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韦庄体)
文/冯志清(上海)
5月27日,中国船泊制造业网站最新报告显示,受益于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复苏发展,中国造船行业已承接了来自全球的大批新船制造订单。据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公司负责人称,截止兔年5月下旬,中国造船业仅民船订单,已经承接了大概300亿元人民币,2026年已经全部接满,2027年接了快一半,甚至有些生产线已经排到2028年。
笔者获悉,近年来,尽管受疫情和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但,中国造船业一直保持着有别于世界各国的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年来,中国造船业科技与产能瓶径不断突破,以其高效的生产、领先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全球造船业中崭露头角。据世界船泊业专业统计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造船企业建造船舶的订单量、建造吨位和交付吨位三大指标就均超越日韩两国,稳居世界第一。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船舶制造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资料显示,中国造船业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呈现出“产能领先,订单居高不下”的发展态势,整个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建造的造船数量逐年增长,其技术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深受国际海运市场和国内高端海洋产业的认可。
造船业是国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造业中重要的工业支柱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造船业从过去的农村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从船舶的设计、加工到成品交付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增强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造船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订单的积累是保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造船企业凭借着技术、质量和价格的优势,不断的赢取海外市场的信任和认可,同时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中国造船企业订的订单超过全球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成为全球造船业中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而且对于船只的设计、建造、维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中国的船舶工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航运市场的扩大和国际深海资源的开发,中国造船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几年,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需要大量的海洋工程和商业船舶装备支撑,造船业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端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造船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上取得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成果,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和品质,从而实现更高的市场收益。
在当前的全球化潮流下,各国之间的技术实力成为了经济竞争的核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此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是领先全球的。
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得到认可。无论是造船技术水平、造船装备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都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断探索和研发。比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主研制出首台万米级深水钻井平台;中船重工的大型船舶设计、制造和相关产业链的完整引领了世界造船业的发展。
中国造船业在环保和节能方面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中国造船业在使用新型环保材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以前的船舶制造过程中,大量的VOCs、NOx等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现在,中国造船业开始尝试使用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可降解塑料等。此外,中国造船业在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造船业也在不断努力。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具有经验的高水平人才,通过各种培训的方式,要求员工自主学习提高,加强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努力保证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随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造船业开始朝着“追求绿色发展,实施智能制造”的方向努力发展。这一方向的实现,不仅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中国造船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加强环保意识。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例如,在造船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已经成为环保问题的重要来源。
为了减少VOC排放,一些船厂已经开始采用涂覆中含有较少VOC的环保涂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此外,船舶废弃处理、船用废水的处理等环保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国造船业还开始推行智能制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是一种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完美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智能制造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设备等方式,实现船体自动拼接、自动组装等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传统制造中对人工的大量依赖。
智能制造为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智能制造,船舶制造企业可以将传感器等设备应用于制造过程中,实时监测船体变形、船舶轮廓线等关键因素。这种智能化监测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最终提高整个船舶制造行业的整体产品质量。
笔者发现,如今,在中国几个沿海大型造船基地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到处可见国际船东新订单大幅增加,需求持续火热 ,各大造船厂船坞上白天黑夜弧光闪闪、人员机器连轴转、艘艘巨轮张灯结彩、排队鸣笛鱼贯出港的兴旺景象。总之,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开发创新的同时,注重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和环保可持续发展,做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制造。我们期待着中国造船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特赋《定西番》为评为纪。
日夜轴连加码,
人鼎沸,
电弧驰。
未眠时。
中国造船兴旺。
订单喜上眉。
列队巨轮离港。
笛频摧。
一一2028年5月2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