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父的船队
作者:车夫 (安徽)
编辑:黑马建雄
祖父的船队,于那年降霜深秋停靠在池口外江码头。原先的池口外江码头,江水淼淼,没有大型船队停泊在江面宽阔的急流岸边。我祖父老家在枞阳仪山,因家境贫寒,一人闯荡,年青时以挑盐度日。打我记事起,祖父就剃光了头发,身着一套布纽中装,说话时,双手靠背,仰头望天。他那一连串浑厚的老家方言衬托他一副标准的男子汉形象,硬骨霸气,朗朗可颂。听祖母说,祖父年轻的时候,就是大家里钱家祠堂一位腰系“红腰带”的人。我不解其意,祖母解释说,过去钱家祠堂同其它大祠堂一样分文武两道。钱家祠堂文道为钱家应其文笔官司,系红腰带的人则是武道相为。作为“红腰带”必以视祠堂武规武道为钱家祠堂出生入死。早年春上,仪山钱家每年一度,来江南水泽之地打湖草,再船运江北。一复一年,江南那些大面积的水泽湖草之地,便成了一方无须划界的收割草滩,先到者先开镰,打草并无霸占水泽草地之故。是年,钱家祠堂后生又在一帮壮力汉子的带领下,踏上江南那片丰盈的草地,谁曾想,多年的默契与无须划界的草滩,竞让一方霸主权作划分,无钱家一席草地之份。同来祠堂文道人员不得不过问此事,但毫无结果,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同意立凭字据,以武道论输赢,随即在场定立割草规矩。当时,钱家祠堂来割草的“红腰带”人员不多,但事已至此无从退却。经主事与大家商议,遵循所定比武要求对方以马步为先,钱家派人打桩,无所撼动桩者称雄为王,反者,须听发落,并共同制立说法,腿法攻守。钱家祠堂选三人轮流出场,攻其马步直至发桩,这样湖草仍按往年一样界定,反之,日后此地湖草无钱家一棵。这不是欺人太甚吗!这不是拿大家里的钱家祠堂不作正眼吗!既然叫板的来了,钱家总不能不接招呀。思来想去,钱家这帮打湖草的汉子个个都涨红了双眼,准备殊死一搏。好在文道的人有主见,由他们选定三人,并统一了思想轮序而从。事不过三,三人所为,确保发桩,千万不可无果而败。方针既定,双方架势就拉开了,见对方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他马步扎定,双拳护腰,舒眉屏息,淡定锁意。钱家第一位出场的人,年纪约五十开外,他上场紧扎红肚腰巾,观其三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腿生风,只听一声轻响,守者马步纹丝不动,攻者腿折倒地。钱家所有在场的人员暗惊,这时才真正意识到今天的较量可不是一般狗皮膏的把戏。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那个年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呀!第二位出场的人,虽说人无异恙,但那一腿像打在木桩上一样,没有点滴撼力。此时,对钱家来说,关键的是第三位出场者。这位出场者就是我的祖父,听祖母说,那一场湖草之争,将对方马步发桩在一丈开外,原因有二;其一,让对方已知胜利在望,而掉以轻心。其二,祖父有一个攻其马步的绝活,叫倒钩,这一点即使同门也晓知甚少。祖母说,江南湖草场上只见祖父上场,侧移虚步,忽然,以实步转身背对马步立者,使其分心以其守气丹田而旁泻,这时祖父腾起右脚,给人以进攻之势狂飚即起的感觉,但祖父意在右脚收住,同时,左脚却紧贴地面顺其马步触地倒钩即出,以反其向而攻。那场挑战,祖父名声大震,钱家祠堂也是门庭光耀。然而,祖父只是摸摸剃光的脑袋没有表情。祖母对我讲了很多祖父有关红腰带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里,无疑,人生第一课沉入心底。
祖母家居枞阳扫帚沟,她1907年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大小姐。祖母是唐门唯一一位高贵的小脚美人,她一生一世清丝精干,三寸金莲,一步三摇,委婉卓约,美态可掬。她走路的样子婷婷摇摇,我记事的时候她出门都要我牵伴着她,稍远点,就出五毛钱找个板车,有事绕贵池小城半周。那时,我父母工作在外,幼小的我,只有跟随祖母、曾祖母在贵池。我儿时的记忆,非常恍惚,也许是想念父母的原故,也许是天性,但是,那一切都是在不为刻意的记忆中童心弥留。儿时,很少知道祖父的船队能来贵池,能上祖父的船队看看,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与愿望。那天祖父的船队来了,一溜十几条船相连在一起,停泊在池口江边何等风光。到达贵池的第二天,祖父就回来了。午饭后,他急着要上船,好像说船队下午就要装载。终于,在祖母的允许下我能跟随祖父一同上船了。那天,万里晴空,我拉着祖父的手跟着小跑,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和自豪。
