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说“中”的地方之六
作者/邴玉君
朗诵/许建萍
片头伴奏/李德州

笔墨飘香,五写河南。人杰地灵,无愧“中原。”一路走来,拙笔写河南。写河南远古的故事和传说,写河南在新时代追梦路上的非凡十年巨变。
五写河南,陆续将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中岳嵩山、天下仙山老君山、十里画廊、巍巍太行、人工天河红旗渠、一代女皇武则天、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展现在文友面前,和文友共同游历了都说“中”的地方。
五写河南,诗兴未尽。那种再写的激情,在心中涌动。写一篇十三朝古都的洛阳牡丹作为尾篇,才算画上这次游走河南一个小小的句号。虽然六写河南,那只是河南的一个点,只是河南的一个面。河南的故事和传奇,手中的这支拙笔就是写百篇千章,也难以写完历史悠久的河南,新时代重新崛起的河南。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千年帝都,享有“牡丹花城”之美誉。几千年来,写洛阳牡丹的诗词歌赋很多,多以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为诗词歌赋切入点。我来到河南从参观牡丹园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构思,一直没有下笔。今天,在五写河南之后,静下心来写一篇洛阳牡丹与古诗词的相遇,赴一场国色天香的牡丹之约。

有诗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以仪态万千,綽约风姿,天香国色而名扬天下。让文人墨客是那样的如痴如醉,为它歌为它狂为它吟。一篇篇诗词歌赋千古流传。当古诗词遇到牡丹,就产生了一种邂后的浪漫,文人墨客墨香中的古诗词和牡丹的一种千年浪漫约会,有了赞美的古诗词,牡丹才更显得冠压群芳,才有了国花的美誉。有牡丹才有了诗词歌赋,有了诗词歌赋才有让人心醉的牡丹。
让我们在古诗词歌赋中,去寻找牡丹的身影和芳容。去感受人间四月天,牡丹迎风绽放的姹紫嫣红,美艳绝伦。
我最喜欢诗豪刘禹锡《赏牡丹》这首诗,这是一首千古绝唱。诗中吟诵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他的笔下,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花天姿国色,倩姿芳容,惊动了十三朝古都,惊艳了十三朝古都。其中“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两句在写牡丹花的诗词歌赋中,最经典的诗句。至今,洛阳牡丹节都把这两句诗作为广告词,也作为洛阳牡丹节的开篇之句。因为,就这十四个字,将牡丹花的美写的出神入化,写出了牡丹花像京城里靓丽的青春少女,写出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极至喜爱之情。

西出阳关的诗佛王维有诗,“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的后两句用拟人的比喻,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花也有情感忧愁。四季轮回,春天不能永驻,百花也会凋零,春天能知道牡丹的一片愁心吗?
“薄暮归来何所携,牡丹初剪半楷时。浓香盛色俱堪爱,占得春风第一枝。”这首诗是宋.孔平种所写。牡丹堪称百花之王,它的浓香,它的娇美在人间无双,所以世人说它“独占春风第一枝”。
唐.徐凝《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居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多么有意境的一首佳作,人世间,那一个人不爱牡丹花,花开时节,独占了古都的天下美景,像洛神翩翩起舞,那万态千娇早已胜过天边灿烂的那片朝霞。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是诗仙李白的“即席”之作。有一天,宫庭内牡丹花团锦簇,花开争艳。唐明皇令李白作牡丹乐章,喝的酩酊大醉的诗仙一挥而就,借赞牡丹之艳,赞杨贵妃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绝世的美丽容貌。

“小槛俳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这首诗是天下第一大文豪诗神苏轼写《牡丹》的诗。杨子华,北齐世祖时期的牡丹圣手。北齐时代很短,苏轼面对牡丹感叹,杨子华倾城色的牡丹壁画都不见了。
北宋五子,千古奇人邵雍,写观牡丹盛况有诗吟诵《洛阳春吟》,“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牡丹花发酒增价,夜半游人犹未归。”桃李花开人们不去看,在等待牡丹花开时节,观牡丹时酒都长价了,游人更是流涟忘返,不知今夕是何年。
千百年的时光岁月,牡丹在文人墨客的浓浓墨香中娇媚绽放,古诗词在牡丹的芳香中成为经典。古诗词和牡丹的相遇,是一字一句同牡丹的相融合,是一种诗和画的升华和两情相悦。天下谁不爱牡丹,诗者谁不写牡丹。不管有多少话语,都难以道尽牡丹的千年风流。

牡丹,是古都洛阳沉淀的一种悠久靓丽文化;是古都洛阳的一张吉祥富贵的名片,是古都洛阳繁荣昌盛的城市符号,是古都洛阳相约四海宾朋走进古都的一张一千多个品种的花香请柬;是全国最美城市花开谷雨的五彩缤纷。国花牡丹,一种美好的像征,像征强起来的东方中国国运昌盛,像征着华夏神州千家万户花开富贵。
花开谷雨唯牡丹,冠压群芳谁惊艳。洛阳牡丹甲天下,时光跨越已千年。
朋友,请接受“牡丹仙子”的相约吧,走进十三朝古都洛阳寻找牡丹花开的芬芳。走进一朵花带火一座城,一个烟火繁华的中原大省,一个都说“中”的地方,一个经济腾飞的青春河南。
致敬!国色天香牡丹。致敬!十三朝古都洛阳。致敬!一个都说“中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