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欧洲之旅
每每踏上异国他乡,最初印象便是看其建筑形态, 毕竟一个国家的建筑汇集着地域文化特色,凝结着民族文化个性,透过建筑才能感受其风土人情,感知其文化内涵。在奥地利,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崭新的建筑,陈旧而不失典雅,陈旧而又庄重的风格里,让人不得不敬畏,不得不赞叹。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没有丁点垃圾,没有嘈杂和喧嚣,没有浮躁和不安。如此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来自于悠然清闲的生活心理, 来自于这个民族的自觉和自信。奥地利版图尽管只有八万多平方公里,不及湖北省版图的二分之一,但如此微小的国度,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气度。那种气度,应该是悠闲的生活情调,宁静的生活方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美追求。
当然,奥地利的建筑主体不同于中国建筑,他们最高大的建筑是教堂,肃穆庄重的建筑格调里,显示着他们分割自然空间的激情和气势,努力向上飞腾的梦想体现在那些建筑形态中。在维也纳有此印象,在佛罗伦萨和罗马也有此印象,宗教建筑成为地方建筑的标志,说明人们对信仰的推崇与敬畏,也说明了他们对信仰的虔诚与膜拜。除去高大的宗教建筑,其余建筑群体还是很普通。越是普通,越能呈现地方文化风味,越能展现民族情结。雨果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欧洲的建筑物像凝固了欧洲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节奏,跳动着他们的生活节拍;也凝固了欧洲人的生活情节,是欧洲人定格的生活表情。用小巧玲珑来形容奥地利国家一点不过。其小巧之处,似乎都是诗歌与音乐的世界,沉淀了不少久远的民族风情与厚重的文化意味。如果说悠闲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至高的生命体验的话,维也纳人真正达到了这种生命体验。奥地利小巧的城市与国度里,宁静是城市的主调,他们不论坐车还是吃饭,不管行走还是做事,都在静谧的环境里,都在清静的空间中。尤其在咖啡馆里,一杯咖啡,三两人相互畅谈着,让人仿佛进入一种幽雅的诗情画意之中,西方有位诗人曾经说过,“给我片刻的宁静,愿意用整个天堂奉送。”
从意大利威尼斯向南再往北,约四个小时就进入了奥地利境内,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音乐神童—— 莫扎特 、歌曲之王——舒伯特 。杰西介绍了多名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及世界名曲,并一一播放,《小夜曲》以其深情、优美为全世界人所赞赏,它的作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是以英雄为题材的伟大作品。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穿梭于山涧与隧道之中,中午12时左右抵达世界最美丽的小镇——哈尔施塔特。哈尔施塔特镇(Hallstatt)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直至2015年已有1221名居民。哈尔施塔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
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住宅。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和清澈透底的湖泊,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天堂。住在临湖的庭院旅馆,推窗见湖,遥望湖上泛起清烟,仿佛来到人间仙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艺术家。每户人家的木门全打开着,里面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当然,最多也是最吸引人的要数木雕艺术品了,有可爱的动物卡通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走在狭长的小镇上,还能时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木头路标。在一个路口,一块木牌上刻有三个箭头,上面写着路的名称;一家旅馆在附近的墙上挂着一个男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木牌作为路标;一家饭店索性在外墙装饰着一颗大大的五角星,告诉游人千万别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