部队,又从部队退役回到了地方,还在韩信老家的码头镇工作了5年时间(2018年7月,淮阴区撤乡并镇,我们吴城镇、凌桥乡和码头镇合并,组建了新的马头镇),在马头镇,我多次向前来参观韩侯故里的客人们推介韩信,宣传韩信。至于喝酒,我始终牢记“喝酒不醉最为高、喝酒千万不能误事”这句父亲在世时的多次嘱咐,在“酒文化”中做到洁身自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从不酗酒、不馋酒,同时,还做到把喝酒当成交友、助兴、活跃气氛的媒介,尽管我喝进肚里的白酒不多,但从不失礼,对客人总是做到见好就收。
淮阴侯韩信威名震天下,老家的“韩侯”酒也因他而得名,我曾2次参观过韩侯酒厂,目睹了生产酒的全过程。从一棒纯粮到发酵、到蒸馏、到一滴滴原浆绵绵沥出,接一口原浆来喝,我低头深嗅,昂首浅尝,在弥漫着浓郁酒香的酒城,这一滴原浆酒,仍旧冲破了我的鼻腔,深涌入喉,古法酿造,千年传承。
说到韩侯酒,还有一件往事,让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是在20多年前,我在一个乡镇工作时,因工作关系,有一次我帮了一个农民兄弟的忙,使他的全家人都很感动,硬是要请我吃饭,被我婉拒,要送我礼物,被我拒收,那家人很过意不去,送了我一壶韩侯酒厂生产的原浆,说不收下不行,让我不好意思再拒绝,回家后,把它放到一个角落,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它,试着打开尝了一口,口感绵柔,清香浓郁,用鼻子一嗅,真香,不禁感觉到满屋飘香,倒进杯中,尖尖不流淌,入口绵甜干爽,喝着十分顺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上经常有哪种酒最好喝的讨论,茅台和五粮液就不用说了,这两种酒已经家喻户晓,但价格着实不便宜,偶尔喝一次还行,经常喝是喝不起的。我觉得喝酒不能仅仅看包装,有的“廉价酒”也是不错的,只要在开瓶时感觉典雅芬芳、入口时绵润香甜,具备“饮后不口干、不上头”的特点就行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韩侯酒”虽不是名酒,但喝到口中的感觉一点也不比名酒逊色,所以说“韩侯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人生本来就是一杯酒,其实生活何尝不是一杯原浆佳酿,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尝,有幸福、有悲伤、有思念、有惊喜、有梦想。
2023.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