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随笔/延 安 行(6)
文/刘玉伟
1982年10月19日上午,我来到位于延安市城外西北方向的王家坪,隔着延河与延安市区相望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就建在这里。 延安真的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的一切都能感动到你。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就驻在王家坪。这里有中央军委礼堂和会议室,也有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和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
中央军委礼堂不大,仅有三间房屋的大小,里面有一个土台,台上有一个讲话的桌子,后面有一个长条桌,两把可以坐四五个人的长木条靠椅。会场里有十一排坐位,每排是四个长木条靠椅。所有桌椅都是没有油漆过的白木料。会场的两边各有五根没有油漆过的白色的木柱,用来支撑着两边的房檐和屋顶,十根木柱都在圆形的石头上。十一排坐位下是用木板条铺起来的,两边都是土地。

我走进毛主席在这里的会客室,里面的陈设一样很简陋。两边靠墙摆放着四个木制的,中间带有软座的沙发式靠椅,中间有两个茶几,茶几后面是一个和两边靠椅一样的双人靠椅。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1946年春节延安群众给毛主席送“人民救星”金字匾的照片,还有1946年11月毛主席和王震谈话时的照片。
军委会议室里靠墙摆有和毛主席会客厅里一样的两大两小的靠椅,中间靠墙是两张长靠椅中间有三张大方桌,八个靠椅。会议室的墙上悬挂着1946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延安的合影,另外两张照片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接见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毛主席在王家坪和部队干部的合影。

在军委会议室的大院里,一进门就是会议室,再朝里走就是彭德怀的旧居。六孔窑洞呈人字形,分别是彭总的办公室、会客室、寝室和工作人员的住所。在彭德怀的寝室里有一张床,两床被子(一白一花),两个躺椅,一个办公桌,桌上放有煤油灯、老式电话、热水瓶等,除了脸盆架外,还有一个用来盛烟灰的小方凳,中间是用铁皮包裹的,呈凹形的深槽,是用来烧文件用的。墙上是1944年元旦彭德怀和蔡畅、浦安修、刘志兰的合影,还有彭德怀在办公的照片。中间的会客室里有一个长桌,一个方桌,两把椅子和一个书柜,玻璃展厨里有一床彭德怀当年用过的被子。门后有一个木制的衣帽架。

从彭德怀的旧居再朝里走,就是朱德总司令的旧居,他居住的窑洞的样式和彭德怀的一样,也是六孔窑洞。朱总司令1941年春天由杨家岭移住在这里。右一是办公室,右二是会客室,右三是寝室。会客室里有三个蓝布做成垫子的靠椅,二个躺椅,一大一个两个方桌,两个椅子。墙上是延安学生给朱总司令送锦旗的照片。办公室里的办公桌上,也摆放着煤油灯和电话等物件,二个躺椅,一个小方桌,一个大靠椅,一个书柜,墙上是朱总司令在王家坪的照片。寝室里有一张床,床上放着白色和黄色的两床被子,一个带着桌子的书柜,一个长桌,一个床头柜,二个小方凳和一个椅子,床头的桌上有一盏煤油灯。墙上是朱德和康克清的合影照片。1945年8月朱总司令从这里迁到枣园居住。


刘玉伟,1982年10月19日上午写于延安王家坪,2023年5月28日修改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