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妈妈
文:邢慧娴(三年级)
口述:爸爸
我的妈妈是七零后,一位快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头发上已有白发,妈妈没有文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许在那个年代,对文化教育不重视,上不上学都无所谓。这也是妈妈感觉这一辈子中最后悔最遗憾的事。
妈妈经常说,人一辈子没文化太可怕了,手机不会玩,连个抖音不会拍,手机里面的很多软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骑个电动车过马路,连交通规则都看不懂,上个医院、坐个地铁、去个大城市都得有人陪行。
不过,我的妈妈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节俭的妈妈。妈妈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五六岁的她就开始干活挣钱了,帮着姥爷、姥姥下地干活、割麦子、收玉米和剥花生,很多农活都得干,也曾经是一个花季少女的她,一年也买不了几件像样的好衣服。

我的妈妈最自豪的就是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一台蜜蜂牌缝纫机在妈妈的手里,能缝纫出各种各样好看的绣品,像花鸟鱼虫、山水镂空。一块雪白的布料上面,织出的牡丹花像真的一样,栩栩如生。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妈妈绣的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小小的一台缝纫机伴随了妈妈二十多年,伴随的也是妈妈的青春。她从一位花季少女变成了一位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妈妈的缝纫机和妈妈绣出来的那些“花鸟鱼虫”,也曾是我们家里重要的经济支柱。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旧的缝纫机也成为了历史,十多年放在家里都没有操作。爸爸说缝纫机已经不用了,放在家里还占地方要卖掉。妈妈流着泪说,找个犄角旮旯放着吧,这是她从娘家带来的,留个念想……

我的妈妈每天都很辛苦,为我们洗衣服、做饭,还得上班,做工很累,使妈妈温柔的脸上也有了皱纹,乌黑的头发也有了不少的白发,也变得一天为这事那事啰里啰唆个没完,一双大大的眼睛有时喜有时忧,阴晴不定,一不顺心就会火冒三丈,还好沏一壶好茶喝上几碗,一切就烟消云散,就都过去了。
这就是我善良美丽又平凡的妈妈,我多想快快长大,能够替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劳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多拿喜报,让我的妈妈每天都开心快乐,永远年轻。
指导老师,徐小叶点评:
这是一篇感情极其丰富而有细腻的文章,全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小作者通过爸爸的口述,用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平凡美丽又善良的妈妈。
文章开篇通过几点小事,妈妈不会玩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不懂交通规则,去医院看病,坐地铁出行需要人陪同等等。写出在那个贫瘠的七十年代,当时大人对文化的匮乏和不重视,让小作者的妈妈没有好好的上学,成为了她一生中的遗憾和缺失。
小作者又在爸爸的口述下,通过写妈妈在十五、六岁花季之年就开始帮姥姥姥爷干农活,用缝纫机绣花,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后,一如既往的用缝纫机机绣“花鸟鱼虫”补贴家用,写出了妈妈的心灵手巧和勤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中写到妈妈从姥姥家带在身边二十多年的那台老式缝纫机闲置后,爸爸嫌弃放在家里占用地方,要把缝纫机卖掉,妈妈对“老伙伴”的那种不舍和留恋,写出了妈妈的朴实和善良。
最后写妈妈为全家洗衣服、做饭,还要出去打工挣钱,日夜操劳也会让心情变化不断。文中写到“还好沏一壶好茶喝上几碗,一切就烟消云散,就都过去了。”写出了妈妈的慈爱和对家庭点滴的包容。
文中结尾小作者写到想让自己快快长大,能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妈妈,让妈妈能够每天都开心快乐,写出了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采用独特的描写方法来写妈妈,使文章显得新颖别致。文章语言自然质朴,表达准确生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透露出的是妈妈的无限爱意。全文通篇没有写妈妈的爱有多么的伟大,却字字句句都在表达妈妈平凡无私的爱,一篇不错的小文章
(插图:源于网络)
小作者简介:邢慧娴: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小学三年级学生,喜欢古典音乐,爱读书,爱画画,爱研究高难度数学,想用手中的笔去策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