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历史15之古城旧事5:
绸缎庄
广宁城商品经济历来比较发达,人们富有经商传统。辽金时期广宁商业已具规模。明王朝永乐年间开放边境贸易,于城北设“马市”。广宁也就成为北方农副产品交换中心及货物集散地。明代人李贡在《广宁马市观夷入交易》一诗中再现了当时的繁忙景象:“累累椎髻悃载多,拗辘车声急如传。”大车小辆载着成捆成包的土特产品,从远道匆匆赶来。为接待客商,在“近城二十里开官店”。具体地点在今正安镇马市村。诗作者认识到开放马市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他写道:“华得夷货更生殖,夷得华货更欢忭”。当时进入的商品除大批马牛羊外,有皮张、荞麦、黑瓜籽、冬蘑、木耳等土特产品;输出的货物是绫罗绸缎布匹、瓷器茶叶等等。物流运转、车水马龙,刺激了广宁城商业的繁荣。城内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商家云集,店铺鳞次栉比。截止到上世纪初还有商家300多户。其中以绸缎庄资格最老,所经营的商品档次最高,成为商铺之首。 
上世纪初,城内大小有好几家绸缎庄。其中有两家在规模、资本、经营范围上不相上下,旗鼓相当。一家位于十字街北路东,于1907年开业的万发合:另一家在十字街北路西的荣什号。两大绸缎庄一东一西隔街唱起了对台戏。两家大掌柜经营风格大相径庭,决定了有胜有负的结局。万发合大掌柜姓刘,是个新派人物,喜欢时尚敢于创新,一心要把绸缎庄办成一流商店,处处标新立异。他反复琢磨对手荣升号的经营之道,取长补短,改善经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世纪30年代刚兴起“无线电”,万发合首先购入一台大功率的“标四”机,将喇叭箱挂在商店门脸上,播放戏曲、流行歌曲。从没见过的新奇玩艺,在古城一登台亮相,就吸引城内城外的人们男女老幼成帮结伙聚集在万发合门前听“洋戏”。一时间成为街面上一大景观。那情景成为人们挥抹不去的记忆。
这独辟蹊径的创意,提高了万发合的知名度。凡是男婚女嫁置办嫁妆的都喜欢去万发合购办。万发合还向顾客赠送小礼物。比如置办嫁妆的送绣花枕套,买布做衣服的赠团线、纽扣,买香草油雪花膏的给花手帕、画片等等。“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万发合人气兴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荣升号郭大掌柜人虽精明却思想守旧,凡事按部就班缺乏创意,只知规规距距一板一眼做生意,造成门庭冷落,生意每况日下。
商家只有与时俱进,频出新招,才会保持优势啊。 
好了,听众朋友,说北镇——北镇古城旧事绸缎庄今天就给您说到这里,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