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立新诗集引人悦读:高贵灵魂是可以追求的。 努力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 “自己” , “若有诗书藏在心, 岁月从不败美人”……

让灵魂高贵
粟立新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精神空间的追求
——粟立新诗集 《让灵魂高贵》 小序
桂汉标
加盟五月诗社已十多年、至今任诗社秘书长的粟立新, 为了迎接五月诗社成立四十周年庆典, 继前些年庆贺父亲八十寿辰于海外出版《青山不老》一书之后, 又收集十多年来写下的诗歌作品, 编成这一本 《让灵魂高贵》 出版。
我读罢全部诗稿, 正想梳理一下总体感受, 目光骤然停留在她的 《作者简介》 中的这一段话上: “每个人都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诗歌成为我学习审视生活, 提炼快乐和舍弃痛苦, 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 感恩人生路上的这一个选择。 ”
这不正极为精当地概括了粟立新大部分诗作的内容意韵吗?
粟立新可以说是在一个金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她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家银行地区分行的行长; 她的哥哥姐姐以及爱人均供职于不同的银行: 而她自己也曾在银行工作过, 后因为机制改革, 她毅然走上下海自主创业之路: 她先后涉足旅游与餐饮等行业。在商言商、追求财富是自然而然的。与其他创业营商者有所区别的是, 粟立新一向接受家族老一辈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言传身教, 从小培养了崇美向善之心, 很早就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 在她开餐馆并兼任创业协会副会长之时, 与已成立二十多年的五月诗社结缘, 认识了一批写诗作文、 同时又在红三角从事 “文教扶贫” 善举的诗人作家。不知不觉中, 粟立新埋藏于心灵深处的 “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的愿望被激活了。 她积极参与诗社举办的各种诗歌文化公益活动, 出车出力, 从不计较得失。 尤其在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 需要接待外地师友的时候, 她总是主动热情承担责任, 在本地和外地诗友们中是有口皆碑的。粟立新在为诗歌文化而自觉付出的同时, 也在追求 “自己的精神空间”中不断丰盈着自己, 提升自己的素养。 她开始在营商之余学习写诗作文, 不断有所进步和收获。 从她这些年的行止中, 我很自然想起一位外国学者这样的论断: “不要以为, 学习为人之道而付出的劳动和时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白费的。从你的性格、作风中所形成的高度的道德品质里散发出一种伟大、正直的光彩, 它会笼罩你的一切作品。”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 从她这些年写下的抒情诗与纪实散文中, 虽不能说在艺术方面有如何高的水平, 但却都如雪莱所说 “领会世间的真与美。” ( 《诗辩》 ); 也如弗·施莱格尔所要求诗人 “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亊件发出光辉, 赋予它们以一个较高的价值、 一个较深的涵义。 ” ( 《文学史讲义》 ) 从这本书第三辑“在晨曦中写一首诗” 中, 那些抒写 《九宫山樱花》、 《天井山传奇》、 《云锦花开》 和 《悄悄的走与来》 《芙蓉山》 等篇章中, 我们可以品味到真与美的价值及韵致。
“诗歌成为我学习审视生活, 提炼快乐和舍弃痛苦, 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 ” 这是粟立新对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摡括。 此前我读她的散文集 《青山不老》 , 知道前些年她的母亲去世了, 心中久久难以平伏的痛苦, 化为一篇 《母亲,您在天堂还好吗?》 , 痛彻心肺的呼唤中, 一腔深情寄寓于一只飞进窗口的蜜蜂! 这篇文章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中, 在节目中朗读, 感动了千万万的听众。 随后几年的清明节前夕, 作者先后又写下这本诗集中 《又见蜜蜂飞来——怀念母亲?》、《蜜蜂再一次飞来》 以及 《与蜜蜂再次重逢》 这几首诗, 同样是以一只蜜蜂为意象的, 让我过目难忘。 读着读着, 我仿佛真的相信那只蜜蜂就是粟立新的辛勤兹祥母亲的化身了……作者写过一篇散文 《呵, 我百岁的跨世纪奶奶》 在海内外几个报刊发表, 受到众多读者点赞; 而几年之后写下的 《送别百岁奶奶》 组诗中的 《接生员》、 《姨奶奶》、 《一路走好》、 《桅子大院》 等短章, 同样是以真切鲜明的细节寄寓深情, 让读者心弦颤动。 深受感染。

最近几年, 由于按粟立新自己说的 “ 意料之外升级了” ——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 她放弃了原来的生意, 主要精力放在照抚孙女方面。 同时, 她也更多参与包括朗诵、采风、为基层服务等诗歌文化公益活动。 她坦露心迹: “坚持参加五月诗社每月两次的例会, 去感受文字的美好, 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 同时她还担任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贯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新时期党建指导方针, 体现在她的 《穿越》、《党徽, 在这里发光》、 《军人的生日》 等诗作中, 往往在所有
采风作品中, 在表现题材方面独树一帜, 受到读者点赞。 几年前粟立新与我、 罗明生、 虞永新应邀赴泰国参加一个华文文学交流活动, 给她很多的触动, 回来后她的诗作有了明显进步,不仅写得更多了,而且更自觉地吸取各种诗歌创新技巧, 开拓自己的视野, 让诗作情真意切, 更具艺术感染力了。 在迎接共和国七十三周年庆典和党的二十大的庄重时刻, 她 《在晨曦中写一首诗》 , 紧贴现实又视野开阔, 思接古今且气壮山河,读罢禁不住心潮奔涌、 昂奋激越!
