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红色之旅,全体成员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长沙板仓(现更名开慧镇)杨开慧烈士的故里参观学习。
跟随闫士江老师的讲解一路参观,看完杨开慧短暂而光辉一生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听闫老师讲述杨开慧同志一段段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革命事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杨开慧烈士无私奉献的革命品质,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让我们感慨怜惜,更有敬佩和感动!
深入故里,与那段腥风血雨慷慨激昂的革命岁月相遇;残酷悲壮,饮水思源,难忘革命先驱杨开慧烈士,泪眼婆娑。
循着红色的足迹,重温革命烈士的经历,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决不能忘却今天的一切是如何得来的,更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继承发扬革命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本文由76岁的王秀兰老师倾情朗诵,王老师为人热情,谦逊低调,关爱年轻人充满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特别致谢王秀兰老师🌹)

我的红色情结
《红色之旅:长沙(二)》
杨开慧故居
作者:相思入梦
朗读:兰岳语亭(王秀兰)
青山有幸埋忠骨
骄杨无悔舞忠魂
长沙板仓镇(现开慧镇)是烈士杨开慧生活居住的地方,在青山掩映,翠竹环绕下,一座土墙瓦舍,显得那么普通,可就是在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院落里,曾生活着一位可敬的、平凡却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毛主席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女共产党员之一的杨开慧烈士。

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青年时代结识了毛泽东等救国救民的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艰难困苦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方的爱人……
跟随着导游闫老师的讲解,我们望着土墙上那个风华正茂的绝代女子,那端庄的面庞,那纯净的眼睛,那翩翩的身影,令人怜惜,让人心痛,那时的杨开慧,本有着优渥的家境,她却愿意作那个最危险的职业革命家背后的妻子,和他比肩而立。她无法和他共享多少雾霭流岚虹霓,却需要分担太多寒潮风雷霹雳!


闫老师的解说,带我们来到两处发现杨开慧烈士写给毛泽东手稿的地方,久久驻足久久凝望,人们永远无法感受在孤独寂寞凄冷的光阴里,她的字字血泪,她的苦苦期盼,她的撕心裂肺,她的寸断柔肠,大白于天下的手稿,惊现于后世的文字。几多悲凉,几多感慨。
信仰的力量如此巨大。没有信仰,她不会爱上他;没有为国为民的炽热,她不会爱上他;没有满腔的拯救苦难的热血,她不会爱上他。选择他就选择了危险,选择了艰难,选择了困苦,选择了牢狱,选择了骨肉分离,选择了夫离子散,选择了放弃生的希望。


1930年10月,杨开慧遭到湖南军阀何键的抓捕,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杨开慧严辞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年仅29岁。
一个柔弱的女子,她那年轻炽热的心中,对三个幼儿对丈夫对父母该是多么的怀念留恋和不舍……
她文静的外表下,又是多么勇敢坚强和勇于担当……

凝望杨开慧,一个29岁如此青春的年龄,在狱中的从遭遇蹂躏严刑逼供到从容就义英勇牺牲,这一条艰难生离死别的路,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而她,一代女杰杨开慧她做到了,在她牺牲93年后,仍令人们流泪难过心痛!
今日苍翠松柏树,
谁言孤寂与折磨!

如今在苍翠松柏掩映下的杨开慧烈士陵园里,大儿子毛岸英的衣冠冢,二儿子毛岸青儿媳韶华永伴其母亲左右,抚慰英雄英灵!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山河悲伤,湘江呜咽
杨开慧烈士永垂不朽!
兰岳语亭(王秀兰):相思入梦老师怀着朝圣般的渴望,游览参观了毛泽东主席的故里韶山,并且写下了这篇感人的纪实篇章,为我们展示了毛主席,杨开慧等革命先烈震撼人心的故事,和他们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可歌可泣的伟大革命情怀,感动的我热泪盈眶!感谢老师的信任,感谢老师的精彩文章,使我们重温了峥嵘岁月的历史,感染着我们,永远鼓励着我们!
朗诵杨开慧烈士这一章节,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几度哽咽,读不下去,努力调整控制才读了下来。学习在路上,希望朋友们多多指教!






作者:相思入梦,陕西秦韵分社会员,长安朗诵协会会员,长安书香诗社成员,喜欢写点感想展现美好,爱好读点文章抒发情怀。

朗诵者:王秀兰(兰岳语亭)76岁,西航一中退休教师,热爱朗诵、音乐,愿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爱和真善美,为中华文明发声。

我们组团的西安星火旅行社,专做最专业的红色旅游!原创深度线路,专家学者同行;全国独家线路;红色主题的研学普及教育,专家级导游团队,提供最优质服务。
我们这次参团的团员中有十几年团龄的老团员、有跟团四、五年的中生代团员,也有像我们首次参团的新团友,和其它旅行社完全不同的是,团友之间在这里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一致的丰富话题。
团里有十几位来自一个地区、城市的团友,也有夫妻相伴而来的,有女儿陪伴母亲的,有父母带着孩子的,最出乎意料的是队伍中不仅仅是老年人,而近一半来自于中青年,据此看来,红色旅游逐步年轻化了,追随榜样,怀念先辈,已成大气候和大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