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蓝天一片云
——读石义泱的诗文集《一盏麻灯》
曹茂海
某日,在香山名宴,我参加了莉姐和郭老大主持的家宴。在黄山厅,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孙儿孙女,围坐在老太太面前,笑容如花,热闹如歌。我惊喜。要知道,在当下,除非春节,除非婚庆,除非诞辰,在一个平常的日子,这么一大家子欢聚一堂实属罕见。我从骨子里有些许嫉妒了。
哦,明天是母亲节。

老太太鹤发童颜,满脸欢笑。我坐在老太太旁边,话匣便拉开了。那些年,时常可以看到汪老爷子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或者散文,时常可以看到老太太陪着汪老先生在校园中打羽毛球,时常可以听到汪从元老先生用纯正的英山口音叫我“曹——茂——海——”,时常可以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从容地说“我的班主任是汪从元老师”……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
老太太送给我的一本书诗文集《一盏麻灯》,原来,老太太就是石义泱。
石义泱这个名字,二十年前,我在《铜草花》和《大冶日报》里见过。其散文如涓涓细流,清澈透明;其诗歌如青青草地,郁郁苍苍。其时,我以为,石义泱一定是一个温情如火的帅哥,也或者,是一个天真可爱的靓妹……不曾想,那个我心仪已久的作家石义泱,确是一直生活在我身边、令人景仰、善良勤恳的老太太。

好比一座山,山间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块菜地。这菜地有行行高粱,这高粱,“头戴珍珠别样红”;有片片茶树,这茶树,“口口清香润心田”;有条条绿豆,这绿豆,可做汤来可做菜;有胖胖南瓜,真真是“补血妙品”;有小小棉桃树,我们的生活“如炸开的棉桃一样的乐”……文学是一块菜地,石义泱老太太就是就是这块菜地的耕耘者。
日子普普通通,将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串连起来,成为线,日子就不那么普普通通了。汪从元老先生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冶一中任教。文革期间,汪老先生被扣上“中右”的帽子,当好好改造,当划清界限,十二年啊,回不了英山老家。拨乱反正之后,可以回家了,可以团圆了,可以老泪纵横了,于是便有了《乐团圆》这般好诗:
乐团圆(节选)
穿江越岭把家还,公公婆婆喜相迎。
老泪纵横多感慨,骨肉分离十二年。
梦中见儿几多次,喜盼今日回一群。
读《乐团圆》,悲喜交加啊!“梦中见儿几多次,喜盼今日回一群”:于公公婆婆而言,骨肉分离,好梦成真;于子孙孙而言,合家团聚,欢乐无边。从感应美学的角度上讲,我们是第三方,却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回一群”的悲喜世界里去了。或顺应,或同化,文学的美感油然而生。
把家乡作为叙事对象,是很多乡土作家的切入点。除了让读者成为文本的“个人中”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这种家乡叙事变成一种超越家庭、超越时代的社会认知,在字里行间闪现出感受时代、感受乡野的一种理性光芒。也因此,对于散文的认知,也就有了知识的、美感的与哲理的三维区分了。
至此,我们可以做一次“回放”:
嫩南瓜皮薄肉嫩,用来做菜、烧汤、炒肉片、素炒加点辣椒;用它合粉条、面条或绿豆一起煮,软棉可口。老南瓜金黄色,皮硬,肉厚,粉嘟嘟,甜滋滋的,用它做饭,煮粥,夹南瓜砣,搞南瓜糊,做南瓜饼,无论是做饭做菜,都是清甜可口的美味食品。(《说南瓜》)
我有困难,他们将最好的米、最白的面,新鲜的蔬菜、咸菜等物质经常送给我,过年过节刜鸡鹅鸭时,有时也送我一只两只,不多时,也要给我一边,弟弟每年过冬要买几条大鱼给我,母亲教我腌好晒干带给山区的父母。(《我爱我家》)
高粱生就了它坚韧不拔的品格,它贴近土地,拥抱大自然,生长阶段绿绿葱葱,生气盎然,在自然风雨中荡漾着美丽的绿浪,在不经意中长高拔节,成熟,红红火火。远望红遍一方,它谦虚谨慎,从不张扬,总是低着头,戴着珍珠般的种子默默为主人作贡献。(《敬佩高粱》)
无论是知识的,还是美感的,抑或是哲理的,都是作家心灵的震颤。作家用晓畅的文字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让它成为一种记忆,一种铜雕般永久铭记的符号。

石义泱老太太的这种坦荡饱满、真挚细腻的乡土情结,源于生活瞬间的情感波澜,源于骨子里的童心和母爱。我突然想到,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在不断地唱着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如同冰心,爱,业已成为石义泱老太太创作的主题。
母爱,源于一颗童心。童心是纯洁的,就像小荷露出的尖尖角儿。
小星邀我去旅行(儿歌)
小星星,眨眼睛,邀我星球去旅行。
星星,星星谢谢你,别慌别忙莫着急。
等到我们长大了,驾着飞船来会你。
这首儿歌,从老太太的心田汩汩而出:稚嫩,纯真,快乐;而且坚定,至诚,奔放。“等到我们长大了,驾着飞船来会你。”是呀,其间有多少个等待,多少回惦记,多少次狂奔……在浩翰无垠的世界中,人类与宇宙的传奇在悄无声息地流浪,我们在永无止息的狂奔中去追寻人类神奇的梦想。

郭老大不只一次告诉我,老太太天天写,一字一字地写,一页一页地写:想到一些人,那些人就在我的文字里动起来了;想到一些事,那些事就在我的方格里动起来了。老太太对文学的虔诚,就像月宫吴刚用双手捧出的桂花酒,让整个世界弥漫着桂花的芬芳。也如我,手捧《一盏麻灯》,任凭思绪放飞,回到昨天,回到上个世纪,去迎接冬天的飞雪和春日的暖阳。
有好些日子,天阴着。今日,天放晴啦。天空湛蓝,云朵片片,偶尔有鸟儿从高空掠过。哇,那片片云朵,那阵阵鸟鸣,像文,也像诗。这诗文,是记忆,是憧憬,更是对先人最深切的怀念。
作者简介:

曹茂海 1964年生,大冶市大箕铺镇人,湖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在《延河》《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新作家》《读写天地》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