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坊山寺的故事
文/高保兴
“麇山西峙明月已从磐石去,滏水东流清风又送海涛来”磁西三十里,大峪坊山寺。它就像风月关下的龙洞珠泉,咕嘟咕嘟冒出一串动人的故事。
一、扬州望灯的传说
听上辈人讲,磁州坊山寺(峰峰矿区大峪镇)的老和尚领着小和尚骑着板凳到扬州望灯。也就是正月十五的灯会。去的时候,老和尚再三叮嘱小和尚:路上不要睁眼,搂住他的后腰不要乱动。说话间,俩和尚腾云驾雾、呼呼生风,飞在了天空。不一会儿就到了扬州城。小和尚初来乍到看啥都新鲜,一路蹦一路跳;他完全被眼前的七彩灯会给迷住了。什么金灯银灯五色灯;大灯小灯宝莲灯;还有纸灯荷灯玻璃灯,看得他眼花缭乱、眉飞色舞,乐而不疲。就在此时,老和尚瞧见一位美貌女子,那真是:一对大眼忽灵灵,柳叶湾眉圪整整。杨柳细腰又苗条,樱桃小嘴一点红。就像天上下凡七仙女一般模样。老和尚垂涎三尺、犹如色狼,顿生邪念,打起了歪主意。他驾轻就熟,使出法术:骑上长板凳,竟然把这位黄花大姑娘带回了坊山寺;却把小和尚丢在了扬州城。小和尚本是头回出远门儿,光顾着看花赏灯,蓦然回首,未见师傅的踪影。顷刻间,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他两眼汪汪,偷偷抹起了泪花。逛街望灯的市民,见此情景,虽感觉莫名其妙,但事不关己、各自扬长而去。
树分两枝、话说两头:原来那位天仙美女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她父亲是三朝元老、辅政大臣,是告老还乡卸任不久的阁老。他眼瞅着天空:从半夜到黎明,还不见心肝宝贝、千金小姐回府到家。于是他赶忙派人四处寻找,没有任何下落。后来家丁护院、丫鬟侍女都陆续回府、纷纷禀报,未见小姐踪影。后来有一个家丁在繁华闹市大街上遇到了这位小和尚。他上前搭讪问道:你为啥在这哭泣呀?小和尚如实对答:俺是河南彰德府磁州坊山寺的和尚,我跟着师傅方丈前来扬州看花灯。结果俺师傅把我丢在这儿不管了。听罢家丁汇报,阁老似乎明白了事情原委。于是他上奏朝廷,亲自带着官兵,铁耙了坊山寺。小和尚们武艺不精大都稀里糊涂的死了。这位老方丈却飞檐走壁过高墙,骑着竹扫帚飞奔而逃了。
二、小和尚告御状
扬州官兵铁耙了坊山寺,在神麇山西边老槐脑上砍柴的两个小和尚幸免于难。回来看到这么多师兄弟都死了很伤心。俩人抱头痛哭,直觉得天昏地暗。隔不几日,俩小和尚一合计,决定到京城去告御状,为师兄弟们来申冤。路长腿短,咱长话短说:他俩很快到了京城皇宫,三叩九拜面见圣上,诉说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一位小和尚说:俺师傅不行正道、拈花惹草、寻花问柳、惹事犯法,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俺们二话不说,一字不提。旁边的小和尚接住话茬说:俺师傅一人做事一人当,官兵也不该铁耙坊山寺,大开杀戒啊!皇上听罢,觉得有理。于是好生安慰,当场下圣旨:重新再建坊山寺。地方官员不敢怠慢,马上照办。遂差大峪村社首全权负责、一手筹办此事。很快选址在北大峪村后新建起一座大寺院。由于当年铁耙坊山寺事件,人们普遍感觉不太吉利,遂将仁义村东的坊山寺从荒郊野外迁移到了北大峪村北头。同时将坊山寺更名为“傍山寺”即傍依坊山、重建佛寺之意。
三、师大官儿捐地
坊山寺被扬州官兵铁耙以后,又在三乡五里之东的北大峪村重建了一座傍山寺。善男信女与香客供养人,有钱的出钱,有劳力的出劳力。附近的村庄也赶来帮忙捧场。据北大峪东岗师家老坟石碑记载:明朝万历十七年,大于村出了个师大官儿。他小时候家里穷;但饭量又特别大。他顿吃斗米、力大如牛;常在北大峪姥爷家居住,帮做农活儿。后来姥爷家养不起外甥,被亲娘后妗子撵出了家门。俗话说:人走时气马走膘,天无绝人之路,他闯南走北、四处流浪,最后在外竟然混成了大官。他初在山西省汾阳县任知县,后在江南邳州做知州,随后又在哪个省府当了武官。
据祖辈传说:师大官成名之后,衣锦还乡,买地盖房、富甲一方。过去寄人篱下,现在地拥几顷,富豪宅院,九门相照。难怪现在村里还流传顺口溜说:游家岗,师家洼,张家占了山角下。意思指:师家是洪洞县移民老户,来得最早,所占耕地都是菜园子和水浇地。他膝下有五个儿子,分别叫东、西、南、北、中。他听说当朝皇上颁旨,要重建坊山寺。一话不说,二话不提。慷慨解囊,主动捐赠一顷二十亩大坪地,无偿转让使用权,用来修建傍山寺院,供养和尚僧侣生产与生活。并且双方约定:寺院许种不许卖。
四、金马驹的传说
过去,据老人们传说,坊山寺顶有一口石井,里面藏着无数金银财宝。其中,一对金马驹的传说,讲的活灵活现,非常神奇。每年除夕晚上,金马驹出来一回;五更前到北大峪村屙金尿银,造福百姓。谁在大早起能捡到这些宝贝,定是有命之人,自有大富大贵之相。那一年,有位南蛮子,是个“明眼儿”他能掐会算,沿着太行东麓山脉,来到北大峪村南岗坡,寻找坊山寺金马驹子。结果千里迢迢、路途遥远,他犯了迷糊,没有找到准确地儿,然后扫兴回家了。
传风过耳,北大峪有位曹半仙儿知道了此事,就撺辍四邻乡亲集资出钱,在村西盖起一道石券大门楼。意思是:金马驹屙金尿银每年来村只一回,他们不太满意。倘若大家躲在石券门后,单等金马驹进来之时,咱们把门一关,逮住它据为己有,为咱造福那该多好啊!白驹过隙,时近年关除夕夜。曹半仙儿与几位年轻小伙子,早已准备了绳索和门栓木棍,躲在石券门后,只等金马驹到此束手就擒。果不其然,三更半夜之时,金马驹时而昂首阔步,时而悠闲自得,迈着小碎步,呱嗒呱嗒走进了石券门楼。说时迟那时快,没等小伙子动手,曹半仙儿一个健步,骑在了马背上。结果,金马驹突然受惊,像脱缰的野马,啸啸嘶鸣,频频尥蹶子。曹半仙儿人仰马翻,摔倒在地上。金马驹转瞬即逝,飞奔而逃,惊悚地消失在暮色苍茫之中。
作者简介:
高保兴,字渤海,号太行居士,原从事金融工作,助理经济师。现省民俗协会陶瓷艺委会副主任、市作协会员、市民协理事、区民协艺委会副主任、区红研会理事。《武安市天井志》策划兼编辑、区政协文史专辑《峰峰乡愁》和《滏之源》撰稿人、编辑、顾问及执行副主编。与族人合作续修了《渤海高氏家谱》出版了非遗著作《仁义村卷》和《滏阳诗集》并荣获河北省“民俗学术著作奖、市先进通讯员、区先进文艺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等称号。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
电话15100074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