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特别是十几年前,我发现一个百思不解的怪现象,那就是人们在公开场合和书面表述时,有意无意地在文字话语图画方面,出现了一些委实不该的省略与简化。
我教了三十年语文,写了十来本书,养成了抠字眼的陋习,乐此不疲。省略字词也许为了好记忆,但应以不产生歧义为原则。例如,当年把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为“打办室”,就欠妥;因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办公室也可简称“打办室”。“计划生育”简称为“计生”,“国计民生”岂不是也可简称为“计生”。约定俗成毕竟有个过程。无端的省略,不是为了节约,可能另有隠情。
最普遍的省略是“人民”二字和“毛泽东”三字。新中国建立,军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政府都叫人民政府,银行叫人民银行,医院叫人民医院,……等等。咱只拿医院来说,有些医院都没勇气叫人民医院了。因为它以经济效益衡量自己的成绩,不以防治疾病、人民建康为成绩水准了。形势和利益使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它的情况也很类似。但“解放军”和“政府”前边的“人民”两字千万不敢省略,否则就会误解或岐义,若不是别有用心,肯定是原则错误。我们的军队区别于别的军队,就因为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区别于别的政府,就因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二字绝不可省略,若没有“人民”二字,后果会很严重,的确细思极恐。我的笨想,“人民”二字对我们有警示作用,表明我们的权力来源和服务对象。不该省略的“人民”二字,能否恢复,拭目以待。例如:乡人民政府称为街道办事处,为谁办事?建议叫街道人民办事处多温馨啊!举一反三,诸君联想。
更令人费解的是,不少机关单位的照壁上用红漆写着毛体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标榜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这很好,但是省略了“毛泽东”三字殊为不妥。这是一个书法作品,没有作者署名是不完整的。正如穿西服不戴领带儿,是不配套的。你若用印刷字体,另当别论。你用毛体,不用作者署名,有侵权之嫌。事情还不这么简单。我以为,这和十年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关,某些公知“非毛”猖獗,威胁到我们的一些党和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大家既想为人民服务,又不敢提及倡导者姓名,因此所致。现在,习主席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就该在“为人民服务”后边恢复伟大书法家署名了吧?还有,网络媒体上纪念雷锋时,有个别主持人也犯同样的低级错误,用的雷锋像,用的毛主席题词,即毛体“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字,却省略了署名“毛泽东”三字。这绝不是疏忽,因为这是一幅书法作品,姓名和题词是一个整体,显然是有意割除的。我猜想,编辑人员是受人指使呢?还是觉得作者不配署名呢?或许也有难言之隐,我想不通。主席的家属不计较版权,否则你要吃官司。
提及雷锋,我又发现一个怪现象。雷锋的照片英俊而威武,却有人将他的肖像弄成简笔画,大有丑化之嫌。例如某些车站站牌背面,有学雷锋标语配图,把雷锋画成一个圆蛋胖脸,瞪瞪眼的怪物,亳无可爱可敬之处。若不算是污蔑英雄,至少是标新立异不当,或者是此画作者为挣润笔费而恶搞。若雷锋没留下照片,画得像不像、好不好情有可原。雷锋有洗车像、读毛选像、持枪像等,为什么不用?却要画个不像的丑像,美其名曰卡通简笔画像,而且丑陋不堪,是何道理?
试问搞这些省略简化的公知们,你们这些把戏儿早已被老百姓识破。你们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向人民进攻,搞乱人的“三观”,否定人民的权益,搞历史虚无主义,淡化、否定开国领袖,淡化、丑化、否定社会主义的英雄,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同志,千万要提高警惕,读、写文件和说话办事,不要省略原本该有的“人民”二字,牢记习主席教导,以“人民”为中心。学雷锋,为人民服务,不忘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开国领袖,不忘人民英雄。
改称谓,换旗帜,意味着进一步名实相符合,你懂的。
2023-5-28-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