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乐天溪
周功绪
乐天溪,一个多么令人向往,多么令人留恋,多么令人难忘的地方。
这个地方,既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指挥中心、保卫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核心区域,又是峡江“九四暴动‘’的红色摇篮,更是我们转战南北的“镀金天堂”。
早在九十年代初,乐天溪就是一个令人十分羡慕的地方,三峡工程上马后,给乐天溪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坝河口、朱家湾、瓦窑坪、陈家冲、八户佃和下岸溪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瓦窑坪、朱家湾和陈家冲三个坝区移民村,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坝区的小“深圳”,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五湖四海的经销商和川流不息的外来妹……把乐天溪这个坝区重镇“炒”得格外红火和空前热闹。1993年至1997年间,这里灯红酒绿和穿梭来往的繁华场面,比宜昌的陶珠路、武汉的汉正街和上海的南京路还要火爆、还要壮观、还要狂烈……
一时间,这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这里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红火的地方;这里成为“让出家园支援大三峡,抓住机遇建设乐天溪‘’的光辉典范……
那个年代,热爱乐天溪、向往乐天溪和羡慕乐天溪的,遍及千山万水。
1999月11月16日的这一天,我有幸与韩庆芳、高翔、赵文双应组织上的安排,一起从太平溪飞到了这个令人朝思暮想的地方。
说实话,调乐天溪工作,我一没想过,二没心理准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那时我不愿意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更不愿意离开相儒以沫的妻子和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宝贝女儿。
1999年10月28日,也就是原宜昌县干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我小道消息获知,我要离开太平溪到乐天溪工作。当时,既感到十分意外,又不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会前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告诉后,我才知道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离开太平溪,用“难舍难分、心如刀绞”来表达,一点也不为过。这不仅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仅仅是我在太平溪工作了16年,不仅仅是在太平溪工作呼风唤雨,更重要的是与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和那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深似海的故乡情节,我在换届考察时,就向原县委干部考察工作组,提出了“不往外走、不往前走、原地踏步走(任原职)”的愿望与要求。
后来,事实证明,到乐天溪锤炼,是我人生之缘,人生之幸和人生之福。
1998年后,乐天溪火爆的坝区民营经济,并没有继续高歌猛进,而是随着大江截流和三峡工程的陆续完工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经营户陡然从过去的一万多户锐减到几千户;黄牛开发公司被迫停工暂不说,留下的债务和遗留也不少……
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的。
“为乐天溪人民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为改变乐天溪面貌贡献力量,为乐天溪发展尽心尽力‘’,既是我们四个同志到乐天溪报到时的一致心愿,也是我们四个同志的一直追求。
带着这一梦想,组织上让我在乐天溪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学习了三年,拼搏了三年,成长了三年。
三年的时光,虽然很短很短,但给我留下的记忆却很多很多……
在这三年美好而难忘的日子里,最难以忘怀的是,除了“三大攻坚战”,还是“三大攻坚战”。
一个是消灭水稻、消灭苞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化。
到乐天溪工作之初,镇党委安排我分管党群工作,联系农村农业工作。按照分工我和主管农业的副镇长韩庆芳及农业办公室的相关同志,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乐天溪除沿江的陈家冲、瓦密坪、朱家湾、八户佃和下岸溪等村比较富有外,路溪坪、沙坪、马鹿尾的大部分农户有一定的板栗收入和沙道湾有稳定的茶叶收入外,王家坪、兆吉坪、天柱山的部分农户有一定的小水果收入外,大多数农民没有稳定的和靠得住的经济收入来源,绝大部分农户仍以种粮为生。而全镇农民人平耕地不足四分,这怎么能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呢?
