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回忆•我的六一儿童节
文/刘文轩
斗转星移,循环往复,转眼又到了“六一儿童节”,可我已是两鬓如霜、步履蹒跚、年近八十岁的人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那是上世纪1960年的事了,当时我在东南坊小学上六年级。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的一个星期,全校各个班级都行动起来了。排节目,练合唱,备服装,办墙报……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特别是下午第二节课后,可热闹了。
从五年级开始,我们班的墙报都是我主办,一年两次,“六一”和“元旦”各一次。先用废报纸粘糊成三米长两米宽的底层,然后给上边复一层厚白纸,留足报头和插图的空间,其余地方用铅笔打成一寸见方的小格,准备写内容。那次,在报头位置我画了一杆大大的红旗,在红旗的左上角粘贴一个圆形的毛主席侧面头像。旗杆顶端的圆球下边系两条黄色飘带,和旗面一起随风飘扬。红旗下边用方头体写上“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点明报头主题。
墙报的内容是抄写同学们歌颂祖国的短文。那时,全国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向英雄少年刘文学学习”的高潮,我就把我写的一首小诗写在上面:
“天上星,亮晶晶,
地上又出一英雄。
少先队员刘文学,
舍己为公办事情。”
没想到我平生的第一首小诗引来了老师和同学的围观和好评,从此我爱上了写小诗。
“六一”这天,早上一到校,同学们就开始布置教室。能写会画的同学,用彩色粉笔把黑板布置得漂漂亮亮,女同学用彩色纸剪成各种各样的花朵,粘贴在窗户的玻璃上。演节目的同学穿着白上衣蓝裤子,把上衣筒到裤子里开始化妆。八点半,同学们端着板凳按班级排队坐在操场指定的位置上,班级之间互相拉起了唱歌。
欢庆会开始了。
第一项是升队旗。只见少先队大队长在两名护旗手的陪同下,踏着洋鼓洋号的节奏,出列走到主席台前立定,全体少先队员起立,向队旗敬礼,高唱少先队队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
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
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
队歌唱完后落座,张士才校长讲话后,演节目正式开始。
一阵紧锣密鼓的秦腔音乐过后 ,六年级甲班的秦腔《全民皆兵》登场。二帘内一声垫板:
“号角响,红旗扬—— ”
随之在一杆红旗的带领下,民兵装扮的队伍集体亮像:
“民兵们,集合在,操场上。
东风吹,战鼓擂,歌声嘹亮,
雄赳赳,气昂昂, 斗志昂扬……”
几句合唱后,一男一女交叉轮唱,随后集体大段合唱把剧情推向高潮,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全民皆兵》。
下来乐声一转,一段细腻的迷胡调奏起:
“阳春儿天,秋燕咹去田间……”
只见五年级乙班的张大娥,一副农村姑娘的打扮,头戴一朵花,梳着双帽辮,手提着竹篮儿,水上漂似登场来到舞台中间:
“慰劳嗷,军属嗷,把呀把菜捥。
样样事儿,我要嗷,走在前边。
人家啊,英雄,上了前线,
为保卫,咱们的,好家园。
金字光荣匾,
功臣门上悬,
把他们,美名儿,天下传。
野菜儿糍绿面,
小蒜儿卷滋卷。
虽然说野菜儿不值钱,
总算是娃娃们心一片。
二嫂说和我一同去,
约会好等她在这里……”
绘声绘色的演唱和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台下师生深深吸引住了,大家都说张大娥的这段《梁秋燕》唱的真好,这娃以后肯定是个唱戏的好材料。
接着,四年级的“活报剧”《除四害》粉墨登场:
一个头戴老鼠冠,一个头戴麻雀帽,另外两个背后背着苍蝇和蚊子的翅膀,分别扮演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在舞台上飞来飞去窜来窜去祸害人间。五六个同学拿着不同的工具拍打捉拿。他们幽默而幼稚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三年级的大合唱,声音宏亮,整齐化一。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牛儿正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莫非他贪玩耍丢了牛,
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又一首《我爱我的台湾》,把人们带入了剧情中:
“我爱我的台湾吆,
台湾是我家乡。
过去的日子不自由,
如今更苦愁。
我们要回到,
祖国的怀抱。
兄弟们呀姐妹们,
不能再等待。
兄弟们呀姐妹们,
不能再等待……”
二年级的《我爱北京天安门》集体合唱已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领导我们向前进。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领导我们向前进!……”
一年级的《小板凳》和《坐着火车上北京》得到了全体师生鼓掌欢迎。
最后,全校大合唱。一曲《欢庆六一儿童节》的悠扬歌曲在天空中久久回荡:
“六月的花儿香,
六月的好阳光。
六一儿童节,
歌儿到处唱。
歌唱
我们的祖国,
歌唱
祖国的富强。
我们自由的生长,
在这美丽的土地上。
我们要努力学习,
把身体锻炼强壮。
我们要努力学习,
把身体锻炼强壮。
为了实现
全人类的伟大理想……”
快乐的童年,美丽的童年,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让我至今难忘……
2023.6.1于咸阳
注:那时候的“四害”是:
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


作者简介
刘文轩:1946年10月生于陕西咸阳,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历任西里学校校长,联盟中学校长,渭城高职中教务副主任,咸阳渭城中学副校长,曾30多次被评为乡、局、区、市级先进个人。2002年因车祸致残,至今行动不便。在写字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撰写了《梦学礼宾》《梦习诗词》《梦回西里》《梦忆人生》《梦研孝道》《梦究忠道》。现为陕西省诗词散曲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协会员,咸阳市诗词学会国学顾问,渭滨诗会顾问,渭城老科协文学部主任,陕西省大雅文化促进会研究员,其诗词曲文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