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不,今年的天气也不照顾我们,根据气象预报,明天就要有一场大雪,全大队几千墒大豆,就要在今天一天割完,我在想怎么能使同志们摆正这丰产丰收的辩证关系,条件越差,情况越紧,越要做到颗粒归仓呢?!
姜:因为这个事,我与二小队副刘刚还吵了一架。他带那个生产小队可倒好,十多个毛楞鬼。坐下一溜坑,起来一阵风,收到是挺快,都割马蹄茬,落站岗豆。我批评他,他却说,为了捡西瓜,不介意丢几粒芝麻。
姜:大队长,割马蹄茬是个技术问题,我想主要还是毛草。看嘛 !(学样)割豆时,后手高,必然出马蹄茬。正好嘛,马一蹄子下去,前蹄尖踩的深,后边踩的浅。所以农民叫做马蹄茬是有道理的,那站岗豆,不外乎是镰刀割不到头的缘故。
长:这只是一方面,小姜,关键是思想觉悟不高,节约认识不足。刘刚正是这种情况,若说他不注意节约,保证委屈。思想在西瓜上了,看不到成仓的芝麻是靠一粒一粒儿积起来的
姜:要处理好丰产丰收的辩证关系,真不容易啊。技术过关要靠思想过关引导统帅。
长:这就对喽。今天情况紧,像刘刚这样的同志可能更毛起来。咱承认他们好的动机,还必须说服那浪费豆没啥的思想。还要帮助他认清靠什么解决困难。
姜:对!解决困难,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人、靠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靠消极。不能向困难妥协。
长:太对了,看到了吧,要不要马蹄茬,实际上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姜:可不是吗!不注重精收细收,颗粒归仓的人在收割上大都表现在割什么茬和有没有站岗豆
长:板报写完了吗?
姜:写完了
长:你再按板报稿的意思写一份广播稿
姜:好(伏身写)
长:最近,我在广西部队的叔叔邮来一组广西风景画……
姜:(边说边写)都有什么画?
长:多啦,有工业景象、有农业学大寨的景象、有山有水,还有洞、石头。
姜:真是的,石头有什么好看的
长:哎,可不能那么说,这石头画得像座塔,据我叔叔信中说,很有意义,尤其对咱们秋收的增产节约更有教育意义。我准备待会儿拿来,在地头休息时给大家上堂增产节约课
姜:(惊喜)真的?!那太好了……(写完了)
长:(看看表)挺快,才十几分钟
姜:按板报内容修改的还不快,先放这儿(打开抽屉)早饭后再广播,我去吃饭(将板报底稿撕毁)
长:也好,我去通知青年们起床,再把磨好的镰刀给他们
姜:咱们一起走(欲下,刘刚毛毛楞楞上,姜躲一边,与李队长撞了个满怀)
刘:大队长,不好了(众惊)
长:怎么回事?
刘:我睡了一宿觉
姜:这有啥不好的
刘:起床后,寻思给我们队的几个青年磨镰刀,一找镰刀没了(众松一口气)
姜:我当咋回事呢,大惊小怪地。大队长早给你们磨好了
刘:是吗?哎呀!大队长,你可真是好人啊!(欲扑去握手,被队长推开,刘做鬼脸)
长:看你那淘气样,二十岁了还像个小孩。情况你都知道了,今天割的要快,必须干净
刘:明白
姜:你就是心里明白腿打摽。
刘:真叫你说的,我刘刚可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长:那待一会儿,你把板报挂出去,正好你有劲,一个人抬出去就行了
姜:你不要误了时间,达不到宣传效果,就影响了颗粒归仓
刘:你放心好了
姜:(俏皮的)你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与长下)

刘:我看这黑板报都写些啥(念出声来)“北国深秋,天高气爽,三江平原,秋收忙,啊----棕色大豆遍大地,豆在角内铃铃响”嗬!还挺富有诗意呢,小姜是有文采,不简单哪,我得好好向她学习。“同志你知道吗?几天来割地还有浪费现象。”哟,这可是个大事,不能浪费。“你看,马蹄茬留在地,豆杆挂角站大岗。”啊---我当咋回事呢,又是小题大做。“只要有速度,几个角无足重量。”哟嗬,这不是指我吗?“同志,咱算算账,”好厉害,还要跟我算账。“昨天,大队长摘了一垅马蹄茬的角,然后称斤量,一垅马蹄茬,三斤零几两,再加站岗豆,四斤扔地上,一天割十垅,种籽也扔光;若是全队都这样,多惊人啊,多么吓人账(摘帽子,连同镰刀放在桌子上,擦汗)今天情况紧,与天来抢粮。丰产要丰收,要为革命多打粮。(没好气)不要马蹄茬,不要豆站岗!”写的啥呀!诗歌不诗歌,顺口溜不顺口溜。冷丁一看挺有本事,其实呀---嘿。这是次要的,主要是她的观点不对。哪有剃头挑子两头热的,特别是今天,几十墒大豆一天割,人少地多,不快割能割完吗?要她这一整,束缚了大家的手脚,起码降低20%的速度,要是那样,要有几墒捂在大雪里了……那可不行,我是小队的副队长,要对革命负责任……对,藏黑板报是个好办法,使她的错误观点宣传不出去。(毛草,笨,搬下……复上)
