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征稿:https://mp.weixin.qq.com/s/ZIraiEs7kU_CYEVORELm-A

《我成长的经历》
作者:禹保国
(一)
我是2017年退休的小学老师。
在我这几十年的生涯中,也算是顺风顺水过来的。一介草民,没有遇到过大风大浪的波折。我这辈子就做了以下这几件事,中学毕业后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两年后,招工来到辽河油田筑路公司;在筑路工作两年以后,我就毛遂自荐到学校当老师,一直到退休。退休两年后,我在环卫公司打工不到三年,现在彻底退休了,年龄大了,我只能在家做家务和写作了。
我是上世纪1976年7月25日在盘锦市红卫中学(现市一中)毕业的,第二天,我们就乘坐铁路系统租借的解放牌汽车,唱着革命歌曲、奔赴农村接受再教育。那时候,我们年轻、充满了活力,高喊“扎根农村干革命”,在农村广阔的土地里干出一番事业。
77年,我和很多知情参加了高考。那段时间,我把中学课本都纷纷从家里带到了青年点,农闲的时候就看一会儿。那时候,也没有考试参考书,就把中学课本里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复习着。
因为第一次考试,我也找不着报考路子,我是想考俄语,也报了英语,但最终考委会让我考英语,英语我才学习不长时间,会的单词也不过几百。在校期间,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学到多少书本知识,农忙的时候,我们经常到农村参加大会战,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回来后,还要休息几天。所以,我们课本知识掌握的并不多。之所以想参加高考,只是为了想早日走出农村,至于那些口号,也只是喊一喊给人听听罢了。
考试结束了,我们点的人都名落孙山。没关系,继续努力,争取明年再考。第二年报考的人就不多了,但我还是参加了,和第一次一样,还是名落孙山。我本想再考,可是就在那年的10月,辽河油田筑路公司到农村招工,我才离开了农村。
按照招工条件,还没有我们76年的名额,只是想去油田的人太少,所以,我才捡漏来到油田。其他的人,也都回铁路在父母身边工作。只有几个“叛逆者”没有回父母单位,就来到了油田。
在筑路三大队不到百天,我就被选拔去学习机械操作,可想,我那时候工作还是可以的,人们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学习结束后,我们就去了一个叫欢喜岭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筑路的机械基地。我被分配开日本进口的D150破冻机,于是开始和师傅学习操作。
只是后来我觉得这个机械噪声太大,于是就产生了调动工作的想法。当然,那时候来油田的有沈阳知情、鞍山知情、还有本地知情,很多人受不了筑路工作的繁重,有人的都纷纷调离。我因为是自愿来的,不想回父亲所在的铁路工作,就想在油田换个工作。于是,我就想调到学校当老师,因为我会英语,也许以后能用得上。
就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我通过一个多月的往返于原单位—总部—-学校找人签字、盖章,于1981年4月6日来到了学校,从那天起,我就成了一名老师。因为我没有教学经验,所以跟着领导经常到各个班级去听课学习,掌握教学技巧。
就在当年的下半年,辽河油田教育处要派遣一部分英语老师去进修,校长给我报了名。于是,我通过考试获得了进修资格。我还记得那次考试,我是第一个交卷的,得了61分,刚好及格。
进修回来后,我就在校教英语。但那时候,英语还不是小学必修课,时有时无。于是,我就经常被借用到别的单位打“零工”,房屋普查办、教育普查办、职改办,还在一个单位当过几个月的口译人员。
那时候,学校都兴办“校办工厂”以解决资金问题。学校有一个小商店,承包给外人,学校收回来后,我就在店里当售货员,卖一些学生用品以及小食品等,后来,我又当校办工厂的出纳,跑银行、办支票都是我的事。直到学校恢复了英语教学,我才从校办工厂撤出来,来到教学第一线。
(二)
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我写过多篇教学论文和两篇非教学论文都获得了一等奖,有一篇论文还是用英语完成的。我也辅导过参加全国英语竞赛的学生,他们一二三等奖都有获得的。
我写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参考任何文件,也不在网上摘抄,我所阐述的观点都是我在教学中实践过的。那两篇非教学论文的获奖,我想在这里炫耀一下。那是教育部门举办的征文,是由校医主持的。征文题目很多,任选其中之一。
那天,学校开完会,我就去校医那里问征文事宜。我问有没有人参加,她说没有。我说我写行吗?她好像对我有所怀疑,但勉强同意了,毕竟我是在主持她的工作。
我从征文内容里选了一个主题就开始写起来。写完后,我去发到打印室曹老师那里,让她打印出来。我一到她的办公室,她就说:“老禹,你这篇征文写得太好了。”她又让我看电脑,她把我的征文她认为不错的段落用红线划了出来,说:“你看,这段写得太好了,我都给你划出来了。”然后,她还读了几段。
打印完之后,我就把征文送到校医那里。不久,她就把一等奖的奖品送到我的办公室。有一个评委在我家附近住,他遇到我以后也说:“你的征文不得一等奖,那就没有一等奖了。你所写的内容都是干货,实实在在的。”呵呵,我不知道我还这么厉害呢。
其实,那篇论文的内容是我之前到乡村挖野菜了解到的,都是老农民的真实话,我想不到会用在征文里。
没过多久,校医来找我,让我写征文。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也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我就接下来。那次,听说书记和工会主席也都参加了,但是都没有进入第二轮就被淘汰了。我又得了一等奖,就这样参加两次非教学论文的撰写,我都获得了一等奖。但都给了纪念品,并没有发证留念。据说那些征文是全市搞的,优秀的要选到书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看到这本书。
