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读书笔记之六||读这本书时为什么总是让我泪流满面||因为境界,《劳模》们的苦在心里
文/吉君

作家先生,您为什么让读者一次次的悲伤?
读完今天的故事,我又流泪了。如果说,一部小说中总会有一个人物牵动着读者的心,让我们为之悲伤,为之落泪,那么在这部作品里,这个人一定是骆子哥。我的耳边仿佛真的听到了骆子哥吹奏的那曲《明月几时有》……而辽海凄冷的雪景与刺骨的寒意,正通过这部小说特有的画面感,奇妙的传递给了读故事的我们。枯叶,你为何卷曲着身体在寒风中摇摇欲坠?难道你是在像我们轻轻的诉说人生的艰难,小凤的内心晚上总是无助与悲伤?室内的温暖如春,却掩盖不了小凤内心的凄寒。她日夜思念的骆子哥啊,何时可以相见?
转眼间,又一个年头过去了。但是小凤的身体依然没有好转。这个曾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此刻退去了身上的光环,只是一个让人心痛无比的女病人。当读到她的手连一个饭碗都端不起来时,我心里非常着急,小凤她还能健康吗?小凤是个可怜的女人,试想下,如果一辈子睡在枕边的不是自己最爱的男人,同时又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人受尽折磨,这是何等的煎熬?以前的小凤还可以通过拼命工作来减缓这种痛苦,她还可以天天看到她的骆子哥,那现在的小凤与骆子哥近在咫尺,却怎么也见不到他,这对于章小风来讲,该有多痛苦?
幸好,她还有孩子。时光飞逝,章小凤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并且小凤的四个孩子特点鲜明,各有千秋。大儿子建华稳重踏实,成了上山下乡的优秀知识青年。二儿子设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但他学习刻苦,喜欢钻研,自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女儿亭花聪慧勇敢,被女知青们喻为“花木兰”。至于小儿子祖国,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的心中还有许多疑问。但是我相信,这四个孩子的未来一定不同凡响。

躺着也会中枪的“特殊时期”
今天的故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老实巴交的的郝一湖居然也被扣上了“资本家的孝子贤孙”与“黑劳模”的帽子,并且被拉去批斗了。读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原来躺着也会中枪的。郝一湖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他话少本分。踏实肯干。一直以来,他用心爱着小凤,爱着孩子。为了心爱之人,他甚至把关爱给了自己的情敌。无疑,这是个非常好的男人。他那总是呆呆的摸着后脑勺傻笑的模样,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底。一路走来,还记得他被黑银基所救时弱不禁风的模样;记得他作为学徒在工厂里努力学习的情景;记得他初次见到小凤时磕磕巴巴的可爱;记得他为了这个家庭默默付出的一切。如果说这部小说中章小凤如同太阳般耀眼,骆子哥如同明月般皎洁。那么郝一湖就是留守家中的那一盏明灯,虽微弱但会持久的散发出温暖。这种感动,起初毫不起眼,但是经历过岁月的渗透,却能牢牢的俘获人心。因此,当读到我心目中的好男人被拉到台上批斗时,我无比的愤恨。我想这就是作家的成功之处,作家通过他细腻的笔触使读故事之人的情绪在无形中随着故事起伏。可是,我是多么的希望,他可以幸福。
如果刚才我还在为郝一湖难过的话,那么下一秒,作家诙谐幽默的表达令我的心情顿时柳暗花明。在这个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的特殊时期,人与人基本的人伦关系发生了扭曲和异化。就连祖国也在台上批斗自己的父亲。那些红卫兵孩子们在派别林立,敌我混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中释放着他们的青春。一群“伪革命们”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人性和人的尊严。在这里,作家并没有描叙血腥的暴力去反应现实。只是通过平静严肃却又渗透着丝丝幽默的言语,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那个时期发生的故事。白天,那些被批斗的人们要挂着牌子游街,晚上还要参加批斗会。他们每天要交代不同的罪行。而有的人连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在村井里撒了泡尿的“罪行”都交代了出来。更难理解的是,批斗的魔掌居然伸向了全国劳模章小凤。我原本以为这个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有人敢动她。由此可见,作家仅仅通过这些小事情,就形象地展示了那些被批斗人的无辜与无奈。正如郝一湖他不断老老实实地交代着他犯过的错误:“黑银基是我的救命恩人,他是我的再生父母……”读到这里,我顿时啼笑皆非。这哪里是错啊?多么严肃的黑色时期,被作家的笔轻轻一勾画,就变得如此幽默风趣。因此,相比那些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侧重对“伪革命”的罪恶进行暴露和控诉的小说,我更喜欢这部作品,它没有徒增人们的憎恨与悲伤,而是通过对郝一湖及章小凤夫妇面对整个批斗过程细致的描写,把人格、尊严、乐观、宽容等演绎的淋漓尽致。你看,老实的一湖无论红卫兵怎么斗他,他只是说了一句话:“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我有罪。”除此之外,他一句话都不说。这个男人的骨气,是藏在心里的。他不同与小凤面对红卫兵时的勇敢与尖锐。他的骨气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作者简介:

作者:吉君,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自由撰稿人。
“都市头条编辑部”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1号文化总网)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条编辑部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