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春入选王伟主编《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
——一本书前后的故事
文/刘亚春 (散文)
我生在大山里,家里很穷,十岁时家里又遭变故。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19岁那年,离开了爷爷奶奶,从河东嫁到河西,没有以各种方式报答过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只到他们先后去逝。我怀着深深的忏悔和愧疚,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写本书。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理想,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愿望。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萌生了这个愿望,想要写书,谈何容易。
来自家人的反对。来自人们的嘲讽。我能理解,种地、锄草、喂猪、喂牛都不用文字。但我脾气犟,只要认定想做的事,谁说也白说。上了五年学,文凭低,十几年不看书,以前学的那几个字早忘得一干二净。要想写书得从头开始。
1987年,我报吉林省长春市《作家学堂》春风函授讲习班学习三年。
其实我的愿望很简单很渺小,慢慢学慢慢写,赶死前给爷爷奶奶写本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年,我左乳房长了个疙瘩。两个孩子刚毕业参加工作,正买房还房贷。家里还有好多货款都没办法还。为了省钱,我没把自己有病的事告诉两个孩子。自己去张掖市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必须做手术,手术做完才能化验是良性还是恶性?”我一听就害怕,回家想了几个晚上,孩子都己长大并有了工作。我一生唯一遗憾的是;给爷爷奶奶的书没写成,除了这件事,再没有遗憾的事了。当感觉真正的绝望来临时,也不怕了,心想;这世上我唯一牵挂的人就爷爷奶奶,如果我死了,假如有灵魂,我的灵魂定会去故乡寻找天堂的爷爷奶奶。
这年春天,背上铺盖去酒泉打工,打工期间,我该吃的时候吃,该唱的时候唱,该笑的时候笑。并抽空写了不少诗,在朋友孙瑾的改编下,出了本诗集册子《枣香》。紧接着,又匆匆忙忙把以前写的日记整理出来,出了本书《乡路弯弯》。我把所有的忏悔和愧疚都渗透进文字。冬天回家,就炖着喝中药,也不敢再去医院做检查,也许,我命不该绝。这样过了三年,我再去医院检查时,乳房里面疙瘩消了。
这次病好之后,每个晚上,我想最多的还是爷爷奶奶。想起奶奶夜夜失眠,脑海里不断播放着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一幕幕往事。《乡路弯弯》匆忙出版未成功。我不灰心,又继续踏上写作之路。
我学会了上网,学会了在平台发表诗歌,然而,因为我诗写的弱,连平台也上不去。我在网上看到王伟老师主编的《中国好诗》杂志平台,并阅读了这个平台编辑的好多诗歌,觉得写作必须走现实主义路线,除了学还是学,除了写还是写,没有捷径可走。我加了王伟主编微信,他拉我进《中国好诗》投稿群。这样,我能阅读更多的好诗。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2023年春天,我收到王伟主编从北京寄来的《中国诗歌百家精英作家》的一本厚书,这本书共711页,封面制作精美,别具一格,米黄色的封面下方;有红色的五星红旗、有飞翔的白鸽、有万里长征、有火炬、又隐隐约约的山脉,山脉上空有一轮金色的太阳。同时,还收到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一枚铜牌。当我手捧这本书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书中选编了我的三首小诗。这本书内页厚实,内容丰富。汇集了三百多名作家的诗歌和散文。它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有很多名家作品:如胡适、朱自清、周作人、徐志摩、郭沫若、间一多、艾青、余光中、北岛等名人佳作。
我很喜欢读这本书,把它放在床头的木头格里,每天晚上读几首。
如北岛的诗《青年诗人的肖像》
那从袖口里拽出来的灵感
没完没了, 你
日夜穿行在长长的句子和胡同里, 你
生下来就老了
尽管雄心照旧沿着
秃顶的边缘生长
摘下假牙,你
更像个孩子
一转身把名字写在
公共厕所墙上
由于发育不良,你…………
封底也是米黄颜色,是一名军人的照片,这位军人叫王桂安,军旅作家。照片很有记念意义。是作者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时的照片。照片下是作者的简历。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作家。“为孩子献爱心,为社会做奉献,将1万元稿费捐给灾区,又将3000余册书捐给山东女子监狱。近几年,又将儿歌稿费1万元捐给疫情防控机关……”
这本书从封面到封底,全是用金子般的文字垒成。
通过认真学习,我的进步很大,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以前平台投稿都投不上,现在,诗歌在平台常发,偶儿纸刊也能发几篇短文。2023年春天,我己收获三个优秀奖。
献给爷爷奶奶的书《同一片蓝天》正在写作中。
在这里,给王伟主编和《中国好诗》平台各位编辑送上遥远的祝福:
祝《中国好诗》越办越好。
作者简历:刘亚春,女,汉族。六零后,以打工种地为生。以文字为精神食粮,粮食为饱腹之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