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诗经的足迹
杜芳川
西咸新区管委会门前新修建了一座城市公园——金湾文化公园。这座公园的建成,在西咸新区的沃土上又增添了一个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再现诗经之美的胜境,令人心境荡漾,便产生了去公园里一睹风采、感受其乐的想法。清晨六点多起床,沐浴着晨曦,便走进金湾文化公园,寻找诗经的足迹,体验诗经的美感,感受诗经的气息,品味诗经悠久绵长的韵味。
金湾文化公园东临沣泾大道,西连沣河湿地公园,南接丰裕二路,北俟能源路,占地面积200余亩。从东往西看,依次分为迎宾之门、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和自然风致四大板块,体现出由城市繁华到田园幽静的自然过渡之程。据介绍,整个园区呈现出《诗经》的名篇创意之作,塑造了“琴瑟台”“鹿鸣园”“悦音台”“静姝桥”“玉鸟桃林”“伊人沚”“扶苏林”和“子衿亭”八个景点,依次营造出“山、水、林、人”和谐共生的城市绿洲,将诞生于沣河两岸的诗经的“风、雅、颂”和周文化元素很好的根植于现代文明之中,让游人心中豁亮、耳目一新。金湾文化公园的整体设计和建筑艺术,不仅是城市的绿洲,更是一座扬帆起航的城市航母。
周文王建丰京于沣河西岸,周武王继位后于沣河东岸建立镐京,汤汤沣水浇灌着两岸大片的沃土,清澈的沣水滋润着百姓的心田,沣水两岸广袤的大地上结出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文化的硕果——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着平常百姓与皇宫贵族、生产劳动与生活细碎、男女爱情与手足情谊、婚礼习俗与祭祀宴乐等礼乐风俗、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涵盖了百姓和达官贵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周朝几百年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的文化载体,是丰镐二京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沣河,是诗经诞生的天然摇篮。诗经,是沣河激荡的文化浪花。于是,我在诗经故里的沣水两岸寻找着诗经的足迹。
清晨,我从东入口入园,映入眼帘的便是绿草之上、树荫之下昂首嘶鸣的长颈鹿群雕,这便是“鹿鸣园”。八只形态可掬的小鹿,或俯首觅食,或昂首长鸣,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鹿鸣”意境镌刻在大地上,播撒在林荫下。
顺着鹿鸣园朝西望去,不远处便是“琴瑟台”了。在一个圆形的花岗岩砌成的水台上,矗立着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环,两个圆环下部较之粗壮处连在一起,七根弦至上而下相连,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环和七根弦都是不锈钢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光洁、明亮、耀眼。据说,琴和瑟均为伏羲所发明,由梧桐木制作带有空腔的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爽心玉声的乐器。琴是由5根琴弦发展成7根琴弦的。琴和瑟虽为一人所制,都是弹拨乐器,却有着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从弦数来看,琴是7根弦,瑟是25根弦;从大小来看,琴的体积小,瑟的体积大;从弹奏的场合来看,琴高贵典雅置于前台近距离于宾客;瑟则用来演奏背景音乐置于幕后远距离于宾客;从弹奏师来看,琴师或主人或年轻美女,瑟师则多为老年男子。尽管二者有着较大的区别,但不论是琴还是瑟,均能演奏出悦耳动听之韵律,能调节平衡听者阴阳之气,顺畅烦躁郁闷之情,平静忐忑惶恐之心,纯洁繁琐冗杂之灵,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心旷神怡之效果。
我觉得,伏羲之所以用梧桐木制作琴瑟有三个原因:一者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一雌一雄阴阳调配,适合制作琴瑟,能取得“琴瑟和鸣”之演奏效果,颇具“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之高贵典雅之韵。二者梧桐具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高洁品格,梧桐与凤凰紧密相连,具有“家有梧桐树,不愁无凤凰”之梧桐引凤凰的良好愿望。三者具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忠贞爱情。正因为琴瑟具有这样的魅力和品性,因而《诗经》中便有了诸多关于“琴瑟”的不朽诗作。如表达男女爱情的诗篇《关雎》“窈窕淑女,琴瑟之友。”有缅怀和赞美达官贵人如卫文公的诗篇《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有描写夫妻恩爱之情的诗作《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有表达尊敬贵客的盛情诗作《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鼓琴鼓瑟,和乐且湛。”有不仅表达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和谐姻缘、且表达了兄弟间真挚和诚的手足之情的诗作《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有歌颂周朝盛世、鼓乐齐鸣、社会和谐、百姓共生大一统的诗作《鼓钟》“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还有表达了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爱农、重农、尊农拳拳之心,展示对农耕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的诗作《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在《诗经》之外,最典型的一首寄托对忘妻怀念之情的诗作当属李商隐的《锦瑟》了。“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可见,“琴瑟”一词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作用。今天,西咸新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又将“琴瑟”元素等《诗经》文化进行很好的挖掘、发扬和广大,巧妙的嵌入金湾文化公园里展现给游人,让“诗经”从书中走出来,从口中跳出来,种植在田园里,根植于人心中。这些精妙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艺术作品不仅彰显了沣河流域丰京、镐京时期优美的诗作、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劳动者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且也借用“琴瑟”来歌颂和赞扬西咸新区发展的快节奏、高效率,再现了新区建设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谐之美和人文情怀,其心可鉴,其意可炳,其情可颂,其行可赞!
