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冰心》美如莲!愿一直和你如若初见,含情脉脉于你,天真俏皮于你,纯洁无邪于你,相依相守于你,无怨无悔于你……


玉壶冰心
林桂珍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莲心植五月,
馨香一万年
——序林桂珍诗文集《玉壶冰心》
陈国胜
《玉壶冰心》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历经岁月的洗礼,涉过故乡与他乡的桑田与沧海,林桂珍在诗的田园播下的种子,又将珍重地摘出丰厚的果实,很为她欣慰!而将书前小序的任务交付与我,则让我既荣幸,又忐忑。
《玉壶冰心》是林桂珍继《刻在水晶石上的情诗》(1990年9月出版)、《林桂珍短诗选》(2006年5月出版)之后的第三本个人诗文集,从时间跨度上就可以看出,这里汇集了她二、三十年来的重要作品,对一位诗人来说,其份量之重,意义之深不言自明,能够为这本书作序的人,非五月诗社的领路人、我们共同的恩师桂汉标老师莫属,而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正是由桂老师完成的,只因桂老师事务繁忙,这个任务才辗转托付到我的手上。
1985年,林桂珍成为韶关五月诗社早期的一批成员。1987年,她从韶关南下深圳工作,我则从广州毕业分配到韶关电视台。在五月诗社每周一次的例会中,时常有她的消息和话题,让我知道原来诗社有个人见人爱的“林妹妹”,后来看到她的诗丛《刻在水晶石上的情诗》,更是膜拜得不行,“如莲的美丽”、“爱的花束”、“年轻的夜灯街”、“会流泪的星星”,她的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惊叹:天底下还真有这样一个心地纯净、情感细腻,才情卓然的“林妹妹”!
1989年,诗社举办周年庆活动,林桂珍从深圳回到韶关,终于得见真人。眼前的她白衣秀发,神情肃然,水汪汪的眼里掩着一丝忧郁,举手投足间透着温婉和灵秀,身板虽然瘦弱但步履轻盈,“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浑身洋溢着不一样的气息,真是活脱脱一个林妹妹啊!
然而,和林黛玉身世飘零,整日感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同,林桂珍长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然后又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有一个爱她比爱自己更多的丈夫,一个学业有成的儿子,一群手足情深的亲姐妹和亲弟弟,当然,还有一群“提着夜灯照亮彼此”的五月诗社的诗友们——
曾试着把梦
挂起来
当一盏夜的灯
希望照亮
每一颗年轻的心
心碰到过许多颗
同样的心
只是没有渡船
总不能到达彼岸
于是
我的梦破碎了
失去了所有的心
曾几度彷徨忧伤
在冷冷清清的街头
但是我没有熄灭那盏灯
提着它
就这样固执地从这条街
到那条街
徘徊张望
就这样一个深夜
我遇到了一群
各自提着一盏灯的年轻人
他们都来自彷徨的
那条街
于是
我们都举起了自己的灯
互相照亮了
对方的心
啊
一条年轻的夜灯街
这首《年轻的夜灯街》,来自林桂珍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刻在水晶石上的情诗》,是她初入五月诗社时写的作品,这幅寻觅梦想的青春图腾般的驿动影像,让每一个在五月诗社找到心灵家园的诗友们深深共鸣。

如今,30多年过去了,林桂珍和五月诗社的诗人们,还在那条“夜灯街”里坚守着,寻觅着。这本诗文集中的100多篇(首)作品,无论人们如何评介,它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这是属于林桂珍的里程碑,属于五月诗社的里程碑,也是属于生命,属于这个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坚守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超越和礼赞。
《玉壶冰心》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诗歌、散文诗、散文、小说和故事一百多篇(首),无论是她早期的作品,还是这本《玉壶冰心》,真挚、细腻、纯净的风格一以贯之,她对情感、情绪的捕捉、拟写如此细致、精确、传神,普通的人情世故、一物一像在她的笔下,有了特别的韵致和美感,那是一种沾染着“林妹妹”性情的情感之美,人性之美。
