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琐忆
15﹒打地道
地道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如同天方夜谭,但它在现在已经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心里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转眼到了一九六九年初,我刚十岁。听大人说,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打了一仗,解放军挣得很,不怕死,苏联没占到啥便宜。苏联不甘心,想对中国进行报复,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一时间中苏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后来我们还看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看到了苏联多次在我国的珍宝岛制造摩擦、武装挑衅的画面,个个义愤填膺。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主席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一些重要的工厂和军工企业都搬到了比较隐蔽的山沟,一些重要的工厂的厂名都改成了“××号信箱”,门口都有解放军持枪站岗。
解放军都住进了山沟。比如代王的戏河沟和新丰的周家沟就住着解放军,县城华中旁边寺沟也住着解放军。
解放军进入了一级战备,打靶,拉练,苦练杀敌本领。常看到解放军背着背包,扛着枪,在我们村的东边的沟里打靶。大人孩子都去看,等他们一走,我们就争先恐后的拾弹壳。
放学了,我们这些小学生路上玩着玩着就回到了家。可一看,家家门上都挂着锁。原来大人们都在饲养室开社员大会。我们就跑去了。
队长传达在公社开会的会议精神。他说:“娃们子来了,赶快也听听。咋防敌人的毒气弹呢?如果你正在地里劳动,毒气从西边来了,你就赶紧头朝东趴在地上,额楼贴住地,眼挤上,用手帕捂住嘴跟鼻子,手帕最好弄湿。”
我们这里是旱塬,水,可不好找。底下人叽喳开咧,一个复员军人站起来说:“那地里没水咋弄呢?”他的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
队长继续说“地里没有水咋办?没有水,你就赶紧给手帕手巾上尿些尿,捂到嘴上。我说呢,你不要笑,嫌臭?这就能保住你的命!等毒气散了,你再起来。你在是头朝西趴在地上那可就“日他”咧!”
“如果毒气从东边来,你就头朝西趴在地上,手帕把鼻子嘴一捂,跟刚才正相反。”
“这还不够,从今儿起我们还要打地道。有了地道,往后一拉警报,就赶紧往地道里钻。”一听说要打地道 我们这伙娃都说,那美么!因为我们刚看过电影《地道战》。

为了指导人们打地道,增强战胜敌人的勇气,县电影放映队到各大队巡回放映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
地道口要隐蔽,使敌人的飞机发现不了。地道口就选在了场塄地下。塄上面有香椿树和一棵大枣树,塄上还长着几棵石榴树,洞口很隐蔽。

先下一个长长的漫道,后开洞口,打上两丈多深,就拐一个弯。
我们这些小学生每天放学都要进地道看看,看打了多深,拐弯了没有。在洞口上面立了一个架子,架子上面固定了一个定滑轮。从洞里打出来的土,用短把架子车拉出来,滑轮上面伸下来的绳上有一个铁钩,拉车人把铁钩挂在架子车上面互相交错的四道铁丝上,塄上面有六个社员拉着大绳,通过滑轮就把装土的架子车拉到了塄上面。土在场里堆得像小山。打出来的土,全是好白土,这些土,也解决了饲养室给牛垫圈的用土问题。
由于形势紧张,打地道的任务很紧,就把人分成六班,黑明连夜不停地打。整整打了一个冬天,也不知道究竟打了多深,反正在地底下拐来拐去,我们觉得挺深的。也不知道地道拐到了谁家的院子底下,反正没人量过。

我们学校小,最高才是四年级,是个初级小学,学生小,没打地道。升五年级就要在上陈小学念书。上陈小学是个完全小学,还带着初中班。有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到上陈小学开会,他们的地道还在打着,还没有完工。我们在四年级的几个大男生的带领下,下了漫道。地道里面有比我们更大的男生,想必就是上陈小学的的初中生。
“让我们把你地道看一下?”
大男生也没打绊子,就点着了放在洞壁土窑窝的罩子灯照亮,我们跟着,在地道里钻来钻去,不知拐了多少弯,跟在后面的也不知碰了几次壁,在里面钻了大约10分钟,转了一个大圈,竟又回到漫道里的另一个洞口。我们都说,这的地道打得好。
这一段时间,地道是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村西头的白胡子老汉说:“列宁和斯大林过去和中国好得很么,咱们都叫苏联老大哥呢么,现在咋就和中国成了死对头?”
“你知道现在苏联的头头叫个啥?不知道吧,告诉你,叫个勃列——日涅夫,他变修咧。”一个中年人说。
“唉,先看叫的啥怂名字,婆了还要日涅夫,就没有列宁、斯大林名字好听。”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说。
“老早咱用地道把日本人都打得投了降咧,咱现在比过去强多了,还能怕苏联?”
“别害怕,有毛主席呢!”
老汉们讨论的热烈,叫人听了也好笑。
本村人到外村走亲戚,都要去参观一下人家村的地道,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回来后就给队长献计献策。外村人路过我们村,也要看看我们村的地道。
听大人说,华中的地道打得最美咧。县上开“三干”会,参观华中的地道,结果出来就把三个人不见了。地道里的结构特别复杂,洞套洞,真正就像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一些人就弄不清方向了,半天都走不出来。
我在西安城里工作的表哥,过年来我家走亲戚,探望他的老姑,也就是我婆。表哥让我带他参观我们村的地道,我问:“西安城里打地道来么?”他回答说:“单位院子大的,也都挖了防空洞。”哦,他们城里人把地道叫防空洞,农村人叫地道,其实是一个东西。
为了加强战备,提高社员们的反应速度,还进行了钻地道的演练,喇叭一响,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地道跑,跑得最快的是四五年级和初中班的学生,其次是本村的青年人,跑得最慢的是老年人和四五十岁的妇女,也可能他们认为这次不是真的。下漫道时,有几个老年人跌倒了,还有个妇女滚了个轱辘当,还出现了前面人把后面人绊倒的现象。人们在地道里说着笑着,说苏联人真不是个东西,把我们害成这了!
50年后的今天,我看了一些揭密后的材料,才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是:1969年8月,苏联驻美国大使向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通报了苏联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准备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核弹头,打算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大城市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切除打击”,征求美国的意见。苏联向美国通报就是想让美国保持中立。美国认为,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中国必然要反击,这一定会威胁到美国在亚洲二十多万驻军的安全,伤害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中国与美国三十多年积怨很深,美国想把这一消息告诉中国,但害怕中国不会相信,便把这一消息给了一家不怎么起眼的《华盛顿明星报》,该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这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一时世界舆论哗然。勃列日涅夫气急败坏,骂美国不够意思,出卖了苏联。这一消息,对中国来说如同雪里送炭,我国立即采取了前面提到的措施应对。
美国政府向苏联表示:只要有一颗核导弹离开苏联国境,美国就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美国将会把苏联所有城市和军事目标做为美国核打击的对象!
…………。
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迫于美国的压力,苏联打消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念头。直到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和毛泽东主席握手,中美关系逐渐解冻,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从此就不怕苏联的威胁了!
地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特定时代的产物,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以后,地道也没有派上用场,渐渐的成了人们倒垃圾的地方,洞口早已被埋没,现在的年轻人也就不知道本村还曾有过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