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妙蓉出版第四部诗集《读哭了自己》:从我的心出发,去感受生活中的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全都是感动感激感恩……

读哭了自己
邓妙蓉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读邓妙蓉一组爱情诗
——代序
桂汉标
邓妙蓉是南国诗坛一位新秀,她从1983年在《作品》发表处女作《照相》以来的短短几年间,已在全国各地数十家报刊发表大量诗作,出版过袖珍诗集《梦中虹》,她的另一本诗选集《初绽的芳心》也已经由出版社出版。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写人生感悟的,而通过爱这个女性与外部世界最直接关联的角度来写人生的追求与人格理想,又是她的诗作的突出特色。著名诗人韦丘在为她的诗集写的序言《不息的追求与真诚的坦露》中指出:她的诗“尽管有悲凉,痛苦和孤独寂寞的倾诉,但并不是消极与颓废,相反,通过这些倾诉,显示了她对生活拼博的信心和力度。”她的“诗的内涵已不仅仅限于对世俗习气的讽噏,还透露出对中国妇女自身价值的觉醒与估价。”
读邓妙蓉的爱情诗,往往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搏动和人生哲理的闪光,她以一副蒙上淡淡忧伤与惆怅的笔调,把读者带进一个真实、纯美、深邃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温馨世界之中。这组包括了七首短诗的近作,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约》表面上看写的是恋人在约会之前的微妙心态,实则却包容了“人生就是水远的期待”这一个生命哲学命题。 “整个上午” 和“整个下午”,“我”的“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为了一次普通的约会,竞要“挖出一堆借口”“编出一箩理由”,虽也写出少女初恋时那种迷醉困惑,羞怯不安的心理活动,但通过诗句,我们还可以隐隐感到生命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某种相抗衡的力量。第三小节就很明确地点出来了:为了“得到"而又“不属于自己的"即随时可能失去的期待,“我付出了/整整一天/整整三十年”,从“一天”而跃入“三十年”,正表明这爱的内涵已向人生的领域大大延伸了。最后一节出现“夕阳”“灰烬”“相思林”的意象,既是写实,又带有某种象征性的既迷茫又严竣的感叹意味,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第二首写的是《过失》。在恋人相处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各自的“过失"是正常现象。对此,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白写出,只以“河流”受“风雨的鞭打”产生“折痕”无法“抚平”的客观描绘,来隐喻“过失”的不可避免,言外之意是双方应正视它并互相理解,“因为爱情就是意味着,渗透到所爱对象的隐秘本质中去,而一个主体渗人另一个主体,不外乎是意味着理解这另外一个主体。”(《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
从作者选取“岁月的河流”的“折痕”这个意象,我们还可以很自然地联想起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在《禅意(之二)》中写下的诗句:“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细加体味,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所阐发的都是同一条人生的规律。
“人生便是道/多解的方程式。”这是第三首诗的“诗眼”,它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寻求人生永恒(包括爱的永恒)的答案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作者主张“原谅”,即使错了,也应允许“重新排列”“重新组合” 。这表明了一种豁达的情怀。人生如此,真诚的爱情也应如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是对上一首诗的深化和发展。
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失落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第四首诗借一个不知被前人写过多少遍的具象——流星,抒发的正是一种爱的失落感。因为“坚信总有一天/会得到你”,“我”与“你”“久久地相聚”时,竟“从未正视过”“你”。一旦“你突然/消失 消失得/无踪无影”时,“我”才“悔恨”起来。诗写得较为沉郁,但透过那种“悔恨太迟”的感慨,却可以让人想到:爱与人生的错失,都是由于自身“没看清”所造成的。这种对往事重省后的憬悟,将会成为继续前行的精神财富。
由失落而造成遗憾,也是人的感情世界,尤其是作为最深沉的感情活动一一爱情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正因为明了这一点,作者才在第五首诗中采用了假设的口吻来叙说。“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事实:“没有月光下/那瞬间的奇迹”(应读作“没有恋情萌发的奇迹”),以及“可以预测/今天的过错”(也许是一时的闹别扭造成爱的违隔甚至失落? )这后来的“过错”是不可能预知的,因而是一种“遗憾”。“我”还曾“为了那个遗憾”而“苦苦地责备过自己”,但最终还是省悟了坦然了,因为不可预知后来的“遗憾”,当初的爱才是那么纯挚而热烈。真实地爱过和被爱,是人生的幸事,这是“你”和“我”最感欣慰的。何况,爱与人生本来就是充满着一个接一一个遗憾的呵。
透过此诗表面上那种怅惆和无奈的氛围,读者分明可以感受到与此相悖的一种宽怀达观的人生态度。第六首《无言》,又回复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人不能脱离外部环境而生存,所以人应该适应外部环境,但又要学会驾驭外部环境。在人与外部环境(也可以说是命运)产生的冲突中,人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难以抵御环境(命运)的压迫,“表情活得很累很累”,只好采取“沉默”的方式来反抗。“无言" 虽是消极的,但无言并非麻木,而是思想代替语言在行动而已!这首诗表面上看没有写爱情,实际上当爱情受到外部环境的阻碍时,不是也常常采取这种对抗方式么?
《生命》是最后一首,作者有用它总括全诗的用意。它借“生与死”这人生两极的反差和交错,来揭示“爱的宿愿”与爱的追求的复杂关系。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一个小小交叉点上,既渴望永恒,又陶醉于每一个瞬间的独特感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而爱,也是一个过程,它象“单摆”,不会永远停留在“生物钟的中点”,只有在从爱的诞生走向结果的过程之间,才会有最真切最深刻的爱的感受。
作者曾毕业于电视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因而对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术语和现象较为熟悉,进入创作时,很自然就会借这些术语和现象来作为联想、比喻的对象。此诗中的“单摆”“轨迹”“生物钟”及上诗中的“方程式”等等,都是用得贴切而又独特的,给读者一种新鲜感。
法国文艺理论家圣·艾弗蒙在《论古代和现代悲剧》中说过:“的确,没有一种激情比善良的爱情更能激发我们向往高尚和慷慨事物的心情了。……它应该能美化残酷或者不幸的灾祸,能感染我们的灵魂,能激发我们的勇气,能鼓舞我们的精神……”邓妙蓉的这些带着淡淡忧伤和惆怅情调的爱情诗,以平白的语言,单纯的意象,寄寓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是会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启迪的。

