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那种子,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心连心,一家人,党群关係分外親,工作向前进...

尹凤岗/文
倒序:二零零几年春,我同老友高富同志,有兴去金乡星湖公园旅游,中午一点,他以“老年乐”机动三轮车带我返济宁,行至金乡北老万福河十里铺桥处,我忽然想去看看四十几年前曾三秋蹲点住过的周桥村。对他说,时间还早,您带我向东二里多去看看我的“第二故乡,听说那里建了煤矿,都拆迁了,看看新面貌。高说行,天早着呢。
于是我们沿新修柏油路向东走去,路旁池池小型养鱼塘接二连三,绿树行行,倒也有些“水乡”之美。
不多时望见井架高崇,矿区座北朝南,大门巍峨,三株红白蓝彩旗迎风飘扬,门外路南有几栋新建商业门市和住宅。给人一种改革开放后的工农商兴旺景象。
我们停了车,想打听一下,只见有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约五十来岁,面朝西对着我们,另一位男士,面朝东蹲着正以大铁盆在洗衣服。于是,我轻声相问:老师,这里是周桥吧?
洗衣者一扭头说:“是,你找谁?”我说,前些年我住过这村,…只见他两手带水,急忙站起,忽的抓住我的手说:“你是老尹吧?可想死你了"我说,我也很想你们…
他说:;“我是小宽,书琴,李傲,秀妮,都经常唸广你”,“今天别走了。他们都搬到新村住了,我马上打电话,一块好好啦啦…”
我说太紧张了,还有朋友一起,等过后我专来登门拜访吧…他又简单说了几个人的现况,告别而返。

回忆:
那是一九六五年初秋,我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工程管理局工作,四清”工作队回单位不久,被抽调随李超然专员带队去农村抓三秋工作蹲点:(秋收、秋耕、秋种),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政策,配合县、社、队时政工作...我分在了金乡县城关镇袁楼管区之周桥大队一小队。跟时年八十一岁的五保户周老奶奶住一屋,同挨门李大爷一家同吃,(粮票交与李家)随一队社员同劳动半年有余。
每日早晨,我按时更换黑板墙报,摘抄党的政策,转抄社、队三秋小报讯息及好人好事,夜晚写笔记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上、下午同社员一起干农话,收割,拉车运肥,等等。晚饭后,携同村小学老师及青年积极分子们编演文艺节目,星期天在大队院内或街头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不到两月就混得连自己也觉得是村里一个正式社员了。
地头休息围我一圈小青年,讲故事、唱歌,又说笑…不足半年,一队的生产、生活、人物地貌风情熟悉得如数故乡家珍。开展了工作,结深了情谊。
我绘了一张周桥一队地块生产作业分佈地图:每块地形是三角、梯形、方块,亩数,种植的作物品类,所分处位置,及时段应管理内容:水肥土,锄草,施肥,收割予计日程。历历在目。犹如一份作战图,掛在了队办公室。得到干群的称赞。
平时,大娘婶子们见面有说有笑,有时去城关公社办事,顺便给老奶奶(全村百多户都这样称呼她)捎点好吃的(至我回单位后,年节还给她邮寄五元)
在周桥真正扎了根..
时过半年有余。至一九六六年春,工作组撤回机关。晚上,大队书记队长召开社员大会,欢送,第二日上午约百十位男女老幼社员,敲鼓打锣,挑红旗由村内一直送到公路边汽车停车点,洒泪而恋恋不捨相别。
时隔五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尹凤岗于癸卯榴月初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