我们家在贵池小南门城墙根下,旁边有一楼名为“空心楼”。椐说空心楼是护城箭楼,杜牧早年来池为官时曾在空心楼上建造铜壶银箭刻漏。杜牧根据王易简的传授在池州南门城楼上建造了铜壶银箭刻漏,竣工后,其作《池州造刻漏记》记曰:“百刻短长,取于口而不取于数,天下多是也”。确为杜牧制刻漏之处的空心楼离我家“郭西街65号”仅距一步之遥,但我家距池口外江码头足足九里地。那时,通往江边的路全是土路,一片黄土尘埃,从跃进路出北门经“古大人墓”,顺青风岭绿荫茂密的丛林上青风岭,山道三折七弯,南上青风岭墓群坟地北下岭头陡坡陡长,见长江一提水练横卧东西。提起青风岭,真是阴风煞煞。青风岭上一直是一片作古归西的仙人墓地,唐宋元明清,或许更早的墓葬都有。在贵池,时近黄昏,青风岭上早无人影,传说有大奶鬼双肩扛着一对硕乳,把守青风岭岭口风水,以巨乳诱使路过者吮吸,而后无命返生。由此可见,何不让人生畏。青风岭这样的鬼俗文化,有它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朝历代的墓葬环境所形成,而且根深蒂固。在贵池对“青风岭”母系神鬼文化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年代,像这样在大白天也是行人稀少。那天,我牵着祖父的手穿走青风岭的山道胆颤心惊,眼睛都不敢朝山道两旁观望,不敢看那座高高墓碑上的“古大人墓”,也不敢看那些乱坟山岗,但心中总是一片安然,因为,祖父是位腰系“红腰带”的人。我和祖父到达江边的时候,长江一涟一涟浑浊的浪,拍打着岸边,白色的浪花兴高彩烈地起跳着,那些漂浮的碎木与草一起跟随着浪涛优雅地晃动。我静静看着,听着,感觉整个一条江都在那个节拍上起舞,传递着自然与美。祖父连喊我几声,我才听见,随即,祖父把我抱着上船。祖父抱着我走在长长的跳板上一晃一晃,那时,我多像漂浮在江面的碎木与草跟随浪花一起一伏。
上船了,我高兴的一言不发,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船头船尾好奇地搬搬弄弄,童心快乐,那种实现愿望的感觉我不知道在洋溢着什么,也只有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感受诠释。祖父带我走进船仓,那里有我喜爱好闻的桐油味道,祖父接着说,在仓里玩,不要上去,我杀只兔子烧烧。一听有兔子,我吵着要上去,祖父只好带我到甲板上。原来,那只兔子是祖父在船上养的,祖父在兔笼里逮出一只灰色小兔,打了一桶江水,把兔头按在里面慢慢地呛着,直到兔腿不动的时候祖父才拿起来,祖父用只锋快的小刀切割皮块,一会儿功夫兔皮就剥好了。接着祖父笑着说,孙子第一次上船,杀只兔子烧烧。面对祖父说烧兔子吃,太好了,我已馋到极点。天渐渐地黑了,深秋里,太阳火红的余辉映照着江面,映照着祖父的船队,还有祖父和我。红烧兔子的清香弥漫着整个船仓,我再也闻不到那些我喜爱好闻的桐油味道,我睁眼盯着那盘兔肉,祖父不说开吃我只有吞咽口水的份。祖父拿来两双筷子,递一双给我说吃吧,另一双他拿在手上,一边夹起兔肉放在罐头瓶里,一边说明天回去带点给老太太、奶奶她们尝尝。我望着祖父,望着那盘好吃的清香兔肉,从头到尾,没见祖父吃一块他自己烧的兔肉。天,完全黑了,一轮明月悄悄地从江面上冉冉升起。白天浑浊的江水,夜里江面星光灿烂。我想,该睡了,在祖父船队的船仓里在如梦的现实中祖父很快把叫醒了我,说,起来,送你回家船队十二点钟要开头啦。我惊恐糊乱地套上衣服,跟着祖父上岸了。虽说月光如昼,但祖父还是借了把手电筒一直把我送上青风岭。随后,他给那把剥兔皮的小刀用布裹着,递给我说,带上它,余下的路自己走啦,还有这瓶兔肉。说着,祖父把装罐头瓶的小包挂在我肩上。我背着包,拿过祖父递给我的那把小刀,一人在深秋的月光下,踏上青风岭茂密的丛林山道。许久许久,祖父一直在月下摇晃着那把手电筒,喊着我的乳名。我一边应答着祖父的喊声,一边头也不回地跑着,手里紧紧地攥着那把祖父的刀。