《玉壶冰心》的作品题材多样,江南烟雨、莲心禅意、故乡、父亲、母亲、师长、师友、抗疫、救火英雄、甚至还有《趣题榴莲天鹅美食点心》这样别致的写美食的作品,显示出作者在题材拓展上的自觉。如果可以有所偏爱的话,关于亲情和爱情的篇目,依然是特别打动到我的部分。
人世间的爱情,最终难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从古至今的爱情诗,悲悲切切、感物伤怀的居多,清新淡雅、温婉甜蜜的居少。作者的爱情诗,却总能于一物一境中,见出纯净、深情和甜蜜。
《禾雀花》和《再见禾雀花》,作者透过像鸟儿一样形影相依的禾雀花,写出了一种极致的爱:无悔相守,芬芳又迷醉。“十里春风,酥酥暖暖/抵不过与你默默相依一刻/你说跟我相许到老/折了翅膀哑了声音追千年/还这样/一生又一世,一世又一生/我不再向往天空/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 一双翅膀。”两次写禾雀花,再见与初见相比,语言张力和情感的深度均在加强,可见这一意像带给诗人情感的震动。
《如莲于你一生一世》是一首写给爱人的散文诗,爱之坚守、爱之执着、爱之无悔,让人沉醉,让人感动。
《牵手》则以青年、中年、老年三次牵手的描述,写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爱的不同的体悟。年轻时,“你牵我纤纤玉手/羞涩的我似花含苞待放/信任如碧玉无价”;中年时,“你牵我亲切温柔之手/爱唠叨的我已是人到中年/包容成就相依相融你我”;老年时,“你牵我干燥温暖之手/宁静的我已是风烛残年老人/相惜不舍成为唯一的痛”。从“信任”到“包容”,再到“相惜”,这就是爱的一生,简朴、凝练、智慧,富于哲理又包含深情,让人有回味更有感动。
当然,她的爱情诗中,也有悲剧和反叛意味浓重的作品,比如第一辑中的《石头记》这首篇幅相对较长的诗作,哪怕自己的爱情被“金玉良缘”的传统观念和秩序所阻碍,却依然不邂地抗争,“依循心的召唤/在南北千里之外/朝向一个声音和相同记忆飞奔。”这首诗,让我们窥见作者内心倔强和执着的一面,见出其爱情诗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玉壶冰心》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在题材上的自觉拓展,也看到了作者在语言上的追求和突破,而这一点是更让我惊喜的。像这首《古镇》:“古镇的记忆/拉扯一朵白云躲在那湾水里/一壶岁月老酒/挂在石拱桥腰间/摇摇晃晃 历史脚步走一段/悲喜一段/走走停停/悲悲喜喜/古镇悠扬的歌谣啊/从没有因悲喜/戛然停止”。意象的跳脱,不着痕迹的拟人,语言的节奏和声韵的控制,反复和排比的运用,都大异于她之前的作品,已见出她在语言上的自觉。
还有这首《月》:“就这样伫立/把月望圆/淡淡忧伤泛着潮润/再掩不住血管里的奔涌/那月,分明是/千年前祖父的模样”,语言同样跳脱而富于张力。还有《中秋》、《写给远行的爸爸》、《悼表叔谢志慧》等作品,不但情真意切,让人泪崩,在语言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爱之深,所以痛之切。无论是写给爸爸、妈妈、韦伯、“表叔”,还是写给“在地上画个妈妈取暖的孩子”,作者炽热的情感总能透过质朴、真切的文字,直抵人内心柔弱之处,尤其写给妈妈的这首《伤感》:“我像走丢的孩子/迷失在时光隧道出口/往左?往右?/都不是回家的路/记忆里的家/这个时候爸爸正忙着年货/妈妈正忙着打电话叫我们过年回家/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再也接不到妈妈叫回家过年电话/老家里电话在一年前就成了空巢座机……妈妈呀,我亲爱的妈妈/您可知道/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在外的游子/第一次找不到回家的路/第一次感到过年的冷”,情之所至,已经完全不需要技巧,散文化的叙写就足以让人感动落泪,这就是源自于真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在《清明》中,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如此刻骨,以至于“我身上每根血管流淌的温度/能把冰冷黄土烘热”……
