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小说有四种“神力”:“熏”“浸”“刺”“提”。作家李晶长篇小说《你是谁》中的人物、故事、寓意等,令笔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新颖、另类的写法,也让人眼前一亮。
扉页开宗明义,道出主旨,也表明作者的命意。作者引述《黄帝内经》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至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作品正是以统揽宇宙万象的视域,从阴阳和合的视界,描写山水市媒体、企业、政府、民众及职场与家庭等纵横捭阖的纠结和冲突,着意于“环保”话题,揭开自然、社会、人及其内心环境的种种病灶,以期“治本”目的。诚如文学批评家吴义勤所言,《你是谁》既是一部关注社会现实的问题小说,又是一部表现自我从迷惘走向清醒的人格成长小说。
《你是谁》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大学生王子因被父亲安排到报社实习,跟随环保口线记者赵若水采访锻炼,对环保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爱上后者,却因年龄、身份等阻碍无力表达;王父车祸骤然离世,王子被迫担起家族企业发展重任。他力排众议锐意改革,使企业走上环保增效之路。小说以改革转型中的媒体行业为核,向外辐轴出社会的多面体——企业家、政府、普通民众等,更以繁复绵密的心理抒写,密织了貌似寻常的生活的复杂世相。其中,有仇父、有读心异能的巨婴王子,有曾为刑警、后为大企业家的王父,有貌似钝感、无存在感的王母,有王父精明隐忍的红颜知己;更有围绕王家的朋友圈,如发展生态农业的老成、大企业家老贺、私下研发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大学教授、自我救赎的企业家李海涛和大隐隐于市的高人老方,还有报社社长、环保局长、副市长等。小说《你是谁》整体基调是悲为心、慈为怀、悯为骨。文本所营造的故事背景环境,阴阳失调,病相毕显:城市被污水、雾霾、垃圾、噪音等所困扰,职场充斥着权力寻租、尔虞我诈的诡异氛围;企业家私生活混乱,有的官员行为失德……很多人内心脱离正常。就连土壤也有病(被污染),致使该地周围患癌者剧增。而“我”——王子,也打小被认为有“病”,并视父母等周围人为“病人”。“我”在报社实习过程中,为真实的环境现状震惊,冲破固有圈层和年龄所限,对自己、对他人、社会和环保本身有了深层认识和体悟,真正融入了现实生活,并为其改变而努力。
以一部小说关注广大、着笔精微,实属不易。举凡环保、情感、道德、人性都拷问至深,而终得转圜之法。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良好的艺术素养。

作品从选材、构架到角度切入,到情节设置、人物设定,到落笔谋篇、意蕴营造,前呼后应、内外勾连、节奏把握、风格显现,都颇具章法,显示了一个成熟作家应有的风范。
在陌生化与先锋性方面,《你是谁》走得很远。以具有读心术的“我”为主角和视角展开故事,剖析社会和人心,显得新鲜生动、鞭辟入里。从五岁半“我”发现自己的读心异能起笔,至到报社实习,至父亲离世让“我”一夜成熟,仓促结束实习、执掌家族企业……父子(女)、家庭、报社和编辑部内、老板和下属、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小说中埋伏的冲突似一触即发,而种种冲突又都由王子的眼睛和读心术观照而来,这就使得作品充满无所不在的张力。
正如小说中所言:“心,最不了解的是别人的心,最难安抚的是自己的心。”《你是谁》末尾,放弃读心术的王子与赵若水几年后重逢,“前尘往事,亦真亦幻。以前发生过或没有发生过什么,都已不重要。”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在结尾对整个叙事王国进行了彻底解构,充满先锋性。
《你是谁》的先锋性更多体现在语言和叙事的精微繁复上。文字细腻、灵动,尺幅虽小,直抵内心。整个叙事,自成风格,也标志了作品很高的完成度。文学批评家谢有顺说:“《你是谁》将重大而现实的环保话题融于东方式的哲思及繁复的心理描写中……”
原创作者简介
李晶 致力于小说、诗歌、随笔创作,在《山东文学》《安徽文学》《西藏文学》《散文百家》《微型小说月报》等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你是谁》。
热评作者
巴陇锋 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云横秦岭》《永失我爱》等,参与策划、编剧多部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