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第30期
目录
长篇连载《孽火流年》
(19一21章) 汉峽
文化散文
走进西南联大 心谷幽兰
游记散文
观山龙池 天目湖客

长篇言情小说
《孽火流年》连载
(汉峡著)
第十九章 亲自登门 求亲无果
这件事过去,我再没去管,至于爹怎样安排相亲见面的事,我也没去过问,我知道有奶奶在总会给我作主的,爹就是再厉害再凶,奶奶总有办法对付他的,所以我就放下心来每日还是照常去奶奶的小学堂帮忙。这天下午放了学,奶奶因为要辅导几个学生的作业,我一个人就先往家里走去。我走了一段路拐过弯儿却见高飞在巷子口不远处站着。自从我们毕业以后,我和高飞见面也少了。随着年龄渐渐地长大,我们也不在像小时候那样成天腻在一起玩耍了,见了面反到觉得有点生疏。高飞背光倚墙站着没动,深邃黝黑的眸光一直看着我走近。这家伙这几年个头蹿高了不少,比我高出一大截,身材健壮挺拔,之前虎头虎脑的婴儿肥不见了,如今光洁的脸颊刚毅而棱角分明透着几分冷俊,浓密乌黑的头发也开始养长了,几缕碎发盖在额前,剑眉朗目,鼻梁高挺,整个脸部轮廓有种刚阳之美。
我缓步走到他跟前,微笑着和他打招呼:“嗨!高飞,你站在这儿干嘛呢?”
高飞看了我一眼,嗓音低沉地说道:“我等你!”
“等我?等我有事吗?”我疑惑地看着他。
高飞看着我顿了一下说道:“墨玉,你是不是答应要嫁给陈家?”
我一听纳闷了,“啊?什么陈家?”
“就是你爹让王媒婆给你说的那家人家。”高飞说道。
我因为不在意,所以都不知道爹说的那家人家在哪儿,男方姓甚名谁。如今听高飞这样说,他到比我知道得还清楚。当下白了他一眼,道:“你到比我知道得还清楚。”
“那你答应了?”高飞脸上现出急切的神情。
“答应什么呀!还不是我那个老爹看上人家的彩礼了。”我一脚把一颗石子踢出去老远烦闷地嘟囔着。
高飞黝黑的眼眸盯着我看了会儿,忽然近前抓住我的手说道:“墨玉,我去和你爹说,让他把你许配给我,你嫁给我,好吗?”
我吃了一惊,赶紧挣脱他拉着我的手向后退了两步,抬头看见高飞微微涨红又急切的脸,顷刻间明白他这是想帮我,由不得又有点失笑,“高飞,你就算是英雄救美,也用不着以身相许吧!”
高飞一听我调侃他有点急了,“墨玉,我说得是真的,我这就去和你爹说。”说着抬脚快步就向我家的方向走去。
我一见也有点急了,边追边喊:“喂!高飞你还嫌不乱,别给我添乱了!”
高飞也不答话,迈开两条大长腿,三下两下就把我甩了老远。我边追边心里这个郁闷,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高飞这是捣什么乱呢!
我追到院门口,高飞已经进去了,我从门缝瞥见爹正坐在台阶上抽烟。我抬脚正准备进去,忽然转念一想,且先在外面听听他们说些什么,看看我那爱财如命的老爹怎样答复高飞。
只见高飞兴冲冲地走了进去,他微微喘着气来到爹面前站定。爹正低着头抽烟,忽然见高飞进来,“大侄子,来了啊!”爹说道。
高飞点点头,像鼓足了勇气般地对爹说道:“秦叔,你把墨玉嫁给我吧!我会好好对墨玉的,也会好好孝敬您的。”
爹微微一怔,用探究的目光打量着高飞,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大侄子,你看你说得晚了,墨玉已经许给别人家了,马上就要定婚了。”
高飞一下就急了,蹲下身慌乱地拉着爹的胳膊说道:“叔,不是还没定么,求您让墨玉嫁给我吧!墨玉和那个人不认识,互相都不了解,他们不会有感情的,我和墨玉从小一起长大,我一直护着她,早就从心里认定了她,我会一辈子对她好的!”