漫步在金湾文化公园的彩色步道上,清晨,身披着七彩朝霞;傍晚,沐浴着血色夕阳,丈量着“诗经”的足迹,感受着厚重而浓烈的“诗经”文化,思绪穿越到远古的丰镐二京,映入眼帘的便是:帝王们祭祀田祖的虔诚之心、星罗棋布的田野上农耕者庆祝丰收的欢愉之情、文人骚客挥毫泼墨吟诗作画的专注之神、远古的周人与自然环境相伴共生的和谐之象……这里记载着劳动者生活中所创造的“国风”,这里是民歌的起源;还有达官贵人宫廷生活真实记载的大雅小雅的“雅乐”,这里是宫廷乐府的发源;还有皇宫贵族祭祀的歌词神曲,这里开启了颂扬祭祀祖先之长河。
在公园里一路踩踏着“诗经”的足迹,这里不是“诗经”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更不是为了追求现代审美的大写意,而是将远古的韵律和现代的美好相融合、遥远的文化与当今的生活相交织,既彰显“诗经”文化的厚重,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舒适度,让“诗经文化”更好的融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沚一桥、一榭一亭里,让“诗经文化”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淙淙流淌,在虎虎生威的喷泉中勃勃激荡,在洁白的飞云桥上悠然飘荡,在山杏树上苒苒绯红,在竹子腹中幽幽空灵,在桂花树上阵阵飘香,在静姝桥上不期而遇,在伊人沚中频频约会,在子衿亭中真诚告白,在扶苏林中忙碌穿梭,在涛涛沣水中悠悠传颂……刹那间,白皮松、三角枫、五角枫、巨紫薇、复槭树、楸树、绿草、花卉都成了《诗经》风、雅、颂的见证者、传承者、歌唱者、赞美者。
在这座洒满“诗经”足迹的金湾文化公园里,在礼乐完备的周礼中融入了现代文明的元素。在“琴瑟台”东侧的绿荫草地上,散落着三片不锈钢雕刻出象征“生机之容”的镂空叶片;在中央水池南侧,矗立着一座不锈钢搭建的象征着“梦想之翼”的意象飞鸟;在中央景观带里,飘落着象征“丝路繁华”的不锈钢雕刻的三朵完整花朵和三瓣花瓣。这些现代化的雕刻艺术,被设计师们巧妙地融入到周礼诗经之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融入到现代工艺美术之中,让中华文明的根脉永远流传,它们不仅体现出了多元化现代文明的色彩,而且也展现出现代人思想之美、意识之美、行为之美和文明之美。
沣河,是诗经诞生的天然摇篮。诗经,是沣河激荡的文化浪花。千百年来,沣河永远流淌,诗经亘古不衰。我在金湾文化公园里穿行,在沣河岸边漫步,掬一捧清清的河水,让凛冽的甘甜浇灌心田。踩一踩诗经的脚印,让文化滋养身心。
作者简介:杜芳川,男,陕西乾县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为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大案队长》、长篇小说《阵痛》《五陵原风雨》和散文集《回眸——杜芳川散文作品集》,其中《阵痛》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图书,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五陵原风雨》获2021年咸阳市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阵痛》获首届“咸阳文学奖”和第三届“金剑文学奖”。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