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年鉴》(2022·荐读卷)选稿作品(14)
——荐读詹仕华散文诗《雪域军旅》(组章)
詹仕华:出版作品集《我的圣地雪域》等多部,获奖多次。
西行札东
1)
这是一次意外的西行。
暮云西沉,数百里风雪,我们西行札东,寒气森森,一个大雪飘飘的行程。
牛羊被困,牧民被困,整个札东,只有风的呼啸,雪花的扑飞,雪埋草原数百里,羊鸣雪底,人临灭顶,札东沉沦,四方告急,烽烟叠起;运送粮草的车队,赶运被装的骡马,送医送药的轻骑,空投药物食品的银鹰……四方出征,向西,昼夜兼程。
2)
拱雪的牦牛瘫软,机车喘息,我们全身冰凌刨雪开路,冲出雪的重围!
这是力与意志的较量,围追截堵,络绎的增援,爬起意志,跌倒不屈;风小了,雪停了。
数尺厚的积雪被垒成座座峰峦。
被清除的草场鸣声凄厉,挤满颤栗;扶起的帐篷升起炊烟,告慰友邻;伤号被热泪满面地抬走;死亡被沉痛地掩埋;病畜被隔离。封闭的冰河掏出了流水,阻塞的道路被开通,丛丛篝火暖热草原,泛红的朝晖是熬红的眼睛,一轮惨淡的太阳升起札东。
我们手脚打着绷带的战友紧咬牙关,这场没有枪声的战斗,仍是壮烈的献身。
我骄傲的军旅,雪山会铭记。
3)
雪域的记忆不会磨灭,我认识了风雪高原——“雪的故乡”的含义。
正因为有着这种经历,我变得成熟,不再放弃岁月。
人生应该有壮烈,足迹消隐,会丢下彩贝,让人拾拣亮闪闪的喜悦!
阿妈,不要远送
我们走了,正是成熟的秋天。
雪野千里麦收,札曲河谷是收获的香甜。晒场的踏歌红红火火地传唱,连枷辟啪有声,秋日的收成沉甸甸地堆放人们心头,阿妈不要远送。
我们走了,千里之外,白发老人在盼子返乡,小村口已守望二十度大雁苍凉地飞过,声声鸣啼是动情的呼唤呵,母唤子归!
阿妈不要远送。
不要说风雪万里的日子,不要说雪山金桥,那次伙伴怒江壮烈地献身;
那次雪夜迷路,你那盏孤灯至今明亮地照耀,火塘烤热的冰衣,我们二十年的温暖;
又是雪封哨所,雪落无声,车辆远隔,伙房断炊,一路驮铃叮当敲荡雪原,有艳阳冉冉升上雪坡;你将糌粑、土豆送到哨所,自己成了雪人,乡亲们成了雪人;阿妈,你仍是母亲般的照护呵,萧萧白发,雪城是家乡慈母的热肠,阿妈,阿妈。
军营的男儿总是悄悄地远行,或朝晖,或落霞。
巡逻远去,你似老母望归,烧烫热坑,摆一排脚盆;
酥油茶翻滚地烫香木碗,又母亲般掩好门窗;
你的小屋有灯亮至天明,烤双双湿鞋。
阿妈,阿妈,雪原是家乡。
我们远去,是一次探亲,一次赶集,一次朝圣……这里有我们不老的青春,有深情牧歌的记忆,有雪域水喂壮的筋骨,有我们烙在这块热土无法拾走的脚印,阿妈,不要远送。
雪岭连蜀地,年年春风绿,雪域是故乡!
阿妈,我亲爱的阿妈!