《玉壶冰心》第三辑收录的散文同样佳作连连,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作者的散文写得比诗更好。短短的纪录作者新婚回娘家的《还乡》,看得我热泪盈眶,把作者写散文的天赋展露无余。本辑中的《我和韶关五月诗社》、《您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怀念韦伯》等等作品,纪录了五月的故事,有老师、诗友们的种种过往,虽然有些作品此前已经读过,今天重温起来,还是感动依然。
还有第五辑的小说和故事部分,无不包含作者的匠心和才情,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感谢这个周末的诗之旅,感谢林桂珍用生命叙写的人生华章,感念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念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就像朴树在《那些花儿》中所唱的: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诗人是“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在我眼里,林桂珍就是这样一位“深于情者”,一位具有诗人情怀的真正的诗人。
2000年,我从韶关调到深圳工作,和林桂珍生活在了同一座城市,有那么几年,我所住的小区和她住的小区相隔不远,那也是我们见面聊天相对多一点点的几年。
诗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生活?这是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林桂珍聪明灵秀,在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她自小酷爱文学和绘画,而中国古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她第一本诗集里那组《爱的花束》,就借用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叙写恋人之间的七种情感状态,可谓别出心裁。可以说,她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有那么几年,我负责组织深圳市中小学生夏令营的诗歌创作比赛,邀请她做评委,她的工作同样做得非常出色。林桂珍1985年遇见五月,初入诗坛就进步神速,佳作频出,1989年就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毫不讳言,诗友们对她有很高的期待。可是结婚后,因为丈夫的呵护,或许还有身体的原因,林桂珍的生活重心回归家庭,加上在深圳的这些年,没有在韶关时的氛围,没有诗友们相互影响和督促,林桂珍专注于诗歌创作的时间少了。在我个人看来,这多少有些遗憾,在见面交流中,曾经鼓励她出来工作,那怕不是全职的,这样可以增加自己和社会碰撞的机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全面、更多元一些。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人北岛更是把诗人描画成人生的殉道者:“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出于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我的内心总存有疑惑:一个幸福的妻子和一个在线的诗人,两者可以兼得吗?林桂珍在家庭的象牙塔中,还能写出好的作品吗?
当我坐下来阅读《玉壶冰心》,往日种种像电影在眼前回放,眼眶一次又一次被泪水盈满,我心中的疑惑也渐次解开。或许,我是多虑了,每一种生命样态,都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因为人生没有避风港,年华易逝,生命无常,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以怎样的姿态行走,生命的压力一点都不会减少,能不能写出好的作品,不但在于你的经历了什么,更在于你能感受到什么,只要能持守对生活的那份敬畏、那颗真心,生命在你心灵中的震动和回响将同样辽阔,同样荡气回肠……
祝福林桂珍!祝福五月!愿诗心不老,愿爱长存!