刘:我刘刚可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看她板报底稿在哪儿,不给她没收了,她再用广播念给广大工农,那样,蒙蔽多少人啊……几十垧大豆……啊呀,不敢想。(寻找,发现地上有碎纸,拣起)噢---毁掉了,我量她也不敢用广播稿播送(欲下)不成,再找找,还有没有其它关于这方面的稿子(寻找,打开抽屉,找到一张)啊---好家伙,这还有哇,亏我来了个粗中有细,差点坏了事。(欲撕)不成,得留着,割完豆子,还得跟她辩论呢!撕掉了,以后她再不认账,连个证据都没有(揣起)哈,再见了(下)
刘:(复上)不成,我得把门反锁上,让她进不来。(动作,跳墙下。)
姜:(上)真是的,再有半个小时就好上工了,刘刚还没把板报挂出去,象个小孩似的,玩起来,什么都忘了。(推门不开)你看,还开起玩笑来了。(向里)刘刚,快开门,真是的,没个着急的时候,再不广播就上工了,群众若不知道大队长提的要求,浪费粮食你负责呀(扒门,看,听)刘刚,谁跟你开玩笑,别鼻子插大葱装相了。我早看见你在那儿了,还蹲着呢。(听,看)怎么?不开呀,别说我撞门了啊,跟你说,别看我小姜是女的,可是有劲儿……还不开?我喊一、二、撞了啊,撞坏了你负责。听着,一---二(欲撞又止)怎么还不开呀,这回真撞了啊!一、二(一下撞开,门鼻子掉在地上,捡起)呀!真没在屋!啊?!谁把黑板藏起来了……没关系,还能广播(打开抽屉)呀!广播稿没了,(一惊)这可坏事了!准是刘刚搞的鬼。他这个人,真是的,自己想不通,还要影响全大队,不成,这是个大事儿,得赶紧找大队长(欲下,碰上大队长)
长:什么事儿这么急呀?!
姜:大队长,刘刚把黑板报藏起来了,广播稿也偷走了。
长:是吗?
姜:可不,再写也来不及了
长:找他
姜:上哪儿找,横是早下地了,我去了再来,黄瓜菜也凉了。(二人进屋,关门,大队长一眼发现,刘刚的帽子和镰刀)
长:不要紧,他还得来。
姜:怎么知道?
长:看,这个还在。
姜:(惊喜)真的!
长:错不了,(从裤兜里掏出一卷画,打开放在桌子上,用刘刚的帽子压着角)先教育教育他
姜:你听,你听,脚步声。可能是刘刚来了,快别吱声。(刘上)
刘:真毛草,把镰刀和帽子忘了(听门)嘿!横是开不开门下地了,咋样?还是我的主意高,我还得从窗往里跳(跳窗进去,未站稳 )
姜:(吓他)啊!!
刘:(一惊)哎呀!(定睛)这小姜可吓死我了
姜:好啦,快把广播稿给我吧
刘:(装不知)你的广播稿在哪儿呀?我不知道
姜:那被---小狗偷去了?!
刘:嗯---哎(转守为攻)我得批评你!
姜:批评我啥?
刘:你是只见芝麻不见西瓜
姜:我讲的是颗粒归仓。芝麻、西瓜都捡。你懂不懂
刘:谁不懂?你别看我毛草,我是粗中有细,我问你,你要几十垧啊还是要马蹄茬那几个角?情况明摆着,要马蹄茬那几个角,就得被大雪捂几垧。
姜:刘付队长,你说的太严重了吧?你相信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吧?!
刘:你这是用大帽子吓人
姜:好啦,好啦(看表)还有十五分钟,横是现在就有走的了,给我广播稿
刘:不给
姜:……(想了想)不给拉倒,就这样也能与农工讲(打开话筒,刘刚夺,二人争)
刘:不行,我是副队长,我有责任制止你
姜:怎么?要动武?
刘:谁动武?我这是做思想工作。
长:刘刚,想不通,咱慢慢谈,赶紧让她广播,今天情况紧,不然就误事了。
刘:大队长,别把你的错误观点告诉农工了。
长:刘刚,你说哪个观点错了?
刘:大队长,全大队几十垧一天割完,并拉到场院,需要多大的劳动量,你单纯强调马蹄茬,站岗豆,来束缚人们的手脚,能割快吗?弄不好让大雪捂在地里几垧,哪头大?

长:(欲说,姜拦)
姜:刘刚,我问你,大队长试验的那种割法,你学会没有?
