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的雨和山里的雾(外一篇)
文/莫测
山里的雾,大多是因山里的雨而弥漫开来。山里的雾,是雨的影子,雨一来,那雾马上风起云涌,接踵而至。雨往哪儿跑,雾便往哪儿追。雾,从来不管雨大雨小、雨多雨少、雨缓雨急。也不管雨是白天下,还是夜晚来,雾都心向往之,不离不弃。
山里的雾,都是雨打湿的。雨消停之后,那雾还沉甸甸、湿漉漉的,还可以挤出水来。没有三个艳阳天,被雨打湿的雾是晒不干的。山里的雾,是由山里的雨过滤、漂洗了的。过滤得一尘不染,漂洗得冰清玉洁。所以,从雾中拔出来的萝卜,更加清脆;从雾中掏出来的土豆,更加软糯。山药、人参、竹根菌等所有山货,都是因为雨和雾的沐浴、熏蒸之后,才变得纯朴纯真,原汁原味的。
山里的雨,是山风吹出来的,所以民间才有了“风来雨到”的说法。山里的雾,是从山洞、山缝、山洼跑出来的。是听到雨的脚步声之后,它跑出来迎接雨,伴陪雨。与雾一起跑出来的还有山里的树、竹、草、庄稼、蔬菜等所有植物。它们也喜欢雨,特别是甘霖、及时雨,它们更是望眼欲穿,热爱有加。山雀们则纷纷钻进树洞躲了起来,尽管山里的雨润亮了它们的歌喉和羽毛。
山里的雨,一般肉眼看不见,因为它被朦胧的雾霭封锁着、包裹着。只有通过遮雨棚上那噼里啪啦的响声,地面上溅起的朵朵水花,以及脸上、手臂上的凉意,感觉正在下雨。与此同时,也看不见山,只有想象山的俊逸,想象山上那些被雨雾氤氲滋润的、常开不败的野花的绚烂。
山里的雨,敷过雾的面膜之后,晶亮了许多,清纯了许多。山里的雾,吸过雨的精华之后,丰盈了许多,妩媚了许多。
山里的雨,有山一样宽广博大的胸怀。为了不影响人们出行,不妨碍庄稼人下地劳作,大白天,山里的雨很少出头露面,大多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随风潜入夜”。夜晚的雨,洗去了白天的喧嚣与疲劳,给山里人带去了悦耳的鼾声香甜的梦,以及吸一口就会被醉倒的新鲜空气。
泥石流、山洪暴发,其实与山里的雨没多大关系,它基本上都是人类不善待大自然的结果。如开山取石、毁林还耕、大兴土木等等。
玉米、麦子,是山里的雨悄悄灌的浆 。枫叶、红松,以及满山遍野的绿,是山里的雾悄悄添的彩。村姑的脸蛋,像熟透的枇杷,它是雨后的阳光悄悄着的色。
雨霁天晴之后,广袤深邃的山雾还舍不得离去。它一会绕向山巅,一会拥入森林,一会又扑向河流,似乎还在寻觅雨的足迹,在回味与雨相处的美好时光,在追寻一个末解之谜:雨为什么总是独往独来,不与自己携手并肩,共进共退?
痴情的山雾,一直没有获得它想要的答案。但是,山雾意志坚定,一直追随着雨,厮守着雨。哪怕是天荒地老,空劳牵挂,山雾也初心未改,每一场雨,都有山雾那牵牵绊绊的身影。
神奇的青苔
关于青苔,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是,关于青苔的神奇之处,未必人人都知晓。
幼苗的时候,青苔星星点点,清清浅浅,甫一出现,就是一方方青葱翠绿的小手绢,不仔细辨认,还以为它是满江红、地浮萍,以及翠云草啦。到了中年,青苔你挤我拥,编来织去,像一条条,一窝窝破茧而出、笨头呆脑的蚕蛹。“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这是青苔壮年时的英姿。此时的青苔摇身一变,出落成了氤氲萦绕的朵朵绿云。看着它,给人一种清奇典雅、飘然若仙之感。
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而青苔不信那个邪,它像蘑芋一样,偏偏生活于少见阳光的阴暗潮湿之处。在抱石莲、流苏子、三叶崖、佛甲草、香菇草和石地钱等好伙伴的伴陪下,它安之若素,悠哉乐哉。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低下而自卑过、消沉过。从古人称它为“掬天”、“仰天”来看,它还有一股令人敬佩的浩然磅礴之气啦。
青苔的组成非常简单,只有茎和叶两部分。茎有极强的粘附和攀援能力,不论生长在哪里,它都像五叶地锦那样,步步为营,匍匐向前。形如伏地卷柏的叶片儿,其颜色不固定,它会随着岁月的变化而变化。最先是草青色,鼎盛时期是嫩黄色。衰老之后,便一脸沧桑,或惨淡如纸,或铁黑如墨。也许正是这种颜色的变化,以及雨水的浸润,云雾的点染,使其有的形似烙画,有的酷如板画,有的又像轻描淡写的山水画。偶有枯枝落下,则成了它的画框。飘浮其身的那些晶晶亮亮的蜘蛛网,恰如一帘帘神秘莫测的面纱。但是,不论什么画,都透着一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难怪有画家为之惊叹:“鬼斧神工,鬼斧神工也!”
青苔没有手脚,但功夫却比没有手脚的蚯蚓了得,不论是山崖、土坯、朽木,还是高山、深谷、沙漠,我们都可以看见它袅袅娜娜、牵牵绊绊的身影。即使置于真空之中,五六年后,它照样鲜活如初。青苔不仅在陆地上生活得有板有眼,有汁有味,而且在池塘、沟渠、江河之中,也如鱼得水,生机勃勃。因此它被称为世界上生命力超过胡杨和仙人掌的、最顽强的物种。然而,它对那些肥沃的土地,却从来不感兴趣,似乎天生就无欲无求,就喜欢清贫,喜欢淡雅。
青苔既不开花结实,又没有梗鞭,那么它是怎样繁殖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孢子直接发育而成的新个体。这种名叫青苔的新个体一落脚,就会铺成一片,连成一网。哪里有一点湿气、湿润、湿迹,青苔就往哪里跑。青苔身上的每一根绒毛,就是一根吸管。所以,凡有青苔的地方,哪怕在没有水源的石壁之上,看上去都是湿漉漉、水浸浸的。
青苔有个别名叫地衣。大地如此景象万千,原来是它穿着二万多个青苔家族一针一线缝纫的、色彩斑斓的衣衫。
可别小看青苔哟,它除了有“清韵、幽贞、古淡、简疏”的可人形象之外,还因富含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被写进了《本草纲目》。说它性味苦、冷、微毒,可以强胃气、促消化、抗菌消炎和养容美颜等等。
青苔寿命不长,几个月之后便会黯然老去。变老的青苔,不是留下一抹淡淡的疏影,就是一床柔软的绒毯,抑或堆积成其他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源。在它老去的身体上,又会有新的青苔源源不断地诞生。就这样周而复始、继往开来,使自己在地球上存活了四亿多年仍然青春常在。这不能不说,渺小的青苔是伟大的,神奇的,值得尊敬的。
作者简介:莫测,重庆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著作多部。所写文章先后被《华西都市报》《啄木鸟》等全国百余家报刊登载。《晨曲》《静静的街子古镇》等多篇文章被收编,或获各地征文奖。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