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统》 (五十三)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雨施泽物九野缤
否极泰来万国春
鸿鹄展翅凌云志
锦绣山河日月新

所有战争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改写人类历史。中国近代有三场对外战争改变了中华民族的世界丛林地位,第一场是1840年大英帝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其次1895年日本倭民用甲午战争彻底打掉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1950年中国人民通过朝鲜战争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又重新站起来了!一百年来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官僚资本主义国情下的战争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历史,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是中国的历史特点。
然而中国历史并没有像中东、欧洲的帝国历史那样,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巴黎公社及苏式社会主义社会那样,递进鲜明,而是直接从以土地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模式跃入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从“三皇”时期的原始部落,到“五帝”时期的部落联盟,到夏商时期的诸侯联盟,到周朝的诸侯分封,到秦朝至唐朝的中央统管下的藩属制度,安史之乱让宋朝以后的统治者彻底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清未及中华民国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半官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过渡到毛泽东开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时代。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当代中国并行着四种相互并不密切联系的文化,一是在意识形态及上层建筑领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这是我党执政中国的政治基础;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即当今社会正在复兴着的太极阴阳儒道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社会基础;三是鸦片战争后逐渐从西方引进的资本主义理论和思想以及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等,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四是横空出世的所谓民俗文化,由于中国拜金主义的盛行,很多民俗文化实际变成了媚俗、庸俗、低俗的“三俗”垃圾文化,这些文化空洞浅陋却扭曲着人类灵魂,虽然体现在社会底层但辐射面广且庸俗化趋势严重,深深地影响着民风国风。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互尊重的文化理念,这与西方文化中的“己所欲,施于人”的强权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说到底强权文化也就是帝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需要有个清楚的界定,西方文化其实就是当代的帝国文化、达尔文的丛林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古希腊哲学文化的结合品。什么是帝国?帝国就是通过支配或殖民其它民族来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影响世界的大国,当欧洲近代的海洋列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大美帝国等逐渐崛起并支配世界时,他们给世界带来的既有科技文明也有战争不断,帝国文化使然。
欧洲近六百年来有两次文化思想运动。一是公元14世纪开始了著名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次运动其实是一次反对神权崇向(尚)人权的运动,二是在公元十八世纪前后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这次运动最终演化为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权与皇权的斗争。通过前后两次文化运动,欧洲各国的主导权逐渐从宗教主、封建主之手落入到了资产阶级手中。马克思在其伟大著作《资本论》中曾对此有过深刻揭露,资本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包括资本主义初期的圈地运动、贩卖人口、运输毒品、掠夺世界资源 、殖民落后民族等,这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拿手好戏,在资本集团利益面前,国际道义、被殖民民族的人权、尊严都可忽略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指导性文化如果除了资本滋生的金钱利益外,没有了其它内容,这个国家军事机器就处于长期的备战状态,德意志帝国如是,大日本帝国如是,大英帝国如是,世界其它资本帝国又何曾不如是呢?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一旦被铜臭浸蚀,侵略掠夺烧杀奴役等就会在殖民统治中成为家常便饭,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建立世界价值观同盟,都将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利益性文化与道义性文化,谁代表普世价值文化,这需要在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中得到全人类的认同与定位。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