“哦?是啊!大侄子,你看叔一直不知道,要早知道就不会把墨玉许给别人了。”爹用一脸大人哄小孩的表情敷衍着高飞。
高飞还在恳求着爹:“叔,那你把那家人家推掉吧!”
“唉!那怎么可以,已经和人家定了日子,怎么能说推掉就推掉呢!”
高飞呼地一下站了起来,情绪有点激动,“叔,我看你是看上他家的彩礼了吧!”
爹被高飞说得一阵尴尬,面上已有了怒意,“大侄子,如果你娘要能拿出同等的彩礼,我不妨也考虑考虑。”
我听到这里心想再不进去别高飞和爹吵起来,所以就推开院门 走了进去。高飞见我进了院子,赶紧过来拉了我让我和爹说,“墨玉,你和你爹说说,你是愿意嫁给我还是那个陈家。”
爹见我进来,一记凌厉的眼神甩了过来,以为是我和高飞商量好的。我赶紧对高飞说道:“高飞,别闹了,你跟着起什么哄呢!我这已经够烦了!”
说着我往外推高飞:“好高飞,你快回去吧!别给我惹麻烦了!” 高飞被我推出院门,一脸落寞地注视着我,嘴角动了动终是没再说什么。
我回到院中,只听爹嘴里说道:“哼!愣小子,求亲哪有自个亲自登门求的,也不问问你娘能拿出多少彩礼!”一扭头又看到了我,厉声喝道:“这几天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要出去给我惹事生非。”说完扔了烟蒂踱回了屋中,只剩下我在院子里暗自憋气。
第二十章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此后几天,高飞他娘崔四娘托人来跟爹求过一次亲,被爹婉拒了,理由还是已经答应了陈家。转过天,崔四娘又亲自登门来求奶奶,说了好多从小高飞对我如何如何好的话,奶奶也挺为难,爹决定的事,奶奶也不好硬着去反驳,只能好言安慰崔四娘,让她等等看,如果看完陈家后我不愿意,她一定会从中阻拦的,到时候再商量我和高飞的事。崔四娘听后也只能听从奶奶的安排了。我知道奶奶的心里是中意高飞的,高飞从小到大一直在她的学堂读书,她了解高飞的人品性格,所以私下里她也跟我说让我考虑一下高飞,说高飞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
我和高飞从小一起长大,在我心里高飞就像我的一个哥哥一样,我怎么都不能接受他会成为我未来丈夫这样的事。所以当奶奶跟我提的时候,我便头摇得就像拨浪鼓,“不,不,奶奶,这不可能,我和高飞从小一起长大,我们是好朋友,他就像我的哥哥一样,我怎么能嫁给他呢!”奶奶见我这样的态度也拿我没办法。
转眼就到了爹定好相亲的这一天。这天早晨,奶奶早早把我叫起来,给我梳洗打扮。我虽然不情意,但也不想在人前蓬头垢面让人笑话,所以就顺从了奶奶的意思。我估计奶奶也是这样想的吧!从小她都把我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这次不管成与不成她都不希望我被人看笑话。
洗过脸,奶奶拉我坐在镜前的凳子上,把我的一头秀发披散下来,梳理整齐,然后把头顶上面的头发分成几小缕,都辫成一条条细细的小辫,用这些小辫盘了一个漂亮的鬓,又找来过年的时候给我买的一个带粉色珠光绢花钗子插了上去,这个钗子上还坠着两个粉色的小绒球,随着走动会上下颤动,非常可爱。下层的头发随意披散在肩头,两鬓边的头发各分了一缕,也辫成小辫用粉色的绸带绑上,额前的刘海梳下来剪得齐齐的。然后给我脸上淡施粉黛,唇上轻点了点胭脂。奶奶又从柜子里找出过年时给我新做的一套袄裙,浅粉色斜襟立领盘扣的软缎袄子上绣着一朵朵深粉色梅花,素白的长裙裙摆上也绣着同样的粉色梅花,不同于别的衣服,奶奶在袄子的领口和袖口上镶了一圈纯白色的兔毛,穿上既保暖又使人显得活波可爱。时下天气已开始转冷,这套衣服也派上了用场。
穿戴整齐后,我站在镜前,轻轻转动身子,长裙散开,只见镜中的自己举手投足如风拂杨柳般婀娜多姿,娥眉淡扫眼波如水,皮肤细润如玉,白皙的脸庞上粉嫩的朱唇更显得娇小可爱,双眸转动,又显出几分调皮,几分淘气。奶奶在我身后由不得夸赞道:“玉儿,你真美!”