刘:怎么割法?
长:大队长,这个割法,在咱队可算是高难技术,我们队起码没有十几个人学不会。
姜:你这个副队长对群众的创造性不认识,还能带好那些同志
刘:就算是那样,又是一天,能去几斤?分到七亿人手里,几个人能到一粒?
姜:副队长同志,你这算是什么账?揭穿了说,你的病根就在这儿,思想上对增产节约没有认识!
刘:谁说的?
姜:我说的,怎么委屈吗?大队长和大多数农工群众在头脑里认清了增产节约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不怕苦和累,试验快速割法。可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割法有毛病,还不改,情况一紧、一着急,当然更要出马蹄茬了。
刘:嗯……就算我以前不对,你说今天怎么办?
姜:今天更要割干净。
刘:(理屈,要逃走)要上工了,我得走了(拿镰刀和帽子,一下把画碰掉,捡起)这是谁弄张画,画的是石头?
长:那叫石笋。
刘:石笋?
长:你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
刘:光听说过,不太清楚
长:看看,像座塔,这是广西桂林七星洞的产物,在那洞里,洞顶有很多裂缝,每一裂缝都有水滴渗出来,每当水分蒸发,那时就留下了石灰质的沉淀,一滴、二滴……天长日久,成年累月,逐渐形成了石笋,最高的有三十多米。
刘:好家伙,一滴一滴滴下来,又一点一点蒸发了,每一滴只留下了微微一点点石灰质的沉淀,最后……一天、二天好家伙,长到三十几米高,了不得,了不得!
长(启发地)刘刚,你忘了,有这样一句话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刘:(想了想,一惊,大悟)哎呀,大队长,你这是给我上了一堂粒米成山、水滴成河的增产节约课呀!
长:这就对了。再想想看,再说回目前的秋收,按着你们队十几个人的割法,人数虽不多,一大秋就得损失几百斤,全省呢,全国呢?光就在不割马蹄茬和站岗豆上,能增产多少哇?能支援几个小国呀?
刘:……
姜:同志,你那割法,实际上就墨守成规在你头脑里的反映,要都那样,怎么把我省建成个粮食基地呀,过去搞政治边防影响我们科技种田,这个浪费了的时间咱们要夺回来,这样不注重节约,大手大脚,怎么个夺法呀。丰产丰收这个辩证关系,你总说你懂,就算是一和二的关系,那么一向二上升是平平坦坦没有斗争啊,不与天斗,不与人斗,丰产了,能丰收吗?好好想一想。
刘:这个我懂。
姜:你懂,你懂就不见得还割马蹄茬。很简单吗?若真是思想问题解决了,只要后手低,镰刀拽到头,就没有马蹄茬和站岗豆了,认识不提高,怎么也不会改旧毛病学新割法。病根是思想。
刘:我担心
长:你的担心同志们知道。今天劳动量大,可你就没想,像你这样割马蹄茬的人,咱大队有几个?
刘:(一想)多是不多
长:既然不多,那快速法怎么又高低学不会。
姜:他不学,能学会吗?
长:你的马蹄茬全大队算二十个人,能提高工效多少,算过了吗?
刘:是……不高。(幕后:大队长---我们二十几个妇女要参战!)
姜:副队长,看到群众的积极性了吧,这些几个孩子的妈妈也都参战了。你的着眼点放在这了吗?还是不割马蹄茬就完不成任务吗?(幕后---大队长 ---解放军开着大汽车,送来一个排支援我们来了)
刘:(激动)解放军真是我们的亲人,回回在节骨眼上支援我们。
长:刘刚,咱们是干部,要记住,越在困难条件下,越要做到丰产丰收,除了对增产节约有高度认识之外,解决困难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离开这个着眼点,就越想越狭隘,就像你那样,不割马蹄茬就完不成任务,因为这样,也不刻苦钻研先进的干净的割法。看到了吧,我们大队割马蹄茬的人不多,浪费的粮食也不算太多,但是细一研究,又成了大事,并且在收割上是活生生的路线斗争啊!
姜:这回通了吧?
刘:通了。团支书,这回我粗中有细。
众:(笑)哈……
姜:把稿子给我,我广播一下。
刘:给……这张画……
长:我把它拿到地里,休息时,给大家讲一讲。
刘:好,我把黑板背到地里去。
长:这回可用着你大力士了
姜:怎么样?马蹄茬还比打狼强吗?
刘:这回呀,骑马巡逻边防线,岗哨设在哨位上。
长:好!别让豆杆在地里站岗了(与刘愉快跑下)
姜:(愉快地、欲广播又停下)哎呀,横是同志们早下地了,干脆搬到地里广播去(向观众)再见!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袁洪杰 78 喜爱文学,也尝试着写作。多年来,在网络平台也推送发表了一些作品。喜欢用文字表达感情,抒发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