(原载《吉林散文诗》2022年1—2期)
写作手记:风雪边关20年,青春热血,祖国人民的嘱托,神圣的守护,亲如-家的魚水之情......有太多难忘的记忆。散文诗的诗思意境,它的凝炼和自由潇洒,是我喜爱的书写雪域之情的表现形式。散文诗无论是抒情、叙事、哲思都必须是诗的,被诗的火花灵感点燃的深切的感受,发现,亮眼动心的细节,语言......而后是诗性地有节制地抒写。
《散文诗年鉴》(2022·荐读卷)选稿作品(14)
——荐评庄海君散文诗《雨中回乡》
张雷
“回乡”,令每一位游子心驰神往。渴望“回乡”,每一缕“乡愁”都充盈着泪光。在初冬时节拜读庄海君先生的散文诗作《雨中回乡(外二章)》,滑落的泪水让我感受到“乡愁”的湿凉。学着“修行时光”,我极力透过“乡愁”寻觅精神的原点,似乎看见了春天里点亮的灯盏。“是否有发现和创造”,是散文诗创作的基本遵循。《雨中回乡》,为散文诗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窗。雨是精灵,伴随“乡愁”而生?选择“雨中回乡”,浣洗一身旅尘,将精神原点擦亮。这章简洁精致的散文诗,充分调动了全息思维,跳出了借景抒情的传统模式,既有具象的发现又有意象的创造。间或的通感和隐喻,既增强了代入感又引发了情感的共鸣,更带来思想的共振。在初冬时节读《春天里》,我没有遇见心仪的美景,抑郁的心情却变得更加沉重。时间能消融一切吗?看似司空见惯的“絮叨”,却倏地将读者的心攫紧,搅动了探究“谜底”的好奇。在“春天里”,让我们振作精神都“点亮一盏灯”。坚定信念,让生活回归正常,我们都是“制造黎明的人”,我们都有“让太阳照常升起”的责任与使命。《春天里》结尾处的“亮点”,揉合了隐喻和夸张,让我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以小见大,是散文诗的特质,更为《春天里》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修行时光》,看似有点儿玄妙,却是对“散文诗以美为出发点和依据”的妥帖诠释。“巨大的寂静已经长成了树的模样”,这是“修行”的境界?这是“修行”的使然?远离喧嚣,在静中净心。放下嗔念,在静中“像石头一样修行时光”,心境就会豁然开朗。在《修行时光》里遇见美景和真情,在《修行时光》里感悟爱与虔诚。阅读《雨中回乡(外二章)》,我不仅透过“乡愁”寻觅到了精神的原点,而且对散文诗之美有了新的发现。
附:庄海君《雨中回乡(外二章)》
庄海君:80后,广东海陆丰人。汕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写过的名字,和雨一起抵达,在了那间老房子里,落成了亲人的样子与我们的时间。
抬头时,雨为我打开了生活的窗口。
不知何时起,“回乡”已成了日子的缺口。选择雨中回乡,可以倒影出这一生。
我沉默地数着雨声,关于风吹过的痕迹,它总是若有所思。最后,它指向了我眼里的河流。
那场雨下了整整一夜后,与大海有关的讯息正渐渐消逝。
雨中回乡,我看见了一条即将远行的道路在黑暗中露出。此时,我用慈悲命名一场雨。
春天里
我应该能记起这一天,朋友圈里滚动着岁月的美好。
和一个朋友谈过飞机事故,我们相互祈福,撕开了日子的缺角,像在相互祭奠各自的过去,他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悲伤。
这是一个悼念亲人的日子,我不敢起身离开,怕摇晃身后的树影。
夜色安宁,像一片会怀念的树叶。或许是习惯了高过云端的寂寥,每一次出走都会遇上一条河流。
那个深夜里,有雨水落在身边,我仿佛听见了三月的每一个声音。
那一天,我的生活有了新的高度。疫情与风声,行走在时间的边缘,每一次都有人奔跑在最前方。
放下生命里的名字,我感动着,写到了多年后的一个梦,世间白茫茫一片。
春天里,我点亮一盏灯,像一个在制造黎明的人,让太阳照常升起。
修行时光
这天早晨,阳光仿佛有了修行的故事。
我在修行时光,刚好经过一间老屋,看见有神明坐在那里,我们并没有相互想象。
当我赶上花开的日子,巨大的寂静已经长成了树的模样,用树根养着儿时的梦境与时光絮语。
我一直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啊!这漫长而深沉的生命。
回来的时候,所有的日子都有了自己的选择,我安静地坐了下来,像石头一样修行时光。
一座山、一条河流、一间老屋,我一会光起脚行走,一会侧着身,让开一片星光。
直至,蚂蚁能搬起我的身影。
sanwenshinianjian2023第17期(总517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