带着这一重大课题,我们在镇党委书记尚志芬的正确领导和率领下,与全镇的干部群众一起,通过广泛深入调查与研讨,于2001年找到了符合乐天溪大面积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冲破传统种植的思想和影响,在适宜发展茶叶的地方,消灭水稻、消灭苞谷,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发展茶叶产业化初始阶段,最难的不是种植技术、最难的不是品牌打造、最难的也不是市场营销,而是部分干部和群众的种种顾虑和担忧。
为了打消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种种顾虑和担心,我们除花重金聘请茶叶知名专家林作炎担任全镇茶叶产业化发展顾问外,还在武装骨干和宣传引导上做了不少的努力和攻关。
一般来讲,作为政府主要负责人,一是争取出台了连片发展一百亩奖励一万元等系列鼓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在镇、村、组三级干部专题会议上认真地进行动员,应该说,第一责任尽到位了。但为了茶叶产业化快速、高效实施和农民早日增收及致富,本人乐意地应分管同志邀请,在繁忙中挤出时间,先后深入到沙坪办事处、瓦窑坪办事处、唐家坝办事处和天柱山办事处,同村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一道,共同探讨乐天溪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共同剖析为什么要抓茶叶产业化发展,共同寻找茶叶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好处,共同商议茶叶产业化发展有效途径,共同立下“消灭水稻、消灭苞谷,发展茶叶产业化‘’的军令状。
党委政府的雄心壮志和扎扎实实的群众工作,全镇上下的思想统一了,信心增强了,决心更大了,为茶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和农业战线的同志,不仅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而且作风扎实,乐于奉献。
我到基层再动员、再鼓气、再鼓劲,不是对分管的负责人和农业战线的同志不信任,更不是太平洋的警察,而是这项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它是一场挑战传统种植观念的大决战。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广大农民长期而稳定的生活出路。同时,也是表明党委、政府决战茶叶产业化的态度和斗志。
在镇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仅当年发展茶叶2800多亩,比当时乐天溪历史茶叶面积2700多亩还多100多亩。这不得不说是一大人间奇迹。
一个是破解种种压力,化解各种矛盾,力保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乐天溪有辉煌的过去,也有艰难的岁月。
坝区最红火的时候,就是乐天溪最辉煌的时候,坝区最萧条的时候,就是乐天溪最困难的时侯。
面对极不平凡的岁月,我们全镇上下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迎难而上,勇往无前”。
迎难而上,勇往无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等艰难。
那时的乐天溪,既面临干部工资待遇自行解决的繁重压力,又面临化解黄牛公司遗留、化解黄牛公司债务的繁重压力;既面临财收收入缺口较大的繁重压力,又面临乡镇供销社改制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繁重压力;既面临坝区移民无小事,确保移民稳定的繁重压力,又面临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繁重压力……再加上那个时候正置企业改制攻坚期、各类矛盾多发期和财政收入困难期。真可谓,压力山大,困难重重。
面对诸多矛盾和压力,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我们勒紧裤带,咬紧牙关,破解了一道道难题,翻过了一座座大山,走出了一条条平川。
为了抓好财政收入,我们除着力抓好本镇的财源建设外,不知在“引进”上下了多少功夫。
为了提供各项事业和建设的资金保障,我和财政所长不知“求”过多少人、缠过多少人,跑破多少鞋。为了提高“跑”的效益,我们天一亮就出发,早上七点半就守在某某领导、某某局长办公室门口……
为了化解各类矛盾,确保坝区稳定,镇村干部不知流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那风口浪尖的日子里,黄牛开发公司占地移民集体到镇政府、区政府要求解决遗留问题的,坝区移民成规模地到镇政府和区政府要求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的,企业改制要求解决安置的,供销社股民要求早日兑付股金的……交织一起,压力叠加,屡见不鲜。
“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两大光荣而神圣的任务。这两大任务,就像两座大山一样日夜压在我们坚强的肩膀上……
令我最欣慰的是,矛盾越多,困难越多,压力越大,这里的干部群众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办法就越多。这是我们一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之一。
一个是整治环境,美化环境,勇夺“三峡坝区环境整治”第一名。
2001年5月,时任宜昌市委书记的孙志刚到坝区调研,提出了对坝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要求。
原县委、县政府为认真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及时组织坝区三镇打响了“坝区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整治坝区环境,对相对规模较小的太平溪集镇和三斗坪集镇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何况覆盖几个村,几乎是太平溪集镇几倍的乐天溪呢?
为了高效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我们镇、村、组几级干部和从事环境卫生治理的同志,万众一心,众志成诚,通过三个月的日夜奋战,有效地解决了坝区移民居民点脏、乱、差问题,并勇夺“三峡坝区环境整治第一名‘’。
在坝区环境综合整治中,有些工作不知怎样表达为好,也不宜用文字去原汁原味地反映。现在想起来,真为当时的决心、雄心和智慧而自豪。
搞绿化、搞美化、搞亮化、搞硬化,没有资金,镇、村、组和民营企业家一起想办法去筹;没有器材、没有物资,大家一起想办法去凑;没有人,大家一起想办法去找……
乱搭滥建的拆除,是坝区环境整治的一大硬骨头。因多种原因,坝区三村沿路沿街乱搭滥建的比比皆是,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分管的赵文双同志和城建所的詹庆任同志朱国发同志以及村、组的干部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为了按时完成坝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一些道路硬化、小区美化建设项目,都是在抢睛天、战雨天、日夜突击中拼出来的。
陈家冲村在拆除乱搭滥建房屋时,两个外地人不幸身负重伤,这无疑雪上加霜。尽管处理这件事非常棘手,但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妥善地得以化解,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坝区环境整治的顺利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坝区环境整治当年投入800万元以上,拆除乱搭滥建房屋2000多间,新建休闲广场三个,硬化、改造道路五条,新建垃圾屋500多个……
后来,每当我看到瓦窑坪休闲广场和江峡二道沿边一棵棵长得正欢的樟树时,那坝区环境整治的决赛场景,自然而然地飞到了我的眼前。
一个个潜在风险的及时排除,一道道发展难题的有效破解,一次次攻坚战役的成功告捷,完全得以于镇委镇政府集体班子的坚强领导,完全得以于全镇干部群众的浴血奋战。
乐天溪的岁月,一个短暂的岁月,一个镀金的岁月,一个感恩的岁月。
周功绪,湖北省宜昌市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近百篇散文在《中国作家》《文旅中国》《湖北作家》《乡土作家》《宜昌作家》《三峡日报》《宜昌记忆》《三峡文学》等发表。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