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心裂肺勾魂摄魄、荡气回肠如泣如歌——秦韵“吼诗”的张力与震撼
序作 | 二师梅梓祥
诗作 | 二师张有安
秦韵 | 二师张有安
朗读 | 十师朱华根
视频 | 十一师康雍
【序】
中国铁道建筑报 梅梓祥
在铁道兵的历史上,曾有一些队伍跟随部队参加建设,惟有“学兵连”让人难以忘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陕西25800名初中毕业生,以141个连队为编制,由铁道兵率领,参加襄渝铁路会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罕有的。至今,学兵连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出版图书,拍摄电影,建纪念馆……相信一定还有更杰出的作品问世!张有安战友,我在朋友圈时常读他写学兵的诗文。看到他用秦腔,用生发于心底、胸腔的声音,用肃穆的神情,吼诗;用“哭他一天”又“激情再燃"的诗句,诠释了学兵们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铁道兵的哥哥姐姐们,请记住这些同我们一起青春滴血战襄渝的英雄少年,他们也是与我们同生共死的亲密战友!
《回来,和青春团圆》
作者/朗诵:张有安
安康、我魂牵梦绕的故土、
我年少时曾投笔从戎的旧战场。
五十年恍若一梦,今天、我回来了,
我仿佛刚刚走出硝烟弥漫的洞窟、
行进在春光明媚的回营路上。
汉江边上,我洗一把脸, 澄水如镜、
映照出我青丝霜染,
真的我已不再少年,
真的离别的岁月竟是如此的久远。
今天我回来了,
我带着满头华发,满脸苍桑,
我带着五十年一如既往的满腔热血、满腹忠肠。
还有这心窝里陈酿的相思、
和这脸颊上思乡的泪行。
五十年,我日日归心似箭;
五十年,我夜夜辗转难眠。
五十年里,我的每一场春梦,都是人声鼎沸的汉水;
五十年里,我的每一次秋思,都是红旗飞舞的巴山。
我也曾自责过我对你病态般的痴迷,
我也很明白我对你为何依恋的如此缠绵。
我也曾询问过我两万五千多名战友,
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和我一般。
在这里,曾飞扬过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在这里,曾彰显过我们的忠诚和勇敢。
在这里,还耸立着我们筑就的隧洞和桥梁,
在这里,还埋葬着我们牺牲了的战友和伙伴。
在这里,收藏着我们太多太多的故事,
这故事里全都是催人泪下的悲欢。
在这里,炫耀着我们太多太多的骄傲,
这骄傲里,全都是我们自已
给自已颁发的花环。
在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思念,
思念的我们魂魄出窍,它们早早的就回来了,
回来守望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回来了,
带着给小学生们捐赠的书本,
带着给烈士们焚化的纸钱。
我要到隧洞里去,
去亲吻那已显斑驳的墙壁。
我要到桥梁上去,
去拍遍那每一寸栏杆。
我要到驻地上去,
去探望那当年的父老乡亲。
我要到小学校去,
去抱一抱我们那从未谋过面的宝贝心肝。
我要去,重走一趟出工的大道,
我要去,再抚摸一遍我那曾经血染过的红岩。
我要去舔一舔当年工地上留下的汗渍,
我要在营盘的废墟上哭它一天。
我要到陵园里去燃放鞭炮,
唤醒那长眠在地下的战友和伙伴。
再点燃祭台上的蜡烛和高香,
让这焚化纸钱的光焰,
照映着他们走出黑暗。
递上一碗山家的老酒,
让我们大醉后一同狂欢。
每想起他们,我总是
悲从中来,心堵鼻酸。
每想起当年、 我总是
热血沸腾,激情再燃。
浑身会增添无穷的气力,
精神再闪烁压倒一切的气焰。
就凭借着在这里磨练出来的勇力,
我挺胸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五十年。
今天,我回来了,带着我的思念,
今天,我回来,回来和青春团圆!
修改于二零二零年八月
作者、秦韵诵读张有安,西安市人。1970年8月随同陕西省二万五千八百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番号《2107工程学生民兵第15连》,俗称“三线学兵连”,隶属铁二师5809部队一营管辖。热爱诗歌,在三线已创作了记事性诗集《紫阳筑路杂稿》。1973年4月退场,近十年数十次重返故地,并积极参加铁道兵、学兵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且不时有新作问世。
朱华根,是我们铁道兵的知名战友。原铁十师宣传队的独唱演员。多次代表铁道兵参加全军业余文艺汇演。近年来曾在陕西省、西安市参加业余声乐比赛,获一、二等奖。他不仅歌唱的好,而且手风琴也拉得好。他手风琴拉唱的许多歌曲深受战友们的喜爱。特别是近几年常常在铁道兵大型战友聚会上看到他主持的身影。
视频制作:闫康雍,铁道兵十一师五十一团学兵。长期以来默默无闻自费购置专业器材设备为战友服务,深受赞誉。
槛外人 202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