一个人在命运际遇和财富多寡方面往往无可选择, 但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高贵灵魂却是自己可以追求的。 努力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 “自己” , 善待家人与孩子, 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 感恩生命的给予, 自然可以身心快乐, 灵魂高尚。粟立新写道: “近期我很喜欢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看朗读者的时候感动满满, 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朗读经历,甚至重拾了朗读的热情, 每天陪宝宝学唐诗宋词和晚上给宝宝讲故事。 ” 字里行间, 充溢着满满的自豪与欣喜。
是的, “若有诗书藏在心, 岁月从不败美人” 。 我们愿对粟立新寄以诚挚的祝福!
( 2022 年 11 月 8 日改定于风度诗城)

文而化之, 人间明亮
———读粟立新诗集 《让灵魂高贵》
黄海凤
认识粟立新有十多年了, 和她在一起很少谈诗。只是最近为了迎接五月诗社成立四十周年庆典, 立新收集十多年来写下的诗歌, 编成这一本 《让灵魂高贵》诗集。叫我写篇文章, 谈谈自己的观感, 我有幸第一时间读到这部新作,第一感受是作者对故乡、 孩子、 亲情及人生的成长有着与生俱来、 命中注定, 自由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说: “每个人都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诗歌成为我学习审视生活, 提炼快乐和舍弃痛苦, 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 感恩人生路上的这一个选择。 ”
应该说, 妈妈和大自然是一个人最早的生命老师。 一棵芨芨草的发芽、 枯萎, 一朵带露的牵牛花的盛开和凋零, 都能让人了解生命在大自然中的珍贵、 可爱和脆弱。 立新笔下的《赛波珠》、 《演 “西游记》、 《思念》、 《蜜蜂》 等诗篇渲染了她的成长过程中所遇的人和事。 像俄罗斯伟大的作家谢尔古年科夫所说的那样: “你的心里会产生出一种甜蜜的、 舒适的、神妙的感觉。 于是你就像饿狼扑向猎物一样, 向着这白天、 晚上、 黑夜, 向着它们是存在着的这个事实扑上去, 并且也对自己说: 既然它们存在, 那也就意味着你也在。”
诗人的意绪和精神可以超越自己或是一个时代, 而亲情,友情是一个女作家骨子里的魂。 立新的诗学观通过这些 “魂”的意象得以建构。 《让灵魂高贵》 里的每一首诗, 都会让读者动容, 如下面这首诗:
又见蜜蜂飞来
———怀念母亲
母亲其实回来过
殷殷嗡嗡 匆匆
化身蜜蜂
凑近厨房缕缕香气
前来看望
病魔是张牙的吸盆
吸干了母亲的血
辛劳的母亲
也许会悄悄地
飞来
她的想念就是我们的想念
看见蜜蜂飞来
就看见母亲
又在为我们酿思念的蜜
又近阴阳通灵的清明了
母亲呵 还来不及
点燃痛定尤痛的香烛
梦中 又见蜜蜂飞来
让我今宵泪湿被衾……
当 “一只蜜蜂” 是她情感中的代入, 它的香气, 是母亲厨房中的香气, 是劳作酿造的蜜。
也许这种传统的抒情并不为现代诗人叫好, 而似乎读者通过给你讲述故事、 呈现生活, 让事情和画面本身去触动你, 因此不同阅历背景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这首诗里, 你看不到任何多余的修饰词, 但所有的情绪已然饱满。