附:
生命与爱(组诗)
邓妙蓉
相约
整个上午 我,
挖出一堆借口 匆匆地
相约 在
今夜
整个下午 我
编出一箩理由
犹犹豫豫
不知所措
为了那个得到
而不属于自己的
我 付出了
整整一天
整整三十年
夕阳在燃烧
夜一片灰烬
呵 穿过这片相思林吧
相约 在
今夜
过失
岁月的河流
经不起风雨的鞭打
露出了一条条的
折痕
平坦的 无意间
重叠了
曲折的 却无法
抚平
原谅
世界根小 很小
应该 原谅一切
包括 过去和今天
包括 你与诗
把所有的原谅
重新排列
重新组合吧
人生便是一道
多解的方程式
流星
这样久久地相聚
从未正视过
坚信 总有一天
会得到你
一天 你突然
消失 消失得
无踪无影 这时
我才悔恨 当初
为什么没看清你
遗憾
假如 没有月光下
那瞬间的奇迹
假如 可以预测
今天的过错
世界上便不存在
你与我
为了那个遗憾
我曾苦苦地贵备自己
然而 没有遗憾
便没有你
也没有我
无言
过去为了今天
发明了语音
今天为了明天
学会了沉默
当别人指责你时
你无言
当别人同情你时
你无言
当别人为你欢呼时
你无言
当别人你痛哭时
你无言
表情已活得很累很累
唯有
无言
生命
有些生命诞生了
有些生命死去了
生与死 似
单摆 不会停留在
生物钟的中点
永远平衡不了
爱的宿愿
渐渐 我悟出
那单摆的轨迹
便是生命给予我的
爱
【原载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虹桥——当代女性爱情诗欣赏》一书】

目录
第一辑 相信春天与轮回
读春
春天的秘密
路
春雨
牛年说牛
写首诗,送给春天
渡口
感谢
小伞
梦断鹊桥
一路走好
爸 今生欠您一个拥抱
芭蕉树
愿望在这里出发
家的味道
母亲
我的父亲节
520有感
小船
渔光曲
年味
黑
树
自闭
绑架
在你窗前走过
等待
粤北的雪
这就是人生
悄然而去
第二辑 心中的香格里拉
最初本色
浈江 我永远的家
你还好吗
我是半个清远人
浮桥
摆渡人
不一样的天空
坦然
迷路
思念
堵
首秀
穿越
春天的N次方
重阳随想
晚霞
黑 夜
朋友
帽子峰
罗坑茶的思絮
装下这片柔和
怀念工装
粤北 我为你骄傲
我要非转农
芙蓉仙子
有阳光的地方
天水一色
公交车
爱根植在心中
错过
约 定
睡 觉
留下你的完美
诗缘
家
随想
激情
坚守
耕耘
青春不老
心中的香格里拉
暖冬
夕阳之诗
情缘
美丽乡村
山水云间
雪
冬至
第三辑 当一个自己的主角
走在长征路上
交通站
角色
好久不见 你还好吗
纪念碑前的思绪
“不能讲,有什么了不起"
咳嗽
十年
祭献
军装
秋
“我爷爷是中国人"
拾来的诗叶
瑞香
习惯
铭记源流
香淡色浓情韵远
爷爷的党费
生命的守护者
把自已读哭了
“把我听哭了“
致敬 缅怀
第四辑 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
记录这个春天
最明亮的星
家
二月思
没有硝烟的战斗
情人节有感
儿子 加油
一场 “隔空“的世纪婚礼
武汉 感谢有您
英雄 等您回家
逆行的背影
凯旋
尘埃之光
一张无座补票
你的名字,我的荣光
清明
祖国永远在你身后
复苏
温暖的家
致敬青春
特别的日子献给特别的你

后记
作为五月诗社的元老级社员,我与诗社共同成长了四十年,不惑之年让我思绪万千,更多的是坦然,坦然面对家人、面对友情、面对女儿、面对退休了的老人生活……四十年来我从未后悔过对诗的选择。
最近不断地收到揪心的消息,亲朋的病痛(或离去)是我最忌最怕的硬伤。作为媳妇作为母亲作为亲人,唯有坚强,只有在深夜流泪;有时擦干眼泪半夜爬起写文章,记录、释怀。
所幸有亲朋们一直的陪伴,一直的鼓励,一直的关心,及一直的关注与点赞……
在铭源基金工作的十多年,深深被霍英东、何铭思、韦丘三位老人的情怀所感动 ,是我一生的灵魂摆渡人。过去,现在,仍至将来都不会改变。
更多的是能通过写诗文,释放自己,让满满的爱满满的正能量去灿烂人生……
最后由衷地感谢桂汉标老师倾心倾力为我编辑这本诗集,没有他的鼎力支持,以及众多文朋诗友的鼓励,我的这本诗集难以成书。
《读哭了自己》从我的心出发,去感受生活中的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全都是感动感激感恩……不知你读了如何,反正把自己读哭了,这是一场淋漓尽致的痛哭。
感谢诗歌,感恩相伴四十年的五月诗社。
(2021年6月18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