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杏树
铁裕
杏花开了,弥漫着缕缕清香;
在微风中,美丽的杏花在轻轻的摇晃;
杏花茵茵,一朵更比一朵还要妩媚和漂亮;
走近杏树,那些嫣然的花朵犹如姑娘美丽的脸庞。
记得在我几岁时,在路上捡到了一棵杏树苗,就把它拿回家来,想将它栽在房背后的自留地里。我想:等树长大了,可以吃杏子,又可以纳凉。
自由地里栽着许多绿葱花、黄花、水红花,还有自己长出来的牵牛花、蒲公英、星秀草等等各种花草,共有20多种。另外还有李树、桃树、樱桃树等果树。这块自留地算得上是我童年的一个美丽、静谧的小天地了。在这里,我放飞了许多稚嫩的梦想。

在这块自留地里,正好缺棵杏树。因此,母亲也很高兴帮我栽树。在挖好塘时,母亲还挑了两桶水来。等我将树苗插进塘里时,母亲帮着盖土,并施了些农家肥。我在心里急切的盼望着小杏树快快的生长。
只可惜杏树太小,几乎被其它的果树遮住,水分、阳光都被别的树吸引过去了。小杏树就像一个孤儿,可怜兮兮的站在自留地的一角,显得有些忧伤。
过了几个月,却不见小杏树长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小杏树的同情,也对那些霸道的大树感到憎恨。
因此,我天天来到自留地里。在心里为小杏树使劲,快快长大吧,小杏树。你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梦想。
可是蛮横的核桃树、梨树等,趾高气扬的将巨大的枝叶伸了过来。就连那些野花野藤,也在欺负小杏树。
我看了不禁有些忧伤,就问母亲“:妈妈,小杏树要怎样才能长高啊”?
母亲最理解我的心情,她说“:小杏树要长大,只有将它接“芽”。母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了“芽”,将小杏树从中间剪断,划了个口子,将“芽”插了进去,再糊上些稀泥,用稻草包扎后,“接芽”就算完成了,我想:
小杏树一天天长大,一定会高过院墙;
杏花开时惹尽娇羞,远远近近都可闻花香;
在树下悄然的流连,犹如身临仙境一般充满霞光;
一朵朵杏花盛开着,就像那羞花闭月的少女在尽情的歌唱。
我常常去看杏树是否活过来,还为它浇水、施肥。母亲将遮住杏树的其他树枝砍去,这样小杏树的头顶就有了一片湛蓝、空旷、宁静的天空。
无论是阳光,还是雨水,小杏树都能享受了。没有多久,接“芽”成功了。小杏树吐出又嫩又绿的芽来,而且长得极快。
大约过了几年后,小杏树出落得就像一个美少女,婷婷玉立,风姿绰约。我不禁感谢母亲,要不是她的帮忙,小杏树怎能这样快的成长?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小杏树也长大了。高过了我,高过了其他的树木;高过了茅棚,高过了杨柳;高过了梨树,高过了老房。
小杏树开出的花,粉红粉红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芬芳。结出的杏子呈黄色,金灿灿的,个头极大。吃不了几个,就会牙酸。可不知什么缘故,我吃着就甜,而且一次可以吃十多个。
有一天,我坐在树边,悠闲自得的吃着杏子。村里的一个老人见了我说:“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也就是说,杏子再好吃,也不宜多吃。说来也是,村里的应生虫,就因为肚子饿了,爬到树上多吃了一饱李子,竟然一命呜呼了。因此,村里的老人总是用应声虫的死来吓唬嘴馋的娃娃们。
可在那种苍白、枯萎的岁月里,好多人的肚子都还在咕咕咚咚的叫着。谁还管它伤人不伤人?只要杏子一结,就有人来摘小杏子吃。
到了杏黄时,来要杏子的人更多了。好在杏子不是一次性黄的,不然,早就让人都吃光了。

村里有个叫英子的姑娘,常常瞅着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来摘杏子。她爬树极快,就像猫一样敏捷灵巧。
有一次,英子来摘杏被我发现了。她红着脸对我说:“我不是偷,是来帮你们摘杏子”。我说:“你就是偷,还狡辩”。但却没有和英子计较,就说: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不管你”。这样,英子的胆子就更大了,有人无人她都会来摘杏子吃。
大哥和我开玩笑说:“怎么,你看上英子了”?“我才不要呢”。我气鼓鼓地说。心里却在想:英子那红红的脸蛋也怪好看的,还有那苗条的身段,那乌黑的头发,没有哪一样不吸引人。我在心里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娶英子做婆娘。
后来,母亲病逝了。由于在家无人管,父亲经过一番周折,将我农转非,户口落到了昆明。村里人羡慕极了,说我是居民了。可我并不想去昆明,说是舍不得杏树。其实是舍不得英子。可是,没有办法,我还是离开了故乡。
过了许多年后,我又回到了故乡。首先是去看看杏树,盼望英子来摘杏子吃。可杏树被风吹雨打,伤痕累累,几近枯死。而英子呢,据说早已嫁到山背后去,当了几个娃的娘。
在我的面前,空留一棵苍老的杏树,一个残破的梦境。在黄昏,显得那样空茫。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