再比如她的另一首诗:
闻韶
听了名字
就可以把心身交付
穿过弯弯曲曲的路
韶韵古镇
把诗的远方拉近
时间的涵养
让一切更加内敛
闻韶之地
一亘解封
天籁之姿将震撼天宇
这首诗写得很短, 不明就里的人不知道是写一个古镇, 还是写时空的转换。 面我却从这首诗中读到了她通过一些简单的意象写出了充满哲学和时间的况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一个人都是诗人。 在一个人来到世上最初的岁月里, 她像初降人间的天使, 用一双惊奇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 同时用天赋的想象力重构这个世界。 而这世界, 也在这带着神性的眼睛和心灵中, 变得色彩纷呈, 生机勃勃, 充满了奇迹和诗意。 诗是什么? 不就是对世界的重构吗! 因此,立新的诗, 自然而从容, 不带任何痕迹雕琢, 像是从心底流出来的喃喃自语, 又像是在童年时就在心里种下诗的种子; 我们从她的诗中感到生命的律动。
创新是一个老话题, 也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 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与提升, 这话适用于任何学科。 而诗歌的创新争论了几十年, 特别是近几年所谓的流派纷纷扬扬, 各树旗帜, 但我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深入生活、 更要脚踩大地, 这也许是很多作家获取文学创作思想的源泉, 更是获得创作素材的基本保证。 但能做到长期坚持深入生活, 脚踩大地, 确实也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那个晚上, 我和立新的聊她近年的文学创作, 她说: “我也不知道我的诗歌是什么流派, 但我总觉得文学创作要和关注民生, 要有一颗悲悯之心, 即使不知道向哪里去, 也永远记得从哪里来, 不忘初心” , 这是一位作家朴素的人生哲学观。
多么文而化之的书卷, 读罢只觉得人间也明亮了。
( 2021 年 6 月 2 日)

率让灵魂高贵
粟立新 著
率真的写作 明快的人生
虞永新
还记得第一次见粟立新的情景, 她是跟随五月老诗人罗小燕参加五月诗社每隔一周就召开一次的诗社例会, 当时的她紧张、局促, 听桂汉标老师介绍诗社的历史, 她崇拜而兴奋, 我仿佛看见和听见她怦怦律动的激动心跳及眼里闪动的火花。 带着对文学的崇敬与向往, 例会结束时她撸走了一大摞的书和报纸。 至今认识立新有十多年了, 久而往之, 不知不觉间已成了闺蜜, 许是情趣相投的缘由吧, 总之应验了 “文学是一种缘”的老话。
刚认识立新的时候, 她只是个生意人, 毫无文学根底, 结缘于五月诗社后, 她积极参加诗社活动, 拿出企业家的豪情,每次活动她总是主动热情承担责任, 无论是待人或待事, 态度谦和大方, 得到本地和外地诗友们一致好评, 是有口皆碑的。
在行动上为诗歌文化自觉付出的同时, 她也按照诗社参加活动的惯例, 开始写 “作业” , 刚开始写诗作文, 她写得很困难,搔头抓耳写得结结巴巴, 但她很虚心, 很主动地拿着练习稿向人请教, 改了又改, 几乎都是最后期限赶交作业的。 写着、 练着, 成长着、 进步着, 于是有了 《青山不老》 一书, 现在又将出版诗集 《让灵魂高贵》, 我为她高兴!
