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不 放 弃
作者:饶晓辉(江西)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写下这句英文歌词时,我心里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这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好朋友梅子。《永不放弃》是梅子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曲,那时每当我在人生低谷时,她都会给我唱上这首歌。在一次次聆听中,我汲取了生命的力量,学会了坚强,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九十年代初期,刚从部队回到家乡没多久,因为某件事的失意,我决定去他乡漂泊。因为先前是在厦门那边服役,出门第一站我选择去了厦门。然而,现实总比想象更残酷些。当我以一个社会求职青年踏入厦门,望着眼前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我茫然无措,不知道归宿何方?虽然说这里有一些曾经熟识的战友,但我不想去麻烦他们。在四处奔走多日后,我在一则招工信息中看到某公司急招文员,便按图索骥在湖里工业区找到了这家公司。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接待了我:会写毛笔字吗?我说还行。他便取过纸笔让我写给他看,我不加思索地写上一行字:厦门,美丽的鹭岛。那人端详了片刻,随即说道:行,你被录用了,待会把身份信息登记好,下午就可以来上班,顺便交一百块钱押金。尽管对此不是很满意,但我下午还是按约来到这里上班。说是上班,其实就每天在那间简陋的办公室抄写一些招聘信息,然后晚上和一位来自湖北的工友,拿着白天抄写好的信息类海报,到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去张贴。对于这份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大概做了一个礼拜左右,我决定辞职不干了。那天,我对那位不知是老板还是主管的中年男子说,我不想干了。他爽快地说:行,但押金没有退,工资也没有。我据理力争,但他坚持说没得商量。情急之下,我掏出退伍证问他:凭这个可以吗?那人愣了一下,我趁势说道:我早些年就在厦门这边当兵,如果不行,我给原来部队的领导打个电话。也许是被我的气势给震住了,那个中年人只好悻悻地给我结了帐,接过钱,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没过多久,已先期在潮汕那边有稳定工作的朋友阿梅,叫我去她那里。于是,我便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前往广东潮汕。阿梅通过朋友的介绍,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刚开始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我先后换过几家工厂,再后来的时间,我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而且一做就坚持了十多年。

“用我的努力,也要用你的激励,做到永不放弃,再难的事情都能看到胜利。”是啊!正如《永不放弃》歌词里唱的这样,只有坚持努力,人生才会到达一个又一个高度。就如我自己,从私企到外企,从普通员工做到行政管理,从最初的业余写稿,到如今的专职写作。不正是因为给人生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懈奋斗,永不放弃才拥有的!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