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志

父亲的二堂弟,也就是我的二叔父,他在村子里可是个大能人,村里人都叫他“十二能”呢。
二叔父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连完小都没上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心里当然有着诸多无奈,可在那时候,跟他一样的人太多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白鹿原上还非常贫穷,粮食不够吃,还要靠国家救济,这样一来,学一门手艺就成了首选。在队里上工之余,二叔父跟着村里的一位师傅学木匠。他聪明,好学,一学就会。割桌子/椅子/一头沉,二头沉,大板柜/大立柜等家具,可以说他样样精通。逢集市,他会用架子车拉着家具去卖。二叔父做的家具,细发,实在,样式也美观,常常会有买主们围着他,销售自然不愁。时间长了,熟识他的人就多了起来,人们不喊“刘师”不说话。 
村里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村里人推荐二叔父来开。二叔父还真没开过拖拉机,可他欣然接受了。他去找公社农机站的技术员,虚心请教/学习,没几天,他就能开着手扶拖拉机在村里的路上转了。三夏大忙,二叔父开的手扶拖拉机可派上了用场,队里碾麦,他开着手扶拖拉机,一圈圈转着/转着,太阳光火辣辣地晒着,他却穿着棉褂褂,并不穿衬衣,虽然看着他穿的衣服很厚重,其实受实惠的还是他。他说,那样才不易种署,这是他悟出的窍门。那时候,二叔父可是村内外地红人,羡慕二叔父地人多了去了。
村里办了铁丝厂,生产各种规格罗网,瓷绳(单位围墙上用来防盗的),厂里员工几乎全是村里地姑娘/媳妇,生意还真好。常常在晚间,村里这台手扶拖拉机就派上了用场,因为虽然挂了拍照,可白天是不让拖拉机进城的。二叔父夜间开着手扶拖拉机到城里,给收货单位送去,那需要胆量和耐心的。开拖拉机,不光是开,还要及时排除故障,修也是一门基本功。二叔父从来都没有误过村里的事情,拖拉机有故障他都会及时修好,就连其他村子的人都请二叔父为他们排除故障呢。
土地承包到户,人们的日子渐渐好过了,盖房子的人家也多了起来,二叔父又开始给人盖房了。二叔父本来是木匠,学房木匠也不是啥难事。他瓦工、木工样样都能干,他自然是工程队的主力。再后来,二叔父所在的工程队在白鹿原方圆二三十里的村子揽活了,一家接着一家盖,一座座瓦房、平房、楼房盖成了,以质量为根本的理念得到了乡亲们的普遍赞誉,二叔父也成了人们夸奖的对象。
二叔盖了二十多年房,其实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只能算村中一般人家而已。二叔父是个有决心不求人的人,他住的平房还是自己一天盖一点,盖一点,独立盖成的,二叔母只是当小工、拉拉下手而已。村上只有两个匠人自己独立盖房,二叔父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二叔父已不盖房了,年龄和身体上的原因也不因许他再干了。家里有了副业,地里有了经济作物,尤其是务西瓜,再到载经济作物,二叔父也在积极地学习着相关的技术,他忙碌着、忙碌着。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村里乡党过事更是离不开他,电工差不多都让他包了,给相邻修个电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二叔父是个爱上进的人,他渴望知识,干啥事都踏踏实实。特别强调的是,二叔父还是个社火老艺人呢,他懂得真多,村里村外耍社火,他都是身在一线的。我几乎每次回家都要跟他坐坐,跟他谈天说地,谈民俗,谈乡土,谈秦腔••••••,我真为我的二叔父而骄傲,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受益,总是增长知识,总不断进步的。

作者简介:刘建志,网名:白鹿放歌,白鹿原南原砲里街道白鹿村(布村)人。热衷于民风、民俗的收集和探索,喜欢把所见所闻用文字、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