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有志青年的堕落(4400字)
作者:夏俊山
《红楼梦》中,甄士隐露个脸就隐了,是“真事隐”;贾雨村一直在故事里传针引线,属于线索性人物,是“假语存”。至于后世仍有“假语存”,所谓“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与贾雨村并无关系。
当初,贾雨村本是有志青年,成为“放进榨油机,流出来的是坏水,剩下的就是人渣”,那是做官以后的事。
努力学习 立志改命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贾雨村虽然算不上“雄才”,但绝不是纨绔子弟。从出身看,贾雨村祖上原系湖州人氏,世代在朝廷为官,到贾雨村这一代已经没落。正像如今的“鸡娃”,从小知道不能“躺平”,要想出人头地,惟有不断努力。贾雨村从小努力学习,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先后考取了秀才、举人,因没有银子去京城参加考试,他才暂寄葫芦庙中安身,每日依靠卖文作字生存。
贾雨村没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境界,但是有“为了改命复兴家业而学习”的坚持,无疑是一位有志青年。为了节约开支,积蓄进京求取功名的路费,他没有去干临时工,而是“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为此,他放下文人的清高,傍上了甄士隐,终于通过科举挤入官场,成为一方的主要领导。这样的人生历程,就是在今天,依然很励志。
贾雨村傍上甄士隐与如今的某些美女傍大款截然不同。美女傍大款,一个是重财,一个是重色。甄家有仆人、婢女、房产、田地,不算土豪,也算富人,贾雨村傍上他,更重要的是甄士隐是一位饱学之士。贾雨村被甄士隐看重,成了甄府的座上宾,是凭借学识,与“色”八竿子打不着。
贾雨村暂寄葫芦庙安身,经常到甄家蹭吃蹭喝,不过,贾雨村并不想总是这样混日子,他想弄一笔钱去京城,因为博取功名才是硬道理。如何既不失体面,又让甄士隐志愿掏钱呢?《红楼梦》中有如下文字: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尽管穷困,依然自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如今自己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有了机会,自己就会一飞冲天!令甄士隐欣赏的,也许就是这种自信和志气。甄士隐当即送了贾雨村银两,希望他明年高中。贾雨村酒醉心明,连夜带着银子进京赶考。留了一句其实非常正能量的话:“读书人原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
贾雨村的如诗人生由此开启:进京参加考试后,贾雨村高中进士,从而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仕途。多年以后,他回到江南,如愿娶了“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曾回顾他的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熟悉并遵循官场潜规则,贾雨村的高光时刻是官至一品大司马,确有如月中天,“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气场。
《红楼梦》中,贾雨村是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官儿做得最大的一人。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贾雨村,乃至骂他是人渣,但是,你改变不了天气,只有改变心情:改变不了身高,只好增加鞋垫;改变不了环境,只能学会适应。贾雨村就是这样的人,他努力学习,立志改命,代表的是官场主流。如果他不去顺应这个封建官场,除了学陶渊明辞官归乡,大概只能像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越贬越远。而最坏的结局则是人头落地。
进入官场 彻底变坏
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贾雨村立即进京赶考,并且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当上了知府。然而,人生难免有坎坷,生活总会多波折。贾雨村首次当官并不顺利,《红楼梦》原文如下:
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贾雨村当上知府不到一年工夫,就被上司打小报告,免去了官职。那些“本府官员”,即朝夕与共的同事、部下,见他丢了官,竟然皆大欢喜。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本府官员”都痛恨贪官,痛恨腐败吗?且看贾雨村的罪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这里的“贪”具体指什么?“酷”又是指什么?结合后面的“恃才侮上”以及上司所参“性情狡猾,擅纂礼仪”,不难看出,贾雨村的“贪酷”大概率不是贪污公款,索贿受贿,而是坚持自己的一套,不买上司的帐。不按上司的指示办事,换言之,就是“酷”,就是“擅纂礼仪”;不买上司的帐,换言之,就是“恃才侮上”“性情狡猾”。总之,贾雨村是很有才干的,说他“贪”是虚的。一句“且沽清正之名”已经说明,贾雨村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他是想给老百姓留下清正之名的。
可是,官场已经烂透了。一滴清水岂能改变一潭脏水?贾雨村不跟上司和身边人同流合污,有违官场潜规则,上司和同僚自然要排挤他,整他。那时没有“向纪委举报”,但可以“作成一本,参他”。政治问题添上经济罪名,贾雨村知府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革了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科举入世的官员,大概是圣贤书读多了,初涉官场往往都会犯贾雨村这样的错。《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政任江西粮道,第一把火是查盘各属州县粮米仓库,“一心做好官,便与幕宾商议出示严禁,并谕以一经查出,必定详参揭报”。结果,他连出门办事都没人抬轿,工作进行不下去了,只好索性随他们去了。不久,他就因“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被参撤职了。
回到贾雨村,吃一堑长一智,贾雨村的丢官可以参照一下贾政。被革职后的贾雨村没有贾政的底气和财力,他先是游山玩水,不久便囊中羞涩,不再清高了。他学乖了,转弯了,去给甄宝玉、林黛玉做家庭教师赚几个钱了。
在此期间,贾雨村终于抓住了机会:黛玉年幼丧母,外祖母派人来接,贾雨村担起了送黛玉去贾府的大任。同时,林如海把贾雨村推荐给自己的舅弟贾政,而贾政有一个在皇上身边的女儿元妃。贾雨村于是东山再起,当上了应天府的知府。
再次为官,贾雨村汲取了上次丢官的教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把官做稳了,即使不贪财,也有大把的银子。怎样才能保住官位,寻找机会,继续向上爬呢?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案子,就是一道考题。
呆霸王薛蟠逼抢民女英莲,活活打死冯渊,犯罪事实清楚,证人证据俱在,这是一桩很好断的案子。贾雨村大怒,就要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看到门子使眼色,他立刻改变了主意。接下来的护官符,让贾雨村看到了上层社会官官相护,盘根错节的关系,于是他昧着良心“乱判葫芦案”,之后又寻了门子的不是,把提供金点子的门子“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贾雨村已经彻底变了,变成了忘恩负义、媚上欺下、圆滑狡诈的官场“人渣”!
