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温河的血色岁月
作者:和绍全
我见过的河流,没有哪一条有南温河那样悲壮,那样扣人心弦。
南温河发源于红河州蒙自县的三道沟,在境内称为盘龙江。流经文山州腹地,到达麻栗坡船头后出境流向越南。老山脚下的一段河流称为南温河,进入越南后称为泸江。

南温河两岸陡峭,水流湍急,在热带的芭蕉林、橡胶林以及绿色的灌木草丛中,洁白的浪花在阳光下,变换着如梦似幻的光斑。

我第一次见到南温河是在一九八四年二月。当时一场边境作战将在老山地区打响,我奉命奔赴老山前线见习。走进作战区,老山和八里河东山屹立在南温河的两翼,山顶云雾缥缈。南温河两岸的路旁,林木,草丛、溶洞,集结着整装待发的作战部队,只要有一块台地就部署有我炮兵阵地、帐篷营地和战地医疗所。

我沿着芭蕉坪急造公路来到南温河东侧的偏马前沿防御坑道,从坑道口的战壕俯视南温河,浑浊的激流无情地撞击着河岸,涛声填满了山谷。夜幕降临,月亮从老山的山峰后面爬岀来,月光把南温河照得格外清晰。河谷里花草、树木,发岀低微的沙沙声,从山林里传来几声哀怨的鸟鸣,时断时续,南温河谷的船头口岸格外宁静,我估计快了。

突然,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顿时万炮齐发,战地硝烟弥漫,老山成了一片火海,南温河的怒涛在硝烟中咆哮,河谷已经成为了一条死亡地带。前沿不断有烈士送往后方,有伤员送到南温河边的战地医疗所。一排排支前民兵蹲在南温河边清洗烈士、伤员的衣物,鲜血染红了南温河。
几天后,我奉命回到麻栗坡,县城旁边的一处半坡上有一堆堆冢,我无法想象这片水瘦山寒的土地上,即刻埋下了那么多英烈的忠骨,我望着荒芜的山坡,回想还在南温河边医疗所抢救的伤员,心情异常沉重。

老山 首战胜利后,我军先后有6个军区所属集团军和边防部队经历了近五年的老山轮战。无数参战军人和民兵与南温河相伴,泪水与鲜血与南温河一道奔流。在老山顶上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17年后,我调到老山防区的文山军分区任司令员,回到了曾经勘踏过的这片热土。我来到老山,到“三转弯”,第一眼看见的是奔流在老山脚下的南温河,站立在南温河上的船头大桥上,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不是偶尔看见路边刻有“雷区禁止入内”的标牌提醒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被炮火烧灼过的战场。

2003年,我应越南河江省军事指挥部的邀请,率领军分区机关和边防团团长等有关人员到位于老山正面的越南河江省,与越军事指挥部举行边境会谈。来到南温河畔的船头口岸,南温河咆哮着流向境外的河江,我乖坐的越野车驶过那拉口子当年的“百米生死线”,沿着流入境外的南温河边飞奔。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战争与和平之间其实只是一线之隔。

今天回望南温河,两岸已经是一个个美丽的小镇,一片片胶林果园。当年南温河边的“死亡地带”天保通道,已经成为重要的开放口岸,繁忙的边境贸易往来,双方边民和谐共处的气氛,这里没有了战争的阴影。 许多血与火的故事随着战争结束,已掩埋在荒草杂林中无从寻觅,我们只能从那一条奔流不息的南温河去捕捉英雄壮行的影子,联想这片崇山峻岭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浴血岁月。
〇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