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兵改工后,任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马列主义研究会会员。著名新闻人、《襄阳商报》兼职总编。襄阳紫丁香艺术团兼职团长。文艺晚会编导。在部队因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突出,荣立三等功二次。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开拓者的足迹》、《铁路群英》等著作七部(包括与他人合作)。诗人、新闻人、导演。曾获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编导优秀奖。在国家及省、部级理论刋物、文学刋物发表作品120篇,有10篇获大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及全国铁路系统报纸和9家省级报纸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多篇。共发表文字200多万字。并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和铁路文工团编导过晚会。所创作的歌剧《闪光的火车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有300多首诗歌刋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系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宁古塔作家网签约作家。

第一列重车 (纪实散文)
作者/白作先

这是八十年代初,发生在北京至通辽新建铁路上的真实故事。
“轰隆隆!”“轰隆隆!”2902次货运列车在飞奔。黑沉沉的夜幕被利剑般的车灯一劈两半,雾蒙蒙的山影飞速向后退去。早春的寒风“飕飕”地往司机室里灌。铁道兵第四新管处一机务队司机高曙握闸把的右手已握出了汗。他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一闪一闪的炉火辉映着他那古铜色的圆脸庞。他望了一眼副司机,发出指今:“注意瞭望!”然后又命司炉小李说:“加速填煤!”膀大腰圆的司炉大刘“嗯”了一声,抡起大铁锹,左三锹,右三锹地向炉膛里撒煤,炉火熊熊。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运行。这趟列车牵挂61个车皮,列车总长达到了922米,将近一公里长了,超轴1636吨。超轴,在蒸汽机车时代是允许的,那考验的是火车司机的操纵水平和司炉的配合能力。这是在当时全国新建铁路上未有前例的超常超重列车。这对铁道兵第四新建铁路管理处,也是从未遇到的考验。
高曙在修建成昆铁路时,还是个轮镐修路的民工,现在居然开着火车去创造新线铁路的最高纪录,这是多么重的担子啊。
小高扫了一眼左腕上的手表,时针指向一点。离怀柔站只有10公里了,按现在的速度,不要10分钟就到了。他知道,怀柔站外那个千分之十的大陡坡可是个“惊马树”,搞不好列车就会失去控制。象野马一样闯进营业线,小高心里“咚咚”跳了起来,他索性抓掉满是油泥的工作服,好让疾风把脑袋吹得更清醒些。

昨天,小高接到这趟车的牵引计划着实有些意外。他的机车比他还大十岁,车况较差。再说,车站没有转向设备,火车头只好倒着搞逆向牵引。这要比正向牵引小百分之十五的力量。这几天又连着下雪,钢轨滑得很,在这种情况下,能按照定数牵引就不错了。
他手里掂着计划报单,真好象有千近重啊。突然,调度电话响了。他抓起话筒报了声:“第一机务队。”便传来了调度严肃而急切的声音:“现在各站重车积压过多,如不及时排除,就会影响车辆周转,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如果2902次能成功,就说明京通线牵引定数完全可以提高。高曙同志,你有信心吗?“
小高心里激烈地斗争着。还没等他回话,直通电话里又传来路局值班员的声音:“你们车破路新,还是分两列吧。”
小高坚决地说:“车破路新,我也能多拉快跑!”

高曙平时少言寡语,可说出的话,字字落地有声。他是云南人,年轻的妻子索德珍是北京人。晚饭时,妻子端来了云南人爱吃的油炸山药片。可他手里的筷子却一动不动。小索是列车员,对行车也是懂的,她以为小高是怕完不成任务心里发愁。就说:“要不行就别逞能,到时候制动距离不准,冒进信号撞了车问题就大了。你跟队长说换个司机吧。”小高拿白眼珠子看了妻子一下,三口两口气了晚饭,抓起检点锤走向站台,上了火车头。
“呜一一”的一声汽笛,长长的第一列重车开动了。
“坡道注意!”副司机小娄响亮地喊了一声。这是机车组在行车中的一种口令。高曙急答:“好了!”随即命令:“关汽!”
列车带着一阵狂风向怀柔站冲去。按计划是直接进站,这样制动距离好操纵。但是,意外情况出现了,站外红灯亮了!
按行车条例,机车起动或停车的口令是由副司机发的,而司机集中精力管操纵机车。
高曙疾呼:“红灯!”小娄速答:“停车!”坡道上停车,很容易烧坏闸瓦失灵,小高早有思想准备,提前关气减速,只见他以熟练的动作一个紧急制动,400多块闸瓦飞起无数的金星,死死地抱住了车轮,狂奔的列车停住了。
第一列重载超轴列车成功了,创造了国内新建铁路蒸汽机车时代的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