极端利己 心狠手辣
出于爬升的需要,以一己之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极端的利已主义,贾雨村就是这样。
处理薛蟠打死冯渊的棘手官司,贾雨村为巴结官府,逢迎薛家,明知英莲就是曾资助自己的恩人甄士隐之女,他依然按照“护官符”的指点,眛着良心、徇私枉法,非但没有搭救英莲,反而纵容包庇了薛家,有意制造出了一桩糊涂案,把恩人的女儿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杀人犯薛蟠逍遥法外,也可能是社会太黑,贾雨村也没有法办薛蟠的能力,弄不好连自己的官帽都保不住。法办不了薛蟠,关心一下恩人之女,是可以做到的吧?应该不会影响他攀附权贵,顺利爬升吧?贾雨村是怎么做的呢?在得知英莲就是恩人甄士隐之女后,他竟然毫无恻隐之心,冷漠得就像不知道有这回事,就有些丧失人性了。
极端利己、忘恩负义、冷漠无情也就罢了。为了自己能顺利爬升,获得更多的好处,贾雨村还主动作恶,其心狠手辣的表现令人细思极恐。
石呆子家里有二十把很好的旧扇子,贾琏看了,知道都是些珍品,尽是古人书画真迹。贾赦听说了这些扇子,想花钱购买。可是,石呆子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把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扇子变卖。
买卖本来就是你情我愿才能成,一方坚决不卖,一方只好作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贾琏无能为力,贾赦自然也得不到。不料这件事被贾雨村知道了。为奉承巴结贾赦,贾雨村便将石头呆子拘到衙门,谎称他拖欠官银,把石呆子打入大牢,生死不知。石呆子家产被抄没变卖,扇子被贾雨村巧取豪夺,无偿地弄到手,送给了贾赦。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不否认封建时代黑暗的官场对官员群体的影响,我们不能要求官员都能像屈原一样正直,有气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们也不能要求官员都像陶渊明一样,宁愿归园田居,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迎合讨好小人得志的上司。我们甚至可以宽容贾雨村之流的利己考虑,但是,做人做官不能没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你不能害人,不能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贾雨村饱读诗书,很有才华,在官场浸染久了,道德败坏,心灵黑得像炭,连底线也不要了,他不但想方设法害人,其手段之毒辣,令人触目惊心。
贾雨村的恶行还有不少。贾雨村能够复出做官,多亏林如海帮忙。林如海过世后,林家的叔侄和旁支都对祖业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为了帮助贾家争夺林家财产,贾雨村强力介入,确保贾琏顺利接收了林家的所有产业,间接保障了元妃省亲的隆重举行。这宗官司,贾雨村弃恩人林如海于一边,讨好了贾家,加上此前帮薛蟠逃过人命官司,贾雨村在王子腾处落下“人情”,贾王二府均出面为贾雨村运作,元妃的亲娘舅王子腾开始日益器重贾雨村,举荐他升任了大司马。
贵易交,富易妻。随着自己的步步高升,也随着贾家的步步没落,极端利己的贾雨村又改换门庭,寻求更大的靠山。他将目标选定为贾府最大的对头忠顺王。贾家出事后,他立马和贾家撇清关系,附和忠顺王爷,成了忠顺王爷的一条狗。贾家被抄,无疑也有贾雨村的出卖和落井下石。贾雨村暗中在使绊子,直接造成了贾府两院的倾覆。其阴险狠辣,见异思迁连忠顺王也看透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忠顺王很快就将贾雨村发配流放,害人者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人一阔,脸就变。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贾宝玉和薛蟠就出生在罗马。贾雨村却要靠自己拼搏前行,能不能到罗马还不确定,所以贾雨村非常现实。躺平没有出路,就要立志改命。路遥笔下有个高加林,曹雪芹笔下有个贾雨村,他们都有往上爬的一腔热血,有人说,当你跟他们有了相同处境,就不会鄙视他们。笔者却认为,高加林跟贾雨村不可类比。
没有伞的人,要在大雨中奋力奔跑,这没有错,因为不跑可能会倒在大雨中,但奔跑也有底线,例如你不能绊倒别人,只让自己在前。贾雨村是在封建社会腐败的官场学乖变坏的,纵观他的人生之路,显然是一位有志青年的堕落之路。他的有些行为,无可指摘,例如他娶了娇杏,始终不离不弃,罢官之后,妥善安排家人。这说明他对家庭很负责任,但是,他为了爬升,徇私舞弊、不择手段,迫害他人,连底线也不要了,这是不可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