我脸一红,娇嗔道:“奶奶!你把我打扮成这样我怎么见人呢!”
奶奶笑着搂了搂我的肩膀说道:“女孩子就应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奶奶出去忙别的事去了,我一个人坐在屋里心慌意乱。我不知道我今天要见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将会是什么命运等着我。看爹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把我嫁出去,我忽然又觉得很悲哀,此时的自己不是正像一个待售物品等待着买主吗!我慌乱地站了起来,环视了一下周围,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呆在这里了。于是我推门来到院中,初冬的早晨空气有点清冷,我在院中站了片刻,心里还是慌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去哪里,便走出了院子,低着头无意识地向前走着。
第二十一章 情真意切 深情告白
我正毫无目的往前走着,忽然抬头看见高飞在前边不远处一棵树下站着,正目光深邃地看着我。
我愣怔了一下,停下了脚步。回想起高飞家这段时间的举动,不由得有点心虚,这样突如其来的遇见更让我觉得尴尬。
高飞见我停下不走,便迈步向我走来。走到我身边站定,看了看我,轻声叫了一声:“墨玉!”随后就看着我半晌无语。
我被他看得心里直发毛,不知道该走还是不走。只听他轻叹了声又道:“你今天真美!是为了见那个人吗?”
“不,不,不是的,高飞!是我奶奶非要把我打扮成这样。”我被他这样一问,又羞又急,慌乱得语无伦次,在心里真后悔今天被奶奶打扮成这样。“哎!那个,高飞,我去前面二婶家有点事,我先走了啊!”说完我绕过他就想逃走。
高飞见我要走,伸手拉住了我的胳膊,“墨玉,别走!”我吃了一惊,使劲挣扎要挣脱他拉着我的手。高飞见我挣扎又用劲儿一扯把我拽到近前伸手把我另一个胳膊也抓住,嘴里急切地说道:“墨玉!你听我说几句话好吗?”
我被他拉住,挣又挣不脱,脸都涨红了。“高飞你放手啊!”
高飞见我这样,手略松了一下,但还是没有放手。他双眼注视着我,满眼的痛惜,“墨玉,我们谈谈好吗?有些话我今天必须说,要不我怕今天过后再没了机会!”
我被他抓着,无奈地说道:“高飞,你先放手,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我会听着呢!你这样抓着我被人看见多不好啊!”
高飞听后慢慢松开了手。我向后退了一步,揉着被他抓疼了的胳膊,抬眼看向他尽等着他说话。高飞看着我,深邃的目光中透着柔情,“墨玉,你知道吗?从小到大,我一直守护在你身边,照顾你,呵护你,你知道我喜欢了你有多少年? 看见你是世上最幸福的时刻,见不到你的日子,我度日如年,这么多年,除了你身边,我哪都不想去,我只想牵着你的手,朝朝暮暮,牵着你的手,共度今生。以前我从来没向你表白过,我只觉得我们还小,现在看来却是有点晚了。我真后悔没有早点说!”他低下头,神情有点沮丧,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墨玉,求求你,不要答应陈家好吗?我想一直陪在你身边。或者你要愿意,我现在也可以带你走,我们可以走得远远的,让你爹找不到你!”说完他满眼热切地看着我,等着我的答复。
我望着高飞,听着他的告白,心中千头万绪,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在我的心里,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哥哥,一个朋友看待,从来就没往男女关系这方面想过。如今听他这样说,我心中也挺震惊,以前懵懂无知,竟然没发觉高飞有这样的想法。我思索了片刻,觉得还是得把话说清楚,不然这样下去,岂不是耽误了他,“高飞,谢谢你从小到大对我的爱护和帮助,你对我的好我一直都知道,一直都记在心里呢!在我心里你一直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哥哥,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你如果有什么困难,我赴汤蹈火也没有二话,但是这个事……我真的从来没想过。请不要把感情浪费在我身上了,将来你会找到一个和你情投意合的好女孩的!”
