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思念》
母亲节来临,非常想念妈妈!
记忆中永远定格在——这张父母游玩的照片上,难念父母一起旅游,记忆中永远也希望父母相互陪伴一直在旅游。
记忆永远定格在巩留老家的小院,妈妈非常喜欢种树,白杨树、果树、杏树、梨树、核桃树、槐花树,皂角树.....
老院已经没有了,但母亲种的树永远还留在老家,核桃树和皂角树,那是父母的树,永远留在县城里的公园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印证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刻写了一个永远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树。

母亲节的时刻,不得不敲醒自己,今年五月是母亲逝世二十一年了,过去用工作,空间,速度,忙碌,麻醉思念的灵魂,逃避面对“您们在里面而我在外面”的残酷,一次次抹去泪水催眠自己勇敢的前行。
三年的疫情好像也让人麻疲了一切记忆,回忆,伤痛,恩怨,情仇,唯一坚持的就是抵抗病毒的袭击,战胜病魔的力量,邻里乡亲无微不至的帮助关怀,坚持延续生命的美好,岁月时光的速度慢下来,居然让我们收获了心与心的灵魂拷问,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而今过了四月花开芳菲尽,迎来五月暖阳之夏,迎来了“母亲纪念日”,又一次牵肠挂肚的思念母亲了。
今年的清明节,弟弟带着侄儿们去扫墓了,回来又一次来到巩留县公园,把核桃树和皂角树拍照发给我们,慰籍我们远方的思念。弟弟说:“这是父母的爱情树,老妈种的那颗是核桃树,老爸种的那棵是皂角树,妈妈给爸爸种了一颗坚韧坚强宽阔的野生核桃树,爸爸给妈妈种了一颗热情博爱福佑后人的皂角树,还好两颗“父母的爱情树”都给我们留下了。”
记忆中爸爸说:“你们的妈妈19岁就跟我从老家安徽支边援建到新疆了。1965年父亲从安徽黄山部队转业,满怀热情,满怀理想,听从祖国召唤,坐着军用卡车浩浩荡荡,向新疆挺进,长途跋涉路过一座城市,就有一部分战友留下来安置工作,父母随部队卡车向最西北方向前进,翻越戈壁滩,最后和几个战友留在伊犁哈萨克州巩留县城”
这个浩浩荡荡援疆的画面,在最早的电影里出现过,这一代热血年轻人,背井离乡不远万里,精神抖擞昂首阔步到新疆,毛主席指示记在心头,那里最艰苦,就在那里发奋图强,那里最困难,就在那里百炼成钢,并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改变了当年这片贫瘠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父辈的理想和旗帜。
当年十九岁的母亲,也是剪成一头漂亮的短发,贤惠能干,青春靓丽电到了父亲!!我的母亲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贾素梅”,她像腊梅花一样,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高风亮节,温柔慈爱,助人为乐,吃苦耐劳,二十岁就生了大姐,当了年轻的“妈妈”,后来陆陆续续养育我们姊妹兄弟六个孩子,并让我们都上学接受好的教育,那个年代是多么不容易啊!母亲短暂的一生,在当地留下了最高尚的褒奖称赞和遗憾。
想想六七十年代,父辈们来到西北小县城,荒原几十里看不见一个村,来了就开荒种地盖房,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记忆中那时候新疆的冬天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度,白雪皑皑拉爬犁送货,母亲起早贪黑去上班,父亲也是经常晚上骑着马回来看我们早上又走了,我们总是看到父母忙忙碌碌的背影。
记忆深刻的是母亲给我们蒸的玉米馒头,黄金金的特别香特别好吃,我们的儿童时代就定格在了——跳皮筋丢沙包的美好回忆里。在那个生活贫瘠的时代,我们姐妹兄弟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成长,父母给予了我们无限的慈爱、美德和心灵财富,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自信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地生活。
时光荏苒,风雨变迁,而今已过了半个多世纪,新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当年背井离乡支边建疆的父母的战友们,如今虽年近耄耋,却依旧乡音未改!!
——风雨无悔,岁月匆匆,
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是无法割舍的游子吟,
正如远方父母的愿景,
念不完的乡思,斩不断的乡情。
我依然期望妈妈依如19岁的芳华,依然陪伴父亲去远方旅游!!!
我依然祝福天下的妈妈健康快乐每一天!!!
我依然期望儿女珍惜拥有父母的时光!!!
岁月静好,且活且珍惜!!!
紫水精灵 于上海
