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善良主义
作者:楚旺群(河南)


历史上已经有过《东郭先生和狼》以及《农夫和蛇》的寓言,知道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一味善良等于愚昧。现在我正在品读王阳明的致良知,由致良知的良可发现,王阳明之所以反感佛教,就是佛教利用讲解善良,把人们引向了愚昧的一边。王阳明纠正了善与良的另外一种意义,善和良都是代表好的意思,知良知不是教人去寻找愚昧的善良,而是去找到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与准则,教人知道致良知不是简单的凭良心办事,而是教人在思考如何把应做的事情办好、办成功。良就是好,知就是办法或准则。在办事能力上有了办成功的准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办事成功的能力,你就是圣人。
我是很反对佛教和基督教对于善良教人做愚昧人的宣传,他们把善良灌注于天良的宣传,使很多人为自己所谓赎罪,出现了许多鲁迅笔下像祥林嫂式的悲剧人物出现。王阳明的天良与良知,是完全与此截然相反的生存理论,善与良都是好的意思,但如果人跳不出善良的怪圈,只追求做老好好的老好人、善良人,并不一定就会找到做人的正确准则。
良知就是知道什么是好的、有价值的做事准则。良知好像是阳光,私欲则像是乌云,只要我们把乌云去除了,那么阳光自然就会普照大地。很多时候,私欲确实是人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最大妨碍。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要做的事,说不出来怎样去做是对的还是错的?只用采取哪种做法对自己有利,做很多事我们都是出自私欲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最后的结果却恰恰事与愿违,想趋利反倒受害。
王阳明注重去私欲,在一些事情上的确能取得好的效果,让大家在看问题时更公正客观。批判现实主义,把善良当做一种主义去分析,我们把善与良当成好的意思去理解,找出处理问题最好准则实施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良知。

作者:楚旺群,河南省荥阳市贾峪人,笔名楚人,网名诗意盎然、雨后斜阳。浪漫主义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