第二天,我独自一人,沿着茂密的丛林山路,爬上青风岭最高处,望着长江,望着祖父的船队昨天泊锚的地方,最后的记忆落在那把刀上。
2023.6.1 于池州小屋

作者简介:车夫、男,1953年12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省池州市七星墩文化研究会创始
人、池州市文史专员、池州市博物馆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调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荒地》《飞萤》。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作家报】编委、·(作家报国内刊号:CN—43—7903 /R,
国际刊号:ISSN—1728/—4993)
【作家报】东方文学诗刊名誉副主编、国际现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联合报】社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写过近2万首诗歌。500余首作品发表于国家、核心、省一级文学期刊、报刊。作品散见《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草堂》《鸭绿江》《凉山文学》《剑南文学》《草地》《椰城》《澳门月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新国风》《中国诗界》《作家报》《精神文明》《北疆文艺》《扬子晚报》《西南商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四川科技报》《常青藤》《香港诗人》、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媒体。
2015年荣获中国网络写手百强榜64位。(时评文章);
2017年荣获中国诗歌网中国诗坛实力诗人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九子岩诗歌大赛诗歌奖;
2020年荣获张家界第四届国际诗歌节优秀奖;
2018年作品收录《中国先锋作家诗人》《九子岩.诗歌》精品录、《新诗百年纪念典藏》《世界最美爱情诗》等国家级岀版社书籍。2019.3月份出版专著《空樽》诗集。
黑马建雄跨越过祖国六百多万公里的大好河山,心胸开阔、阅历丰富。原(中华网、搜狐、环球、等)资深版主、所写原创文章网络点击率近6个多亿。开办过西南区域第一家东方雄狮军事网站,影响遍及60多个国家。
微信号:heimajianxiong
投稿邮箱:527908554@qq.com
东方文学·诗刊(都市头条)简介:
东方文学·诗刊主要以朗诵诗歌、散文、短小说的平台。平台上重点收录省一级作协会员以上的作品。以专业的朗诵艺术向世界各地推广高质量的诗歌朗诵作品。
平台有著名作家、诗人:铁凝、吉狄马加、莫言、叶延滨、黄亚洲、商震、李少君、王山、峭岩、大卫、阿来、伍耀辉(彝族)、龚学敏、梁平、李自国、彭惊宇、刘向东、绿岛、李云、胡弦、舒婷、简明、雷平阳、牛放、吴传玖、喻子涵、贾平凹、李丛、马新潮、毕飞宇、田湘、安娟英、唐成茂、毕福堂、桑恒昌、张新泉、叶文福、阿紫、李发模、牧之、洪烛、夏寒、察哥兰草、安海茵、龚学明、吴琪拉达(彝族)、阿蕾(彝族)、俄尼·牧莎斯加(彝族)、胥勋和、阿苏越尔、曹纪祖、雨田、杨然、周占林、宋协龙、刘家魁、彭志强、邓太忠、刘剑、陈思同、齐冬平、石厉、彭桐、江雪涛、熊游坤、王国平、杨剑鹰、向以鲜、谭宁君、姚园(美国)、非马、林静(美国)、邓瑛(德国)、郑南川(加拿大)、陈峰(法国)、恒虹(香港)、沙浪(香港)、秀石(香港)、绿蒂(台湾)等三百海内外名家诗歌、朗诵作品。
注:黑马建雄主编微信公众号: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诗刊、蜀国风文学、东方文学艺苑发表中国作协、省一级作协会员当代资深诗人、当代诗人诗歌朗诵作品3000余首,在国内外诗坛具备较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