高飞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灰白,神情沮丧地说道:“你不答应我,是要答应陈家吗?”
我苦笑了一声,“今天要见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一无所知,这一切都是我爹安排的,我只是做个样子,敷衍一下我爹,今天过后我奶奶一定有办法阻拦的。”我解释着。
“那看来我还有希望?”高飞又有点兴奋地说道。
我无奈地摇摇头,“高飞,别在我身上浪费感情了!”高飞半晌无语,就那样看着我,忽然又说道:“墨玉,我不会放手的!”
我无语,叹气摇摇头,“高飞,话我已经说清楚了,别固执了!”说完我抬脚就走,“我去二婶家有点事,我先走了啊!”
高飞在后面喊了声“墨玉!”我没吱声飞快地向前走去。

作者简介
风景独好,本名刘汉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年少有志,文武皆习。勤奋上进,年轻有为。钟情文学,博览名著。勤笔不辍,诗文兼长。小说散文,多有佳作。

走进西南联大
心谷幽兰
早有想去西南联大旧址看看的想法了,特别是在看过《南渡北归》《无问西东》电视之后,这个愿望就更强烈了。我想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让一代知识分子南下西进,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当时最智慧的头脑,以求真的热情和民主的思想与求知的氛围,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次奇迹。
2023年1月6日,我终于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站到了多少位大师曾经站过的地方。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栋砖木结构屋顶铺草或盖着铁皮的平房校舍,这些是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设计并完成的,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是很难想象当年物资是如何的匮乏,环境是怎样的恶劣了。
当年陈岱孙教授的授课据说是非常严谨的。但是有一天陈岱孙教授正在上课,忽然下起了大雨,雨滴打在校舍屋顶的铁皮上,淹没了陈岱孙教授的声音,陈教授无奈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停课赏雨”四个字,上不成课,那就看雨吧!并非诗情驱使,实为无奈而为。
谁能想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涌现出了172位院士、2位诺贝尔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二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100多位名师巨匠和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材呢?这些人犹如漫漫长夜里的明星,不仅照亮了当年的西南联大,更照亮了民族文化与科学前行的路。
就是在这样的校舍里,一代大师陈寅恪提出了著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绝不“侮食自矜,曲学阿世”的治学思想,而下面听课的除了学生还有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大家。当时的陈寅恪被称作是给教授上课的教授。
也就是在这样的校舍里,身材高大,经常穿一件草黄色夹克、戴一顶呢帽的金岳霖先生,将西方的哲学与中国的哲学相结合,建立了我们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成为北大清华哲学系的奠基人。
也就是在这样的校舍里,一个柔柔弱弱从湘西一路走来的自学成才的沈从文,在给他的学生讲授着现代小说的魅力,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汪曾祺就坐在下面。
这里还有28岁就被聘为副教授的钱钟书,有教学严谨而风趣的朱自清,
有穿着长袍的冯友兰,等等大师荟萃一校,携手创造灾难中的祖国的育才奇迹。