“真实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 (邓拓语)。 立新诗文的题材与灵感也应合了这一点, 写一路走来的身边的人和事, 从生活趣事到情感记录, 从小我小资到大情大爱在她的作品里都时有出现, 例如: 《赛波珠》 《又见蜜蜂飞来》 《云锦花开》 《天井山传奇》 《别样夏令营》 《党徽, 在这里发光》 《庚子年的清明》, 每一首诗都是真实生活的记录, 而她也在这种坚持的写作中, 不断捕捉, 以不同的身份进行写作与抒情, 起到奇妙的效果。
诗人就是 “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发出光辉, 赋予它们以一个较高的价值、 一个较深的涵义” (弗·施莱格尔)。新冠疫情爆发后, 全国上上下下一起抗击防范疫情, 她写出了《庚子年的清明》:
这是个不一样的清明
父亲一早过来
10 点, 带领我们
参加全国性哀悼活动
汽笛长鸣 春雨如泪
降至半杆的国旗
白衣执甲 时代英雄
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11 点, 我捧出母亲的相片
摆放好拜祭的物品
母亲, 我答应过你
每年的清明都去看你
2020 庚子年的清明
被口罩封了路
我们只能选择在家
父亲带领我们一家四代
为你点燃一柱清香
妈妈 我们想你了……
在看了太多千篇一律的喊口号式的疫情写作后, 再读到她的这首 《庚子年的清明》, 颇有匠心独到眼前一亮的惊喜, 在平凡的敘事中写出不一样的情怀, 从大众化的视觉角度揣摸突破口, 于平凡见真情, 于真情见力度, 于力度里将爱或柔软或固执地坚持, 使得立新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正能量, 读之可在其间发现她金子般闪光的品质与情怀。 所以她写 《橄榄绿》、《党徽, 在这里发光》, 写 《中国大妈的爱国情怀》, 于小中见大, 用简单的句子, 点出闪光的主题, 例如:
中国大妈
以饱满热情迎接美好的每一天
把和谐社会完美演绎
——— 《中国大妈的爱国情怀》
通读整部作品, 发现立新的写作语言朴素, 意韵丰富。 从题目到用句都极接地气, 《又见蜜蜂飞来》 《送别百岁奶奶》
《走进五月》 《诗的摇篮》, 只看作品目录, 就可以感知作者阳
光的写作与明亮的内心, 例如下面这首诗:
一
路在前头
还是路在后头
都挡不住时间的洪流
断壁残垣
倒塌的仅是光阴的墙
那抹红
一直在心中飘扬
开始还是尽头
唯心
碉楼的残骸有着血染的风采
这是革命生长过的地方
红色教育在这样扎了根
轻轻经过
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用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知, 把一首采风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立意高远而又不落俗套。 又如下面这首:
姨奶奶
姨奶奶
爸爸带着我和姐姐
看望您 96 岁的妹妹
姨奶奶在地里种红薯
我和姐姐跑过去
搀扶着她
我们哭了
因为她说话、 走路、 长相、 头发
都和您
一模一样
高乐基说过: “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 ”立新的诗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的语句, 她善于把普通日常的生活气息化成想象丰富的一首首诗, 情感丰富、 情色饱满, 用词用句都平实而直白, 也正是这种平实和直白, 我多次被感动, 特别是在读到组诗 《送别百岁奶奶》 中的这首 《姨奶奶》 时,竟然也泪眼朦胧, “因为她说话、 走路、 长相、 头发/ 都和您/一模一样” , 多么浓厚的感情、 多么深刻的记忆、 浓烈到一触即发的情感趋势……
立新在文学感悟中这样写道: 实在是要求自己太少, 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不管以前如何, 为了诗文集的名字, 从今往后, 我也要继续用感恩的心, 善待家人与孩子, 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
哈哈, 她就是这样不善于修饰, 直接明了地表明态度, 该干什么, 该怎么干, 心里是明明白白, 明白人做明白事, 所以她有率真的写作、 明快的人生!
“文学是一种缘” , 文学是立新人生路上的一个偶遇与选择, 她说 “每个人都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诗歌成为我学习审视生活, 提炼快乐和舍弃痛苦, 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 感恩人生路上的这一个选择。 ” 我们也为有这样的同伴而高兴, 祝愿她的文学之路走得更远。 也希望我们回望过往, 初心不改! 借用她的诗祝愿爱文学的我们岁月不老!
是诗歌与生命的缘定
是五月与五月的缘定
不管走得再远
有一段岁月
永远年轻
——— 《风骚岁月》
( 2021 年 6 月 3 日 如意居)

诗中有真意, 欲诉已忘言
———读粟立新诗集 《让灵魂高贵》 有感
庞小红
