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征稿:https://mp.weixin.qq.com/s/ZIraiEs7kU_CYEVORELm-A

《从山高路险到一马平川》
——贵州交通的华丽脱变
李上池
贵州,山脉重峦叠嶂,绵延纵横,被称为山的王国。明代王阳明感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黔道难”成了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穷山恶水几乎成为贵州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交通告别了出门“万重山”,回家“千条水”的历史,实现了从山高路险到一马平川的华丽脱变。
贵州人凭着聪明才智和勇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先后实施了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大决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水运建设三年大会战、农村公路三年会战、“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等一系列交通会战攻坚行动。
一座座高山被削低,一条条山谷被填平,一条条公路、铁路穿山破岭地延伸,一座座桥梁在深山峡谷中架起,一条条隧道在崇山峻岭中贯通。
现在贵州高速公路“县县通”,通车里程达8279公里;农村公路“乡乡通”“村村通”,30户以上的村民组“组组通”;高速铁路里程达1586公里;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3954公里,高等级航道建成里程突破1000公里,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贵州打通了2535条隧道,连起来超过3200公里,比喜马拉雅山脉还要长700多公里。
贵州被称为“桥梁博物馆”,架起了2.7万座公路桥梁,一座座桥梁雄踞于崇山峻岭,悬索、斜拉、拱式、梁式等多种多样,各种桥梁连起来近5000公里,几乎可以从贵阳到北京直线跑一个来回。在世界高架桥前100名中,有近一半在贵州,一批贵州桥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中二座桥梁荣获“古斯塔夫斯”金奖(桥梁界的诺贝尔奖)、二座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一座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五座获得“李春奖”。有“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前,从县、市、区到省城贵阳,大部分需要一至两天,最远的需要三天甚至四天,现在走高速路,大部分只需一至二个小时,最远的也只需四五个小时。
2000年5月,我到贵州兴义工作,乘坐湛江—昆明的列车,深夜在兴义车站下车,从兴义火车站到兴义市区没有公交车,山路弯弯曲曲,有些路面只能通一辆车,有些路面勉强能通两辆小车。我们在半山腰和山谷中开着车胆战心惊地前行,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兴义市。走兴义火车站到兴义市这段山路,很多人都担惊受怕,公司很多司机、工程技术人员因不敢走这段路,丢了这份工作。
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国际机场、支线机场、高速铁路、城际快铁、城市轨道交通等现代化立体交通相继崛起。现在出行贵州,再也不用爬高坡下深沟,一路飞奔,如履平川,贵州交通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贵州的交通是贵州故事最精彩的篇章,是展现贵州奇迹的重要窗口。
四通八达的交通,为贵州冲出“经济洼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贵州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穿山过谷四通八达的道路,使贵州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以蔬菜、猕猴桃为代表,贵州农产品越来越响亮。
贵州启动“黔货出省”行动,全面提升贵州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力。无数充满斗志的返乡村民,在家门口编织梦想,贵州大地上走出自信满满的乡村振兴之路。
贵州,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后发优势明显。
贵州儿女奋力前行,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李上池,广东省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网人才库优秀作家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常见于国家、省、市级刊物、网站,文集正在出版。作者多次参加全国乃至全球的作品征集竞赛活动,获得几十次奖励。2014年,在全国“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评价征集活动中,同时获得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2018年,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获优秀奖。作者的作品语言清新流畅、生动活泼、朴实感人、遣词用句准确,表现出对汉字文化的坚守,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受人们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