在我39岁的那一年,我当上了运动员,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的长跑,1500米和3000米的两项比赛,我都进入了前八。1500米获得了第七名、3000米获得了第二名。那年在所有长跑运动员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而且还是非体育老师。获得这样的成绩,我自己比较满足,学校也挺满意的。
过去,油田工会活动挺多的,还有集邮活动。我也参加过两次,我的邮展展示的都是外国邮票。过去,我喜欢听广播和交朋友,国内外的广播,我都听。然后,我就给电台写信索要邮票和风景明信片。我就用这些邮票参赛,每次也都获得奖励。
在学校工作三十多年,我没有受过学校的任何奖励,甚至连口头表扬的都没有。我只是一个身上有很多毛病而默默无闻的人,我不习惯与领导接触,对他们,我只是敬而远之。领导在我对面走来,我会拐弯从另一侧走,很少与他们打交道。多年来,领导的家在哪儿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给他们送礼了。
三十多年里,我给辽河石油报上、辽河晚报已经盘锦少儿文学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我还接受过辽河晚报记者的一次采访。虽然我在校是默默无闻,但我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的。因为在八九十年代,我就是听广播了解天下事。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蒙古、伊朗。俄罗斯等电台,我都听。时间长了,我就经常给他们写信,谈收听感想、给电台提改善建议和写征文。
我的征文和书信经常被电台播出,所以,很多外国朋友都是通过广播认识的。那时候,我每天基本上都能收到信件,每天也写许多封信,每封信写两遍,邮走一份、保留一份,累得我胳膊都疼。
几十年来,我攒下了上千封给国内外朋友的信件,现在还在保存着,有时候,我还翻出来看看,在里面可以找到许多我的历史痕迹,我也想把它们整理出来,如果以后经济允许的话,我还想把它打印成册出版呢。所以,别看我在校默默无闻,但通过广播我也算是名声在外了吧。
(三)
也就是因为给电台写信、写征文,打下了喜欢写作的基础。我经常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情写成散文,保存在电脑里。后来,我注册了几个文学网站,我就把这些散文之类的作品发上去,分享给文学爱好者。
在2013年,风起中文网举办了第一次小说大赛,我也参加了。我同时写了三部作品参赛,结果有两部作品进入了第二轮。最终,我的童话故事《狗娃流浪记》获得了“网络关注奖,”我还受邀到安徽马鞍山风起中文网站领奖。这些都是我一生当中的第一次,也算是我的一生的“光环”吧。、
这部获奖作品真的是我意料之外的。因为我养过狗,了解它们的习性,开始,我只是写了几章,自我感觉这类作品不会有“前途”,所以就停止更新了好长时间。后来是网站管理员给我发信息,让我尽快更新,许多读者在等着看下文。于是,我才续更,经过几个月的起早贪黑地写作,终于写完了这部获奖作品。
在公布获奖作品的那一天,学校正好考试,我监考。我就走出教室到外边查看获奖信息,一等奖没有我,二等奖也不是我,三等奖还是没有我。我就想,怎么的也得有我一个奖啊。我继续往下看,终于看到了我的小说获得了“网络关注奖”,我高兴极了,赶紧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家人们,也让她们为我高兴一下吧。
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的写作“天赋”,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把写作进行到底,实现我的“中国梦”。为了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我经常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征文活动。去年,我还很荣幸获得了诗圣奖的三等奖。虽然三等奖不值得骄傲,但它却给了极大的写作信心。因为在写诗词方面,我是个弱项。但是因为爱好写作,所以也参加了多个竞赛,最终有了一个三等奖。
但是,因为我只是一个草根文学爱好者,许多方面还有欠缺,大脑里的词汇也基本枯竭了,我要写出新的东西提高自己。于是,退休两年后,我就到环卫公司打工,和那些环卫工人一起在路上保洁,从中找到了许多的写作灵感,尤其在大冬天下雪的日子里。
人们还在梦想中,但环卫工人们却从早晨3-4点钟就来到路上清理积雪,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甚至有人骑着电动车从几十里地外赶来清雪。他们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感动,我把这样的场面都描绘出来,写成文发在文学网站上,同时也是提醒市民们要注意环保。
去年参加的诗词大赛中,我都以环卫工人为主题,描写了他们的辛苦,也是希望市民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是他们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了。我打工不到三年,写了几十篇的散文和诗词赞美我们的环卫工人。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公司不再与我签约,所以我就结束了环卫生活。我从来没有做过当作家的梦,我知道我的文学修养和能力很不够,只是在过去那个年代信写得太多了,留下了爱写这个“后遗症”,直到今日不能自拔,也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让我慢慢走进了作家世界的边缘。既然来了,那么我就要继续下去,把写作进行到底。
2023-5-26
作者简介 禹保国, 1957年出生,喜欢学习外语。1976年下乡,78年招工来油田筑路单位。81年调入辽河油田胜利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在职期间,一直和国际广播电台保持书信往来、参加撰写征文,爱上了写作。2013年,在风起中文网第一次小说大赛中,我的童话故事《狗娃流浪记》获得了《网络关注奖》。在逸飞中文网,该作品获得了2019年十佳小说之一,2020年底,该小说出版发行。2017年退休,两年后毛遂自荐当上了环卫工人至到2022年8月,同年在当代诗仙奖全国诗词评选大赛上荣获了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