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暨南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揭牌仪式暨首届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本教席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以研究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机制的教席。
2017年,暨南大学建立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通过学术课题的研究、教育培训的实施、社会协同创新实践项目,推进暨南大学新学科建设、加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暨南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揭牌。
暨南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以研究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机制的教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席网络中占有独特地位。教席将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暨南大学的优势资源,开展国际手工艺研究与实践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交叉学科体系,参与并制定本领域教育规则与标准体系,从而让世界看到中国智慧,促进文明互鉴。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教席陈平说,文化遗产作为物质遗存,保护与推广的方式可以与时俱进;传统手工艺需要与创意设计、创意产业、高科技手段、消费新途径等结合起来,相互借力、相互赋能。只有“活”在当下,才能“火”起来。
“学校将以教席建设为契机,推进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发展,不断丰富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说,同时,将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大力推动教席的建设,使该教席完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约中承诺的目标与任务,并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转型,同时用教席的影响力和内在实力服务于国家战略,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智慧的重要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说,教席在专业培训计划、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巨大潜力,希望教席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合作环境,以加强手艺人的创业技能。“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也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全面的传统手工艺数据库,并能够通过教育活动提升与这些手工艺相关的价值。
当天下午同步召开了题为“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首届学术论坛。论坛在国际视野下立足本国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经验,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政策解读、理论探讨与实践路径、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及国际化创新表达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陈平指出,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现代传承过程中,这些曾熠熠生辉的技艺面临困境:如何既确保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市场与审美需求?如何使青年传承人意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并为从业者带来较好的收入?
陈平介绍,基于以上考虑,教席将开展面向传统手工艺人特别是青年、妇女的专项培训,让他们了解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提高其生存技能,让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创新与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