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生命的思考
写进了剑气与月光
杜甫对百姓的怜悯
写进了同情与关爱
今天 我要把——
母亲对我的爱
写进纸章
写进时光
我想
只要爱不变
幸福永远在线
今天
就让回忆播放
瞬间 那爱就在身旁
——题记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母亲骑自行车送我去寺前镇韩家洼村送军表演路途中的情景。“抱紧我,要转弯了。”坐在后座的我,立刻双手抱住母亲,生怕自己掉下来,车子缓缓地转弯,直走。我总喜欢把脸紧紧地贴在母亲身上,高兴地描绘着学校里同学们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描绘着昨天夜里美好的梦。虽然清晨的风带着几丝凉意,但我却感到无比的温暖。母亲的背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伟岸!
回到家已是中午,母亲进厨房做饭,油香味飘得满院都是。此时,金灿灿的阳光斜射进屋子,把飘香的餐点点缀得更加“金碧辉煌” ,全家人围坐在桌边,分享着那一盘金黄金黄的玉米油炸馍,我还不时地用舌头舔舔留在嘴角的"珍馐"。不一会儿,盘子里剩下最后一片了,它似乎等待着我们的‘’争抢‘’。‘’赶快把它吃了!"母亲指着玉米油炸馍说道。"妈,您吃了,我们都吃了好几片了。‘’ 懂事的弟弟对母亲说。这时的我,向周围看了看,把伸出去的筷子又缩了回来。‘’我吃饱了。再不吃就凉了,赶快吃了。" 母亲说完,就把油炸馍递给了我。妈妈,您说谎了,我没有揭穿,这小小的谎言里何尝不是您最真实的爱呢?
天际的白光慢慢褪成浅绛,然后泛出酡红。“妈,我放学回来啦!” “哦,饭已做好啦,咱们开饭啰!” 我知道,每天傍晚母亲总是在厨房里专注地、细心地准备晚餐,从初中乃至高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饭菜的可口味道从未改变,但她那挺直的脊背已经越发显得弯曲了,有谁知道,这一汤一饭之中,浸透着母亲多少浓浓的爱呢?我急忙转过身,鼻尖上只留下了一点点冰凉冰凉的酸……
天边褪去了酡红, 窗外的树渐渐地穿上了青黛色的外衣,温煦的光从小灯下溢出,幽静的皴在旧墙上,照亮了墙角那一个背包,也照在了母亲忙碌的身影上。明天我就要去吴家坡西坡村勤工俭学了,为了不让我吃苦,母亲已经忙碌好长时间了。‘’ 毛巾在外侧的小袋子里,牙刷和杯子在外侧的另一面的小袋子里。梳子和香皂在里面小袋子里,记住了没有?‘’ ‘’感冒药在包里的后面小袋子里。‘’ ‘’对了,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就要给老师说……" 唉!有完没完?这时的母亲并不理会我,还在不厌其烦的"叮咛"着。做了母亲的我,才体会到这唠唠叨叨的话语里,浸透的不正是母亲最深沉、最简明的爱吗?
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升到了最高点,黑暗占据了整个村庄,屋脊的轮廓已经不在清晰了。为了迎接高考,我依然在小小的橙光灯下“战斗”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糖水轻轻地放到了我的书桌上,我一抬头,那是母亲。“把这杯糖水趁热喝了,暖暖胃,早点睡。” 当我的眼神和母亲的目光刚碰撞的一刹那,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的眼眸里闪着温暖的一丝光。说罢,母亲轻轻地走出房间,只留给我一个疲惫而坚强的背影。风,微凉,可我的心却流注着一股热气,一轮明月,一杯糖水,氤氲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这时,已是凌晨两点,窗外,月亮收起了光华,暗淡的夜色也重新晕开来。“快,你妈昏倒了。”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笔,直奔母亲房间,“快把救心丸拿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苏醒了,我们驱车来到西安附属二院。消毒水味儿和酒精味儿混合病人的呻吟弥漫在空气中,“要做穿刺。” 本身胆小的我,此刻忐忑不安起来,不知道母亲的命运何去何从,我帮母亲整了整衣领,只见母亲眉头有些微蹙,嘴角却依然露着坚定的微笑,能看得出来,她志在必得,病房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有的人耸耸肩表示放弃,有的人忧虑地看着,有的人把镜头转向了另一边。然而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那一刻,我看到了母亲的嘴角有些激动,她的眼神有些释然,她颤抖地拉住我的手,和我依偎在一起,一丝温暖传遍了我全身……
拥挤的过道上放着很多病床,刚做完穿刺的母亲被我推进了病房,“妈,你疼不疼?” 我噙着泪水,母亲嘴唇微启却没有说话,憔悴而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勉强的微笑,似乎想告诉我:“孩子,我不疼,一点都不疼。” 然而,微蹙的眉头却出卖了她。妈妈,您这沉默,难道不是爱的最强音吗?
梦想却用汗水做注脚,青春却用拼搏做注脚,生命却用乐观做注脚,我要呐喊:母爱却用永恒做注脚。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它无时无刻飘洒在平凡的每个瞬间……
作者简介
李红,女,陕西澄城人。澄城县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钟情于散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