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胥全迎
五月中旬的作家运河采风行程,有一个重要站点——山东聊城。
说到聊城,我首先觉得这座城市的名子十分独特又极为亲切。我们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时,一般都会“吹牛”“插呱”,也有说是“唠嗑”……,其实不就是“聊天”吗?什么“聊吧”,更是聊天的空间。所以,聊城的“聊”是不是让您感到别样的亲切,按现时说法,真接“地气”!
要说聊,那人家聊城人聊得真有水平。何以见得?话说蒲松龄在聊城,与人聊天就聊出了《胭脂》的故事来。《聊斋志异》这部旷世之作描写的故事有数篇发生在聊城。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2700多处。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


我们并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地观赏聊城,只是重点选择了山陕会馆。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畔上的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赫然立在我的眼前。仅从外面观看,有着精湛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的山门,就令我十分震撼,惊叹这座古城保存有如此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太美了!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山陕商人集资兴建的“祀关帝,联乡谊”的处所,又俗称“关帝庙”。历时66年,花费白银6万两。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运河漕运兴盛,给聊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运河沿岸的太平街、双街、东关等成为商业中心,各地客商汇聚于此,尤以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居多,于是,山陕会馆应运而生。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密而有秩,各单体建筑间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尤以砖、石、木雕和油漆彩绘建筑装饰最为丰富华丽。会馆具有鲜明的山陕风格和典型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游客进入大门,是要穿过约二米多宽的甬道,而甬道上方就是戏台,因地制宜,设计巧妙。
进入大院,迎面看到院中央左右各傲然屹立着一棵大槐树,粗壮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透着岁月沧桑的气息。一细瞧,果不其然,这两棵槐树的树龄竟然比这山陕会馆的历史还要长近三百年。

怎么回事?我听导游正向另外的旅游团队讲解,我就“蹭”听了一会。
原来,早年山陕商人先看好了这两棵大槐树,就将其树及周边地面给盘了下来。然后,以这两棵大槐树作座标,并且以两棵树之间连线的中间线为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戏楼、大殿、春秋阁等主体建筑,又在南北两侧分别建有钟鼓楼、看楼、跨院等对称分布,形成一个规整的坐西朝东、南北对称的古建筑群。



山陕商人为何对槐树情有独钟?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历来就是吉祥昌瑞的象征。民间也有“房前一棵槐,升官又发财”的说法。这两棵槐树也正是寄托着山陕商人的美丽梦想。
导游说:这个戏台上演的这戏那戏,是演给谁看的?游客说:是给香客看的。导游说:不是,是给关老爷看的!

我回头一看,这戏台正对着关帝大殿里的关帝像,仿佛关老爷正着急等着看戏,脸都快憋红了呐…


山西陕西两地的商人,能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留下“山陕会馆”这样了不起的建筑,印证了聊城在运河史上曾经的繁华。正如会馆门前的古运河水,泛着粼粼波光,缓缓地流淌着,不知疲倦地向游客诉说着聊城昔日的辉煌与明天的希望。

会馆门前古运河


写于2023.5.25

作者简介:
胥全迎,笔名:羊羊有草,1955年8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副研究员职称。曾在南京军区防化团服役,后任清江石油化工厂组织宣传科长、淮阴热电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淮钢集团宣传处长等职退休。现为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清江文学》编辑部主编。著有22万字的《忆清江》纪实散文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多次获中国散文网金奖、一等奖等。获“2022年度淮安市书香家庭”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