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元亮
抗战胜利,暂驻陪都重庆的各大机关、学校纷纷收拾行李乘船东归。凤先生此时却不急不忙,将正则艺专两百余间房屋修葺一新,无偿交付给当地政府作办学之用。做完此事,凤先生方举校东迁,回归故里。
通过此件事,我们看到了凤先生对璧山人民的感恩之心,以及其对璧山人民的回馈之情。
璧山人民对凤先生崇高德行的感恩与报答,亦同样感人至深。
虽说凤先生在璧山办学只有九年,然而中国唯一的“吕凤子纪念馆”建在璧山;中国唯一的“吕凤子路”命名于璧山;中国唯一将凤先生与孔夫子塑像同立于文庙前的是璧山;将凤先生事迹拍成专题片在央视《人物》栏目播出的是璧山;凤先生当年发明推广的“正则绣”,在其丹阳故里得到继承与弘扬,那是理所当然的,如今“正则绣”技艺在璧山的传承正方兴未艾,前途无量。
将凤先生与孔夫子塑像同立于文庙前的是璧山。
璧山吕凤子路
央视《人物》栏目播出吕凤子的事迹
璧山正则绣坊
璧山政府和文化界一帮有识之士,多年来大力宣传风先生的办学事迹,努力弘扬凤先生的美育思想,其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亲自驾车带领我们进行璧山朝圣的胡正好先生。
胡正好先生具有多重身份,他是政府官员、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由于他对凤先生极为崇敬,所以有他的积极参与,璧山有关凤先生的各项活动,才能够办得有声有色,极为成功。
胡正好,2002年时任中共重庆市璧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中共璧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同时也是重庆书法界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年才俊。在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永健大力帮助下,经过胡正好与李正谦、车光度、蒋维世、傅应明、赵兴中、周继敏等贤达的共同努力,中共璧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于当年10月10日,组织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吕凤子纪念馆。馆名由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谢孝思题写。开馆当日,璧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吕凤子先生长孙吕奇偕江苏丹阳书画家一行1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结束后,胡正好亲自拟写提纲,与同道傅应明一起,采访了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永健关于吕凤子先生艺术学术的研究成果。
2004年,由胡正好、傅应明牵头策划,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吕凤子璧山韵语——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展览作品共82件。作者包括沙曼翁、尉天池、孙晓云、陈振濂、何应辉、曹宝麟、黄惇、徐利明等一批当代中国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2006年6月16日,江苏镇江电视台因制作吕凤子先生的专题片赴重庆采访周永健先生,胡正好受周先生委托,将采访整理成文章《近代艺术教育的先驱 中国文化的通悟者——就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周永健先生的访谈》,后来这篇文章被载入周永健先生遗著《明轩三集》中。
2012年,胡正好时任中共重庆市璧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在随后任上的的8年多时间里,由他牵头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活动。
当年秋天,胡正好一手策划、县委宣传部在筹拍了大型历史纪录片《凤起九天——吕凤子的璧山岁月》,共分为《蜕变》《重生》《永恒》三集,时长120分钟。也许是冥冥中的因缘,摄制组找遍演绎凤先生的演员未果,最后发现胡正好颇有凤先生的神韵,最终确定片中的吕凤子扮演者由胡正好担任。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吕凤子先生在璧山工作、生活及其艺术成就、艺术思想的的大型历史纪录片。
该片于2015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剪辑后,以片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播出,时长40分钟。
2014年,重庆璧山、江苏丹阳两地联系筹办吕凤子先生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活动,胡正好带领书画家赴江苏丹阳,在176文化绿洲举办了“丹阳-璧山书画联展”,随后两地艺术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2015年6月26日,胡正好牵头策划,举行了由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宣传部、江苏丹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怀念先生——吕凤子在璧山的抗战岁月”书画作品联展并亲自为展览作序,展览在重庆市璧山区规划展览馆举行。
2016年是吕凤子先生诞辰130周年。7月3日,在胡正好策划组织和多方协调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作艺术指导,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文联联合主办,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宣传部、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美术馆联合承办的“纪念百年巨匠吕凤子130周年诞辰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展览邀请了当代书法、美术界的代表性艺术家作品参展。吕凤子先生孙子吕存携凤先生原作3件到场参加展览。
2019年6月19日,第一部反映凤先生璧山岁月的院线电影《凤起璧山》在璧山举行发布会。同日,由胡正好牵头组织的以纪念吕凤子先生赴璧山办学80周年为主题的“江苏、重庆书画交流展”在璧山区规划展览馆举行,共展出江苏、重庆书画作品80余件。
2019年10月31日,电影《凤起璧山》剧本研讨定稿会在璧山天赐华汤温泉酒店举行,会议由胡正好主持,编剧、导演、剧本创作团队成员等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021年11月30日,电影《凤起璧山》在璧山文风小学举办开机活动,胡正好担任该片艺术顾问,并同时担任片中凤先生书画创作的笔替以及片中牌匾等的书写。
我为璧山政府和人民推崇凤先生的教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的远见卓识,崇尚精神文明的正大气象所感动,为有慧眼识珠,努力践行的胡正好等文化人士感到骄傲!
胡正好书法作品欣赏
胡正好艺术简介
胡正好,字适甫,号巴山石、梅隐,男,1968年生,研究生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专家委员会成员,重庆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荣誉:
《书法》杂志第五届“中国书坛百强榜”十强
首届重庆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中国书协中国第二届职工艺术节美术书法展金奖
团中央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青年组一等奖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手卷书法大赛十佳
多彩贵州——全国大型书画创作“双百”工程奖10万元创作奖
重庆市艺术成果政府奖——第四、第五、第八届重庆市艺术奖
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入展:
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第五届草书展.名家邀请展、首届行书大展、三届草书大展、四届行草展、七届楹联展、首届册页展、首届手卷展、三届扇面展、首届小品展、四届草书展、五届草书展.名家邀请展等全国书法展27次。
2000年以来,文学作品发表于《南方周末报》、《重庆文艺》杂志、《书法导报》、《中国书法通讯报》等,数次担任《书法》杂志“朵云书翰”栏目点评专家。曾随重庆市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作品被韩国碑林博物馆、白俄罗斯国家文联、中国( 香港)艺术品交易所、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贵州博物馆、昆明博物馆、白马寺释源美术馆、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北京大学等机构收藏。《青少年书法》杂志、《书法》杂志、《书法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等曾作专题报道。出版个人文学专著《梅影堂絮语》《北京大学书法作品选集---胡正好卷》。点校出版古地方志近30 万字,主审、编写、出版地方文献史料800 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