在校舍的旁边有一个大草坪,师生们给它起名叫思辨坪,据电视纪实片《南渡北归》里介绍,这里是课余时间老师学生讨论学问人生和家国大事的地方。那个烟斗不离手的诗人斗士学者闻一多是这里的常客,刘文典也经常穿一袭长袍在月光下给学生讲《庄子》,听课的学生人数众多,庄子的思想在月光下变得更加朦胧梦幻美丽。那晚风那月亮那庄子,凡是听过课的学生都终身难忘,当然听过课的人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守候最后一轮明月的刘文典。就是这些老师和学生彰显和践行了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在校训碑的旁边,有被称作西南联大的船长--寡言君子梅贻琦的雕像。雕像背面刻着他的语录: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旁边是蒋梦麟和张伯苓的雕像,张伯苓的雕像背面刻着:予有才能的人以适宜的学术环境。
我想这些大概就是西南联大在恶劣的环境和困乏的物质条件下取得那样辉煌成就的原因了吧。
他们是中华文化忠实的守候者,是爱国主义的文化知识分子,是救亡图存复兴华夏的志士仁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华文化史上四次南渡唯有这次有了北归,他们保存的读书人的文化火种就像西南联大开放的最美的樱花、郁郁葱葱的松柏一样生生不息灿烂不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民族的启明星,照耀我们前行的路。
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就会一往无前无惧风雨。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国难见忠诚,兴邦唯骄子。
敬礼!西南联大。
作者简介
心谷幽兰,本名霍春兰,内蒙包头市人。內蒙古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在岗中学高级教师,高考语文把关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喜好游历,热爱文学,钟情散文写作。

观山龙池
天目湖客
早就听说大溪水库西侧的观山顶上,有一龙池,所以很想到观山一行。六月二十二日,与一朋友约好,一早启程,便搭上了通往水库的客车,偏偏天公不作美,未出县城,晨雾渐浓,天色渐暗,风儿渐大,潇潇洒洒地下起雨来。
说也奇怪,半个小时后,车到观山脚下,雨竟然停住了。只是初雨之后,天色仍然灰蒙蒙的一片。路上行人也很稀少,只有我和朋友两人,独抱寻幽兴,来登盘白山。
人们到大溪水库一游,总是要先与观山相见。未见观山之前,我早就对它有了兴趣,今日一见,却又感到烟锁云裹,神秘莫测。
观山掩映在一片烟雨之中,若隐若现,犹如一条神龙,正在乌云深处,呼风唤雨一般。眼前森峰峭壁,犹似刀劈斧凿,竟是无路可攀。
我们只得绕山向东而行,寻找登山之径。
约莫走了二里许,我们来到观山东侧的一座小山上,朋友说,此山名叫狮子山,远远望去,也真像一只蹲伏的雄狮,正在酣睡。狮子山一名,想必由此而来,狮子山的西边,便是雄伟高大的观山,我们决定由此向观山登攀。
约莫九时许,蒙蒙细雨又沸沸扬扬飘落下来,我们也不打伞,随它淋去。山径路上,雨余苔径滑,风静落花闲。我们只得借助山坡上的青松翠柏,古树新藤,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攀藤援枝而上。
雨中游山,虽然艰辛,却也别有情趣,我不觉想起前人曾有冒雨游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的诗句来。
半小时后,我们到了半山腰中,一路之上,石磴蟠折,烟翠扑人。回望山底,雨雾更浓了,四周竟是云气霏霏,水波淇漾,狮子山变成了一片黛墨,犹如墨泼写意画一般,美妙极了。
而眼前的青竹翠枝,珠水淋淋,愈觉青翠欲滴,分外叫人喜爱。举目仰望观山峰顶,雾迷云封,也不知我们离山巅龙池还有多远。
而此时我们两人的眼睫毛上、头发上都挂满了银白色的细微水珠,真有登临才半日,白了少年头之感。
好在弯弯山道,曲径路上,并无他人,凭我们登临游玩,却也有独得之乐!阵阵山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有荡胸生云之感。而山脚下大溪水库的渺渺湖水,万顷烟波,远远望去,竟是白雾腾腾,水天一色,湖中青山,忽隐忽现,如有蛟龙出没于烟波之中。
