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的太平山,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太平山距离县城8公里,从平地海拔600多米突兀而起,雄奇险峻,远看像一头大象在喝水,所以原名叫象山。嘉庆元年即一七九六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龙山,当地人为避难上山,躲过兵灾安然无恙后,就将此山改名为“太平山”,并且在山上修建庙宇,慢慢地香火渐旺。
传说该寺第五代主持宏松禅师云游京城时,曾为光绪皇帝治愈奇险之疾“背花”,受到封赐奖赏,回太平山后增建了藏经楼、观音阁等,使太平山名声大噪,鼎盛时期常住僧人竟有300余人。二十年代末,我国著名政治活动家章太炎先生曾到太平山一游,对其大加赞赏并欣然命笔:“太平山层峦叠翠,林木葱茏,山峰险秀,殿阁凌云,风景优美,不亚于庐山雁荡”。后来岁月流逝寺庙被毁,唯松月塔保存完好。太平山终年云缠雾绕,1998年之前,登山的路仅一条石径小路可攀,路旁铁链护栏,沿途设三道山门,100步的石板台阶垂直得吓人。
1964年我们读小学四年纪。那时候的小学生不仅书包很轻很轻,而且经常走很远的路开展户外活动。记得是在天气比较热的时候,我们四年级三个班100多人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举着队旗唱着歌,从县城一路浩浩荡荡的登上了太平山。那时我是少先队大队长,带着三条杠的标志牌很负责的协助老师管理队伍。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上山爬石阶梯时还不觉得害怕,但是下山时看见几乎垂直的石梯,很多同学都害怕了,其实我也很害怕,只是因为是大队长,只得装出一副不害怕的样子,和老师们一起鼓励大家慢慢的小心的下山,但我姑姑的女儿苏娅下到半山腰的时候,还是害怕得大哭起来,坐在台阶上不敢挪步……苏娅妹妹比我小一岁,刚刚我们在山顶上的松月宝塔门口看金和尚的坟时(主持们圆寂后的地下坟冢),苏娅妹妹不小心把帽子掉下去了,带队的杨校长带着我,蹑脚蹑手的到下面替她捡帽子。到了下面我看见里面啥也没有,就是有几口大缸,据说历代主持的骨灰就在里面。我没有合十祭拜,捡了帽子就上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无知者无畏。
1964年时极少有人上太平山,寺庙的僧人绝大部分都还了俗,象我们这次100多人一起上山,可能还是解放后的第一次。庙里的师傅看见我们还是很高兴的,告诉我们从墙上嵌着的龙嘴里面流出来的水是可以喝的,我们都喝了,真的有一股甘甜味。太平山因为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一座孤山,所以上面的水很珍贵。山上的人把山顶上的水都积攒起来,然后用沙子棕树叶等层层过滤,最后通过龙嘴流出来,既增加了饮用水,墙上石头雕刻的龙头又很好看。从太平山下来后,我们还顺路参观了山脚下的太平山陶器厂,只见工人叔叔飞快的蹬着转盘,然后一坨坨泥巴在他们的手中慢慢地就变成了陶罐等器皿模样,感觉很是稀奇……少年时登太平山的欢乐情景还历历在目,时间却已经飞过去了59年!当年哭脸的苏娅妹妹,现在是一名光荣退休的人民教师,她一直陪伴着我高寿的姑妈,现在幸福的生活在吉首。我姑妈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姑妈一生充满了不幸与坎坷,好在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是苦尽甘来四世同堂,子孙们遍及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去年是姑妈的90高寿,儿孙们都努力的往吉首赶,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孩子因为工作等原因赶不回来,但是姑妈已经非常非常高兴啦!你看,照片中的老寿星笑得多开心啊!!
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了“太平山”山名,从此墨宝生辉佛光又驻;1998年又修通了县城至太平山的旅游公路,还在坡度超过70度的悬崖峭壁上,架设了一道长达121米的斜行观光电梯,俗称太平山天梯。现在太平山上的主要景点有松月塔、息影洞、观音寺、登天梯等等,闻名遐迩。
快乐永远是孩子们的!快乐永远是难以忘记的!在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面对今天快乐的小朋友,我们也可以骄傲对她们说:知道不?我们在60年前就游览过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太平山!!!
作者简介:陈吉红,女,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和张家界市工作。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相信命运总会眷念善良和勤奋之人。相信言为心声。
微信号:C130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