有幸第一时间读到五月诗社女诗人粟立新的新诗集《让灵魂高贵》。 看到书名时, 心里是有惊喜的。 这书名与粟立新的性格和处事为人很契合。 认识粟立新将近十年, 她本来就是一个亲切, 平和, 谦卑又乐于助人的人, 如果说善良是女人最美好的一面, 立新就有着灵魂高贵的品质。
此书收入的诗歌作品, 处处都透露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 彰显着亲情, 友情, 爱情带来的让人如浴春风的温暖情义。
孔子曰: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这是诗歌可抒不平之怨, 言心中难解之殇, 寄情山水的本性使然。 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关注粟立新的创作。 也曾以系统的, 零散的方式阅读过她的诗歌或是散文作品。 她惯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进行书写, 其中不乏有情真意切、 感人肺腑、 让人落泪的动情之作。例如收入此书的这首 《姨奶奶》:
姨奶奶
爸爸带着我和姐姐
看望您 96 岁的妹妹
姨奶奶在地里种红薯
我和姐姐跑过去
搀扶着她
我们哭了
因为她说话、 走路、 长相、 头发
都和您
一模一样
全诗只有短短的九行, 通过 “看望”、 “种红薯”、 “跑”、“搀扶”、 “哭” 等等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 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百岁奶奶深深的怀念之情, 直达人心。 动作和细节的描写, 总比形容词虚词的描述来得更深刻自然。立新的诗歌做到了。
立新的写作自然朴实, 用如同孩子般的纯净眼光看这个纷繁世界, 所抒之情也是干净纯朴的。 例如这首 《演 “西游记” 》
一块大石头 就是
一个大舞台
小河边 我们来演戏
哥哥自封孙大圣
要我扮演白骨精
不干 不干
呜呜呜 哥哥你欺负人
不行不行, 就是你
妖精莫跑且听住
老孙捧打白骨精
只一把 被抓住了
这个妖女没成精
哈哈哈 大家齐拍手
好呀好呀 演得好
弄假成真 坏妖精
从此得道乐逍遥……
单单一个 “演” 字, 画面感就在观众眼睛里鲜活起来:石头, 河边, 哥哥, 老孙捧打白骨精, 被抓住了, 乐逍遥……活脱脱就是一幅孩子们河边嬉戏图。 没有多余的修饰和技巧, 却已经让观众共鸣。
“人,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的名句对于我们来说, 不仅仅是一个鲜花盛开的理性诉求, 更是生活中不断努力的目标。 立新的诗歌里, 我们读到更多的是 “爱” 和“情” 。 她所表达的情, 特别是亲情, 是最纯粹的, 美好的,没有杂质的, 每每让读过的人也能感同身受, 不自觉的替换进入角色。 例如以下这首:
重阳雨
奶奶, 我想您了
看着窗外雨水
与树交谈发出的声音
那么亲切
那么熟悉
就如我俩用乡音在嘀咕
想起您的微笑
孩子似的透明
像一片慈爱的天空
这是您与爷爷相聚的第一个重阳
儿孙们都在真挚地怀念着
今日又是重阳
如我的心一样
静静的下着雨
奶奶
我
静静的回想
那些
与您共渡的时光
开篇就直接进入主题: 奶奶, 我想你了。 接下来步步推进: 看雨, 与树交谈, 想起你的微笑, 怀念, 回想. . . . 等等。读着这样的诗行,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以及逝去的亲人。 感同身受和替换角色就在我的感官里来来回回。 我相信读过的人应该都是这样的感受吧。
有人说, 文字是一个人的精神写照, 我更想延伸的是: 文字更是一个人的情怀和人格的写照。
曾经, 我的 QQ 空间签名是: 文字是我唯一触碰灵魂的手。 可见, 对于文字与灵魂的关系, 我是如此的确信它们之间的高度一致。
在粟立新的这本新诗集里, 她的个人情怀和人格魅力在她朴素的文字下得到最好的体现与诠释!
不妨, 你也来读读。
( 写于 2021 年 6 月 6 日深夜)

目录
第一辑 酝酿生命的馨香
三月
岁月
赛波珠
演 “西游记”
思念
今天我又想起了你
又见蜜蜂飞来
送别百岁奶奶 (组诗)
重阳雨
我的婆婆
下午茶
写给宝贝
我希望时光慢一些
七夕
香遇七夕
庚子年的清明
蜜蜂再一次飞来
女人三十
今日大雪
雪花
与蜜蜂再次重逢
秋到灵溪
第二辑 我的梦再次起飞
走进五月
相约在第 35 个五月天
风骚岁月
在潮州品茶
诗意七夕
桃花湖
清远古栈道
诗的摇篮
写在芒种
诗意·立春
遇见五月遇见诗
相约瑶岭
别样的六一
醉在由坪
香意
回到星空的故乡
秋访泸沽湖
茶马古道的脚步
2022 年的第一场雪
第三辑 在晨曦中写一首诗
九宫山樱花
云锦花开
天井山传奇
山水人情美韶城
禅茶世界
闻韶
路头村
下徐古村
悄悄的走与来
建行诗絮 (组诗)
丢失的梦
中国大妈的爱国情怀
赞歌
穿越
党徽, 在这里发光
不一样的年
立春
橄榄绿
春晓
谷雨
立夏
五月, 高州荔枝
军人的生日
沙漠之舟
石林里的小鸟
天使
感恩
记忆深刻的夏至
亮丽的风景
新龙村的葫芦瓜
武江情
菇的新家
芙蓉山
在罗坑采秋茶
咀嚼春色
在静默的秋季
戴口罩的月亮
仰望星空
在晨曦中写一首诗
后记
在方寸福田, 盛开至善至真的梵花(谷阳子)
我的文学感悟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