上午十时许,我们终于爬到了山巅。山巅上反而显得宽广平坦,不像半山腰中,谷地深切,山坡陡峭,巉岩苔滑。
我们在山巅之上,从南向北,缓缓而行,不时可以看到旧庙故址秦砖汉瓦的遗迹。
据说观山曾是一座道教圣地。山中原有一太虚观,当初楼宇殿舍,甚是壮观。
山巅上原有一因风庵,龙池就在庵中。
清光绪十八年,山顶上曾重建环峰庵,规模很大。所以观山寺庙众多,游人纷沓而至,香烟四时不绝,曾是盛极一时。这无疑与龙池之神龙的传说,紧紧地相连在一起的。
人们来到观山,总要汲取龙池之水带回去,说是能祛风除病,消灾降福。
我们在山顶上走了一百多米,终于在半路中找到了龙池。龙池巨石环围,三面均是峭石陡壁,唯东面较为平坦,称为龙池之口。
龙池实为一天然石池塘,略呈长方形,面积虽只有二间屋大小,但周围石壁高陡异常,十分险峻,最高处近三十余米。
泉水淙淙,自山中流出,我不禁又想起古人吟诵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佳句。
龙池之水,清澈见底,碧波之中,时有游鱼缓缓摆尾,侧身而游于石隙缝中,使人很觉新奇有趣,也不知游鱼来自何处。
而龙池四周,青松挺拔,花草盛开。一朵朵不知名的小红花,在峭壁石缝中迎风摇曳着,绽开着,好似一朵朵跳跃着的火苗,格外引人注目。
观山龙池原为一石泉,县志载云龙池之水,终年不竭。听当地老人讲,民国二十三年,溧阳遇百年罕见的大旱,河塘水坝,均皆干涸,可以推车跑马,而龙池之水,晶莹不竭,最深处仍为三米左右,与平时一般深浅。
于是四乡之民,纷纷前来汲水,终日不断,队伍绵绵,宛若游龙。而池中之水,竟是汲取不尽。
县志载云,凡到盘白山龙池探胜者,都要在因风庵中汲水煮茗,其味甘醇香醪无比。
因此,龙池实为溧阳山水中一奇泉,很早以前,它就造福于人了。可惜李白陆羽未曾到此一游,留下诗篇,否则早为天下名泉了!
龙池相传为晋人李盘白点石而掘。
李盘白曾隐居此山饲虎藏蛟。因而观山又名盘白山,又因虎有仁性,从不伤人。常伴李盘白出入深山,所以又有仁虎峰一名。
乡人也有称此山为龙池山的,想必是因山有龙池藏蛟而名。如今饲虎贞人归石床,寻仙从此阅沧桑。到盘白山游玩的人,虽然再也看不到当年的饲虎仙翁,但也仍可以看到盘白山碧流尽处见山山的美好风景。
明人马世俊游盘白山有诗云:
盘白仙童去不还,孤峰犹似入云间。
半空石断蛟藏窟,静夜钟残鹤守关。
其中“半空石断蛟藏窟”一句,当是指今日盘白山的观山龙池无疑。
俯瞰观山脚下,有一座小山,孤峰独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此山名为读书台。
中郎旧迹倚崔嵬,东汉遗碑事可猜。
蔓草千年空谷遍,牧童歌上读书台。
就是写的此山。
相传东汉蔡邕在吴十二年(溧阳当时属吴地)蔡邕隐居观山之中,天天清早一起,便到小山上去攻读诗书,十二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后人便称此山为读书台,并建有亭台。
蔡邕除了在读书台攻读之外,还经常到龙池沐浴。圣地多灵气,高人尽古颜。他终于成为一代名流,并成为后人学习上的楷模。
我们站在观山巅上,眺望读书台,不禁感慨万千。风送松涛,阵阵入耳,似犹闻读书台上,琅琅书声,不绝于耳。
观山为溧阳历代名胜之一,龙池更为观山一奇景。如今观山脚下,兴建了一座库容量达一亿七千一百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它比溧阳有名的沙河水库还多六千二百万立方米的库容量)她将为溧阳人民,造福千秋万代!
龙池之龙,实为神话传说,而今高峡出平湖,水库巨龙,却系人民巨手缚之,当年四十八条恶龙(涧水),今日驯服地在天湖之中,造福于民了。
我们站在观山龙池之巅,眼望水库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我眼望祖国如此壮美的河山,久久不愿离去。
忽觉画图开,江山入怀来。
尘心应自远,日暮不思还。
这正是我们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于大溪水库招待所初稿 二十五日改于常州公园路招待所

作者简介
天目湖客,本名宋仁年,江苏溧阳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宋仁年戏曲影视作品选集》《难忘乡情》等多部专著文集。现为《族群文化》杂志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