( 2021年6月19日于深圳)

目录
第一辑 月迷蒙暖了雨的心
诗
三月,想念烟雨江南
梦江南
枕一场江南梦
红荷
多年以后
禾雀花
又见禾雀花
改良旗袍
今生缘
石头记
与莲相约
油菜花之恋
蝶之殇
别
我梦寐的莲
冰花
女人如烟
——听歌曲《女人如烟》有感
给你
荷花之恋
趣题榴莲天鹅美食点心
观百鸟归巢有感
牵手
极致的思念
第二辑 故乡怀里有一个我
故乡
仁化牛鼻村一景
常回念的故乡
乡愁
落叶的思念
小街
木偶
稻草人
五月粽子
古镇
月
观海
你站在了荣誉舞台上
——记第一届“最美高要人”授奖晚会
中秋
写给远行的爸爸
爸爸,今天是您的节日
致敬可爱的你们
——写给凉山森林火灾牺牲的三十位英雄
悼表叔谢志慧
画一双美丽翅膀给你
——给在地上画个妈妈取暖的孩子
感恩
冬至,温暖儿时梦
冬至在他乡
冬至的故乡啊
焦虑
清明,爸爸在远行
您不在我身旁
母亲节
伤感
清明
等着你们平安归来
——给奋战在新型肺炎战场上的医护人员
致李文亮
雷锋,从不曾走远
口罩之美
妄想记
写在深圳夜晚灯光秀
第三辑 如莲于你一生一世
给爱人
三世之恋
感怀
为爱出发
如莲于你一生一世
银杏树之恋
爱情
心之桃花岛
女人如诗
女人如花
如果可以
橙色灯光
山水之间是牵挂
母亲的心愿
妈妈,我不哭

第四辑 大自然是唯一归宿
我和韶关五月诗社
您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
——怀念韦伯
我想说
因有你的温情而暖
山与海的拥抱
——二十三年后重访湛江
石塘,寻找画家李仲生
美神的追求
——记人体模特儿戴玉英
粤北情深,墨寄于心
锦江,我永远的母亲河
白云下的故乡
还乡
怀念故乡,怀念古榕树
喜在眉头悲心头
团圆的幸福快乐
带着妈妈上北京
北京随想录
天安门
故宫
圆明园
长城
观升国旗
有一个习惯,已成为痛
永远的生日祝福
看桃花,说桃花
重游黄姚古镇
大自然乐趣随记
又到深秋杏叶黄
重游石岩湖
千年瑶寨
我因你而来
喜雨
但愿时光长驻
友情
关于自恋
发现美
由善良说开去
第五辑 大眼睛里燃着怒火
百年樟树传奇
锦江边的古榕树
舜帝韶乐醉丹霞
贵妃温泉与爱心树
闻韶高峰山斑竹的传说
在列车上
水鸟
寻人启事
军魂
袋子
青石路
后记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三本个人集,之前的两本个人集,都是我的恩师桂汉标老师亲自动手帮我收集文稿编辑送出版社出版的,这次是我自己整理文稿,才发现,收集整理稿件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是件非常耗时费神伤脑的事。
本诗文集收录的作品很多是以前写的,有的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我一直认为,文学创作一定是要发自内心去弘扬正义,鞭策邪恶的。我其实是个理想浪漫主义者,喜欢美好的事物,所以写诗歌及散文都是充满美好的情感去抒发,虽然不免稚嫩,总期盼能有心灵相通的人一起感受共鸣。
本文集序文原请恩师桂汉标老师为我写,无奈恩师没有空档,于是我临时打电话给诗人兼好友陈国胜请他帮我写。1989年我与陈国胜在韶关五月诗社一次活动中认识,算起来也是几十年的诗友加老朋友了。他原来在韶关电视台工作,多才多艺,多年前调到深圳一所知名中学,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当得知桂老师没空帮我写序文,现让他赶时间帮我写,便很高兴应下帮我这个忙。他还让我把之前出版的两本个人诗集快递给他,好对我的作品进行更全面的了解。由此可见,陈国胜是个为人做事认真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值得令人尊敬和学习。
每一位读者都是我的老师,恳请每一位读到我诗文的读者老师,给予更多的批评指正,谢谢!
最后,再次感恩桂老师对学生如初的厚爱和鼎力支持帮助。感谢诗人陈国胜在百忙之中为我写的精彩序文和指正,感谢好友诗人张凌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我的文稿阅读,并细心纠正错误和提出建议。感谢,诸位亲友的默默付出和支持。在此,一并叩谢了!
(2021.6.10.深圳)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